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亚市2023年中考备考模拟考试(二)历史科试题(本试卷为开卷:60分钟 满分:100分)特别提醒:1.选择题用2B铝笔填涂,其余答案一律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题有关说明。3.请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A.原始农业发展B.进入铁器时代C.使用磨制工具D.掌握制陶技术2.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A.巩固了北魏的统治B.促进黄河流域民族交融C.促进北魏经济发展D.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3.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文官政治的背景 B.武将专政的表现 C.重文轻武的影响 D.对外交往的发展4.下面年代尺所示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B.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C.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D.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5.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这一章程A.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有效治理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6.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A.维护封建统治 B.宣传维新变法C.挽救民族危机D.追求民主共和7.《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写道:“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吕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8.右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乙段上升的外因主要是A.受外国人在华办企业的刺激B.列强因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受“实业救国”思潮推动9.31971年10月26日,毛泽东说:“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派一个代表团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此次“乔老爷”的行程是A.赴印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到万隆参加亚非会议C.参加第26届联大行使合法权利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0.1980年,浙江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山东临清县农民赵汝兰,在包产到户第二年,靠着种棉花卖棉花,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这主要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公私合营的实施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1.右图展现的是海南三月三庆祝活动打柴舞的场景。该舞蹈不仅富有节奏,气氛热烈欢快,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体现了浓厚的A.黎族民俗文化B.苗族民俗文化C.汉族民俗文化D.回族民俗文化12.日军登陆海南岛后,中共领导的琼崖抗战第一仗是A.椰子寨战斗 B.沙帽岭伏击战 C.潭口阻击战D.围攻那大战斗13.《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了该法A.含有专制的色彩 B.具有一定公平性 C.维护奴隶的利益 D.剥夺了贵族权利14.阿拉伯化学家加比尔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后,成为西欧炼金术和化学的基础。今天通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名称,像酒精、樟脑、苏打等,都是从阿拉伯语中来的。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传承了古希腊文明B.沟通了东西方贸易C.架起了文化的桥梁D.创造了阿拉伯文化15.“意大利原来的商业地位开始下降,英国、尼德兰(指荷兰)位于大西洋航路和北海、波罗的海航路要冲,地位愈来愈重要。"这段话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A.原因B.条件C.内容D.影响16.法国的一位学者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工人运动这水沸腾起来。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A.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B.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D.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17.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模式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事件促成了“社会转型”的是D.罗斯福新政A.彼得一世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18.右图知识卡片中的史实发生于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二三十年代D.20世纪50-70年代19.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国家统计表。此表主要适合用于研究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20.印尼总统佐科曾表示:“联合国不只是美国纽约的一座建筑,而是代表一个理想和所有国家的共同承诺……”这个共同承诺是A.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B.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C.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二、材料解析题(本火题有3小题,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3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既做到了防洪,又对成都平原进行了灌溉,这是李冰利用岷江自有流向,采取既没筑坝,也未修闸的方式,实现了无坝引水;根据岷江来水量有限分水,即“四六分水”,既保证了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保持了岷江仍然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摘编自王瑞芳著《人水和谐的典范——都江堰的当代价值与保护》材料二材料三(1)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于_ 时期。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的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智慧”。(4分)(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片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理由。(4分)(3)材料三中孟子和荀子是 _(学派)的代表人物。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_。(2分)(4)综上所述,简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3分)22:海防,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和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我国古代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的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50%,海上贸易更是远航至西亚等地。明朝前夕,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亚民等《国际海洋秩序引进中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中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古代海上交往的史实。(4分)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从沿海侵略中国的战争及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 2023年4月26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亚视下,中国海军第三次临危受命远赴苏丹、顺利撤侨,在苏的中国公民已分批、有序、安全撤离。此次撤侨顺利,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海城常态化护航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随着新域新质力量的陆续入列,新型战舰的航迹不断延仲,远海防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民海军多样化综合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摘编自《环球时报·中国海军第三次执行撤侨行动》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海军远赴苏丹顺利撤侨的因素。(3分)材料四(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拥有强大海军的意义。(3分)2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但俄乌战争的爆发再次警醌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材料二(2)从材料二中,你能概括得出什么认识 (2分)【反思战争】材料三 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点,并从中至少选取两个史实论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世界依然很不安宁。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