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词卡“用手来测量”“我们的纸带”、圆形磁铁,5张彩纸,剪刀。
每桌:笔、剪刀、木条、纸带*2。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邓老师带大家到这个神奇的教室上课,给大家带来一张神奇的图片。(出示视觉误差图片)
1.请问绿色的直线,和红色的直线,哪条更长呢?对“一样长”“右边长”“左边长”人数进行统计。
2.其实,这张图片利用人们眼睛的视觉误差,这两条直线竟然是一样长的。很多同学表示不相信,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来测量一下。
测量,能让我们的比较更准确知道结果。
你有什么办法来测量吗?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你知道身体哪些部位可以用来测量吗?(脚、手臂、手……)所以,我们的身体是个大宝藏,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学习其中一种——用手来测量(板书)。
(二)初步认识“拃”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手(手指的名称)。请看大屏幕,谁能模仿一下图片上的姿势?将大拇指张到最大,其他四个手指并拢,伸到最长。
手休息一下,眼睛继续看大屏幕。当手张开到最大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有用的工具。我们把从大拇指到中指,中间的这段距离叫做一拃。请同学们再次伸出手,张到最大,跟邓老师一起说,从大拇指到中指,叫一拃。
(三)学习用手测量
1.我们再来练习一下“拃”,大组里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刚才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拃来测量呢?我们来试试测量出科学书的长度宽度大约有几拃呢。简单汇报。
2.用手测量课本课本难不住大家,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测量课桌的高度。从哪里到哪里叫做课桌的高度?(从地面和桌面)
在量之前,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挑战,人坐端正手放好,手不能动,只能用眼睛看,预测课桌长度有几拃?并请你将预测的预测的结果填写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2.初步测量。
在刚才的测量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
3.邓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得力的小助手-纸带。
纸能给我们的测量带来怎样的帮助呢?(出示测量的图片)。讲解纸带两位同学一人一边使用个,测量结束后写上名字。
4.现在我们就用纸带帮忙测量桌子的高度,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四)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谁来说一说你测出来桌子长度有几拃?
将不同结果贴到黑板上。10.9.8.7+等,顺序从大到小。
为什么明明桌子长度是一样的,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分析原因。
(五)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手来测量,你能说说用手来测量,有什么优点吗?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吗?看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学习,让我们的测量更准确、更科学。
同学们回去后,还可以测测自己教室里的桌子椅子,测测家里的床有多长,甚至测测爸爸妈妈的身高,相信爸爸妈妈也一定觉得很好玩!
至于这两条线到底哪条长,邓老师课后会把图片贴到教室里,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