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瞻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骨也。及至羿、浇、少康、寇媳、有娥氏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故博采经书传记本文,以为之解。且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蘧瑗持可怀之智,宁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今若屈原,露才扬已,竞平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忿怒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絮狂猜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刈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摘编自班固《离骚序》)
材料二:
盛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集纣异浇之败。翼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诚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征原于江南。
(摘编自王逸《离骚经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其B文C弘D博E丽F雅G为H辞I赋J宗K后L世M莫N不O斟P酌Q其R英S华T则U象V其W从X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淫”,文中指过度,与“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中“淫”的意思相同。
B.“沈江而死”中“而”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中“而”的用法不同。
C.“反”,通“返”,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反”的意思相同。
D.“卒”,文中指最终,与“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中“卒”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王刘安在《叙高骚传》中认为,《离骚》兼具《国风》《小雅》的优点,还博览群书、传记、文章来给《离骚》作注释。
B.班固认为《离骚》中有关昆仑山、冥婚、宓妃等事的描写是荒诞不经的,不是国家法令所倡导、经典道义所能记载的。
C.王逸认为,屈原在《离骚》中追述唐虞的盛世之治,陈述桀纣羿浇的灭亡,是希望国君能觉悟过来,并让自己回到朝廷。
D.秦昭王派张仪去欺诈怀王,使得怀王与齐国断绝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到武关会盟,并趁机胁迫怀王到了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溶,推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
(2)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5.班固为什么说届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文本二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帝置酒洛阳南官,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
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輓辂,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需要断开处对应的字母填写到答题卡的横线上。
民A前B或C相D聚E保F山G泽H不I书J名K数L今M天N下O已P定Q令R各S归T其X县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意思是登记,文中指登记户籍,与《鸿门宴》中“籍吏民”的“籍”意思相同。
B.衣,文中指衣服,即衣服是羊毛织成的,《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五十者可以衣帛也”也指衣服。
C.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有所不同。
D.委输,转运物资。这里指漕运,渭水通黄河,有遭运便利,可保障物资输送。
8.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登基之初以洛阳为都,且颁布了一系列安定天下的政策,宴饮时追问群臣成败之由,高起等人认为是能够与功臣共利,不嫉贤妒能。
B.季布在项羽手下为将时,多次用言语羞辱刘邦,后自己卖身为奴,隐匿民间;朱家仗义执言,被滕公转送刘邦,刘邦赦免了季布,任为郎中。
C.娄敬凭借乡亲虞将军见到刘邦,他极力建议改都长安,并用与人争斗时要扼住喉咙、按住脊背说明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被刘邦采纳。
D.群臣以东有成皋,西有崤、渑等地利条件陈述建都洛阳可行,而张良从地利、物资保障和应对变乱等角度阐述理由,倾向于定都长安更打动刘邦。
9.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0.朱家见滕公为季布辩说,采用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GKT句意:但是他的文辞宏大华丽高雅,是辞赋的正统鼻祖,后世的人没有不仔细琢磨它的精华,模仿它的从容。
“弘博丽雅”是“其文”的谓语,所以应在“雅”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为”的宾语为“辞赋宗”,所以应在“宗”后面断开,即在“K”处断开;
“斟酌”的宾语为“其英华”,所以应在“华”后面断开,即在“T”处断开。
2.A
A.错误。“淫慢则不能励精”中“淫”解释为纵欲放荡。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B.正确。“沈江而死”中“而”表示修饰关系;句意:投江而死。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而”表示顺承关系;句意:胡人(因为畏惧秦始皇)不再敢南下放牧。
C.正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句意: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D.正确。“供养卒大恩”中“卒”解释为终,完毕;句意:终身侍奉婆婆,报答她的大恩。
3.A“还博览群书、传记、文章来给《离骚》作注释”错误。是班固博览群书、传记、文章给《离骚》作注释的。
4.(1)(屈原)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漂浮遨游在尘世之外,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推许这样的志向,可以和日月争光。
(2)这三个字的意思是说屈原已被流放,离开了朝廷,虽然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国君。
5.(1)“非明智之器”的原因:①屈原炫耀才能,在国家危难时与小人争宠,没有气量;②屈原因小人的谗言被国君疏远时,指责楚怀王,埋怨朝廷,选择投江而死,没有担当;(2)“谓妙才者”的原因:屈原的文辞宏大华丽高雅,是辞赋的鼻祖,被后人争相学习模仿,富有才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在孝武皇帝时期,淮南王刘安博览群书,写成了《叙离骚传》,认为“《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身份,《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破坏礼法,像《离骚》这样的,可以称得上两者都具备了。屈原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漂浮逃游在尘世之外,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推许这样的志向,可以和日月争光”。这个结论好像过大了。又说“五子”因为这个家破人亡,“五子”说的是伍子胥。后来羿、浇、少康、贰姚、城氏佚女等人,都各自靠着各自的见解有所增减,但是仍然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本意。所以(我)博览群书、传记、文章,来给它注解。君子的才能不能发挥,这是天命,所以潜藏的龙不出现在人间,这样也不感到憋闷。《关雎》为周朝悲哀却不因伤心而伤害自己,蘧瑗隐藏着自己的才智,宁武保持像愚人一样的品性,都是为了保全性命规避灾难,不受到俗世的迫害。所以《大雅》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保身)。”这是很可贵的。像屈原这样的,显露才能炫耀自己,在危难的国家里和一群小人争宪,因为小人的谗言被国君(楚怀王)疏远。却指责数落楚怀王,埋怨朝廷,神情忧愁苦苦思索,强烈指责诽谤他人,和小人们仇很对立互不相容,投江而死,也贬低了那些高洁狂狷有高尚情操的人。他的《离强》多写昆仑、冥婚、宓妃等虚无缥缈的事,都是不符合国家的法令制度、经典道义的。说它兼备了《诗经》的风、雅,能和日月争光,就太过了!但是他的文辞宏大华丽高雅,是辞赋的正统鼻祖,后世的人没有不仔细琢磨它的精华,模仿它的从容。从宋玉玉、唐勒、景差等人之后,汉朝兴盛,又有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杨雄等人,文辞极好,喜欢《离骚》并为屈原感到悲哀,自认为比不上他。屈原虽然不是明智的人,却可以称得上很有才气。
材料二:
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的意思。这三个字的意思是说屈原已被流放,离开了朝廷,虽然心中忧虑,却仍沿者正道前行,用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去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奏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6、HLQ句意:百姓从前有聚集在山林湖泽躲避战乱的,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诏令他们各自回归所属县府。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状语后置句,“山泽”是后置状语,即“民前或于保山泽相聚”,故在“泽”后断开。
“不书名数”是动宾结构,可在“数”后断开;“今天下已定”是主谓结构,可在“定”后断开。
7.B
A.正确。都是“登记”。句意: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登记官吏和百姓。
B.“‘五十者可以衣帛也’也指衣服”错误。“衣”,动词,穿。句意: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做的衣服。
C.正确。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函谷关与华山以东,这里指故乡的兄弟。含义有所不同。
D.正确。
8.B“多次用言语羞辱刘邦”错误,原文中的“数窘辱帝”的意思是作战时,多次陷刘邦于困境,让其遭遇失败。
9.(1)如今皇上刚刚拥有天下,却因为私人恩怨去(悬赏)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显露自己胸怀不开阔呢!
(2)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10.①从各为其主的角度正面阐明季布无罪;②从帝王应该心胸开阔、广纳贤才的角度正面劝诫;③从悬赏季布的后果的角度加以劝诫。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亲自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
文本二
高祖向西定洛阳为都。夏,五月,士卒都解甲归田。朝廷下诏:“百姓从前有聚集在山林湖泽躲避战乱的,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诏令他们各自回归所属县府,恢复以前的爵位、归还以前的田地和屋宅;官吏们用法令文告和道义教导布告百姓,不要用刑罚侮辱官吏士兵;爵位为七级公大夫的,都让他们享受封地民户的赋税收入。不是七级公大夫及以下的,都免除他自己和一户的赋税,不予征收。”
高祖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宴,说:“彻侯和诸位将领不要大胆隐瞒我,都说实话,我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啊?项氏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啊?”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占领地盘,趁机把地盘封给功臣,和天下共同享受利益;项羽不是这样的,有功的人陷害,贤能的人猜忌,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啊。”当初,楚人季布在项羽手下任将领,多次打败刘邦队伍,让其陷入窘境受辱。项羽被消灭后,刘邦用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如果有敢于窝藏的,罪及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做奴隶,自己卖身于大侠朱家。朱家心里知道他是季布,买下他把他安置在田庄之中,亲身到洛阳拜见滕公夏侯婴,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臣僚各自为主君效力,这是职分。项氏的臣僚难道是可以全部杀光的吗?如今皇上刚刚拥有天下,却因为私人恩怨去(悬赏)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显露自己胸怀不开阔呢!况且凭借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就是向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因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啊。你为什么不从容向君王说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等待有机会时,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进言。高祖于是赦免了季布,召见他授他为郎中。
齐人娄敬戍守陇西,经过洛阳,停下车子,穿着羊裘,经由齐人虞将军请求拜见皇上。高祖召见他,问他求见的理由,娄敬说:“三秦之地有山河险固,四方关塞可以固守,猝然有紧急事情发生,百万士兵可立刻召集。凭借三秦故地,依仗极为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天府之国啊,陛下入函谷关而以此为都,殽山以东即使有动乱,三秦故地可以保全而享有。与人争斗,如果不扼住他的咽喉,按住他的脊背,就不能保全胜利。如果陛下考察确定以三秦故地为都,这是扼住了天下地理的要害啊。”高祖问群臣意见,群臣都是殽山以东的人,争着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有殽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固也足可以依靠啊。”高祖问张良的意见,张良说:“关中左有殽山、函谷关,右有陇山和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来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粮食,向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以顺流而下,足够用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的建议是对的。”高祖当即决定起驾向西,定都长安。拜授娄敬为郎中,封号奉春君,赐姓刘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