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思学科月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40分)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格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 目 英 法 德 美1870年-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倍 1.9倍 4.6倍 8.1倍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第三 第四 第二 第一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A B C D3、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新青年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狂人日记4、“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6、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小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情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A.南京 B.上海 C.武汉 D.北京8、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9、2014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小王同学从网上查阅了一些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这些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11、新文件化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胡 适 ④鲁 迅 ⑤孙中山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12、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 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革命党人策划周密完善13、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未联系人民群众 D。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14、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的15、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恩来 D。刘少奇16、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17、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年场革命才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遵义会议18、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①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 ④群众基础好 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19、我们今天许多的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关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20、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 )①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④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的国贼当时指什么人?(3分)这场斗争结果如何?(3分)22、(10分)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等要求。但会议被英、法、美等国操纵,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国人震怒。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学生提出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国约上签字”、、、、、、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4分)(2)材料一中的会议具体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操纵这次会议的国家是哪些?(4分)(3)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23、(12分)歌曲中的历史歌曲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歌曲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歌曲三: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苦,胜利会聚甘孜城。踏破岷山千里雪,高歌北上并肩行。请回答:(1)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2分)(2)歌曲二中,遵义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4分)(3)歌曲三唱出哪一重大会师?它有何意义?(2分)(4)这一战略转移最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4分)24、(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也。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前有怪诞之事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的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之事。-----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统治时期?(2分)(2)材料二中的德、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所谓的“光明世界”指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3分)(3)试分析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抵抗黑暗,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4分)25、(10分)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材料二: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一个重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社等自由;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请回答:(2)材料二提到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 (2分)(3) 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 (4分)26、(9分)材料一:应运而生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3分)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民为“举行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4分)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分)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思学科月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B D D A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B C B C C A A A二、非选择题(6题,共60分)21、(10分)五四运动。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3分)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拒绝中国代表团作出了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3分)22(1)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战争。(4分)巴黎和会。英、法、美。(4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的爆发。(2分)23、(12分)(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1935年1月。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4)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精神:艰苦奋斗、勇敢顽强、乐观主义、不怕困难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4、(9分)(1)袁世凯统治时期。(2分)(2)民主、科学。资本主义社会。(3分)(3)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4分)25、(10分)(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相结合。(1分)史实: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3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宪法性质(2分)(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分);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26、(9分)(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3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2分)“走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3)认识:中国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思学科月考答题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6题,共60分)、21、(10分)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的国贼当时指什么人?(3分)这场斗争结果如何?(3分)22、(10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4分)(2)材料一中的会议具体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操纵这次会议的国家是哪些?(4分)(3)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23、(12分)(1)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2分)(2)歌曲二中,遵义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4分)(3)歌曲三唱出哪一重大会师?它有何意义?(2分)(4)这一战略转移最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4分)24、(9分)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统治时期?(2分)材料二中的德、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所谓的“光明世界”指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3分)试分析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抵抗黑暗,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4分)25、(10分)(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2)材料二提到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 (2分)(3)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 (4分)26、(9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3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4分)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分)☆☆☆☆☆☆☆☆☆☆☆☆☆☆☆☆☆☆☆☆☆☆☆☆☆☆☆☆☆☆☆☆☆☆☆☆☆☆☆☆☆☆学校☆☆☆☆☆☆☆☆☆☆☆☆☆☆☆☆☆☆☆☆☆☆☆☆班级☆☆☆☆☆☆☆☆☆☆☆☆☆☆☆☆☆☆☆☆☆☆☆☆考号☆☆☆☆☆☆☆☆☆☆☆☆☆☆☆☆☆☆☆☆☆☆☆☆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测试卷.doc 答案.doc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