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9.1 电荷必修三【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知识梳理】一、电荷(学生自主学习)二、三种起电方式三、电荷守恒定律四、元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3.电荷量(1)符号(2)单位(1)符号:q(2)单位:库仑,符号C一、电荷(自主学习)4.电荷的检验——验电器注:区分“静电计”和“验电器”例1.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即琥珀(也有玳瑁的甲壳之说),芥指芥菜子,统喻干草、纸等的微小屑末。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的琥珀能吸此干草、纸等轻小物体。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过摩擦的琥珀有了磁性B.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C.琥珀与干草带异种电荷D.琥珀与干草带同种电荷答案:B二、三种起电方式思考:我们如何才能 使物体带上电呢?请同学们结合右边图片想一想有哪些方法使物体带电?二、三种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2.摩擦起电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而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盘到另一个物体上通过摩擦使电子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摩擦起电+Q+Q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电量分配规律接触后再分开-3Q(1)若为同种电荷,接触后电量均分接触后再分开(2)若为异种电荷,接触后电量先中和后均分例2、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C二、三种起电方式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金属导体二、三种起电方式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规律: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例2、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B变式:(多选)如图,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选把A、B分开,然后移动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B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答案:AB三、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作电荷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charge)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例3、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 ,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后,A、B带电量各是多少?此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均为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 个电子四、元电荷1.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2.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q=ne(n为整数)3.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元电荷e的值为 e=1.6×10 -19 C4.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q与带电体的质量m 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例4.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 )A.4.0×10-18 C B.6.4×10-19 CC.1.6×10-10 C D.2.0×10-19 C答案:D例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C.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答案:CD总结提升1.起电实质: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2.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电量分配规律:3.感应起电:4.元电荷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