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社会历史的发展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统编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探究一的学习中,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明确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为议题,探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对本课内容有较好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同时经过对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的学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能够更为深入理解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以及第四课《探究认识的奥秘》内容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探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三、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1年版2022年修订印制)》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1编写。内容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在社会历史发展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科学精神: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公共参与:能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分析社会历史现象。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难点:区分社会历史发展方向与总趋势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知识:(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马克思 (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方式 (1)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 ①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要素: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③特点: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生产关系 ①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②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含义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判断以下哪些属于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哪些属于上层建筑 归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 原理: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④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环节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动力 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⑴阶级社会 对抗性的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⑵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①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的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结: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3.人类社会的演变 (1)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3)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八、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