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专题复习-文化常识整理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4】专题复习-文化常识整理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考中考专题复习-文化常识整理
定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具体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范围: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专题一:古诗文中常用意象。
1.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啼声哀切,又名“杜宇”。(七上L4《古代诗歌四首》)
2.杨花:柳絮。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形象。“无情有思”的杨花在愁人的眼中点点是离人泪”。 (七上L4《古代诗歌四首》)“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杨花也是指柳絮。(七下《晚春》)
3.明月:古诗中多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例如:(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婵娟:本意指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千里共婵娟”。
4.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九上《范进中举》)
5.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八上《使至塞上》)
6.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烟多燃烧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八上《使至塞上》)
7.长河:指黄河。(八上《使至塞上》)
8.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单。——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一王维《山居秋暝》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杜甫《水槛遣心》(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杜牧《清明》(八下《古诗苑漫步》)
9.花:逃之天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天》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榴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李绅《北楼樱桃花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杜牧《蔷薇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一一李商隐《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林逋《山园小梅》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荷花: 别称“菡萏”,荚萆、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鞭、菡萏(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水芝、水华、水芸、水旦等。藕花(八上《如梦令》)
菊:花之隐逸者也。(七下《爱莲说》)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七下《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七下《爱莲说》)
10.指代战争的词。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借指战事。
烽烟:古代边境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沙场:战场。
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八下
11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年轻女子的秀发
12、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
13.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14.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专题二:古代常见法人敬辞和谦辞。P31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敬辞类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明、高邻(对邻居的尊称,九上P121)
贤 贤弟、贤侄、贤婿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世先生九上P124):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
子(七土P50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曲(九上P128):敬辞,便是对方降低身份。
公(九下P49):对人的敬称
谦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九上P59,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愚(九下P128,我,谦称)
拙 拙作、拙著、拙见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晚生(九上P125):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
我小老(九上P124):老年人谦称自己。
自称、爱称和敬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妻间也以“卿”为爱称。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应避去。(九上《范进中举》)
官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九下《蒲柳人家》
专题三:经典著作及作者
1.《论语》相关文化常识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他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出自于《论语》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史家著作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约前14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九下P122
3.经指儒家经典,《易》《书》《诗》《礼》《春秋》等。
4.《列子》相关文化常识
《列子》,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转诞湖语文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八上P131 “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
5.《诗经》
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诗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歌》艺术经验的总结。
6.《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篇
7.《老子》 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8.朱子 即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9.《易经》又称《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卦辞相传是周文王在狱中所作
10.《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11.《儒林外史》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12.《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途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技术成就。作者罗贯中。
13.《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月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
14.《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15.《左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16.正气歌。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在狱中所作,表现了宁死不降的节气,为世所传诵
17.正史。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己。”
专题四:文体知识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例如《陋室铭》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
2.说:古文的一种文体。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观点看法。有以小见大的特点。二。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例如韩愈《马说》和周敦颐《爱莲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3.序,例如《送东阳马升序》。
4.表,《出师表》
5.书《答谢中书书》
6.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般来说,律诗每句中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专题五:关于朋友的典故、诗词。(七下)
伯牙绝弦: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本味》
割席断交: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专题六:古代关于“信”的名言和故事。(八上)
轻诺必寡信。(《老子》
六十三章无传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逸周书·大戒》)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曾子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商鞅立木: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民信之,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甄湖语文 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选自《史记·商鞅列传》)
专题七:马(八下)
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人称伯乐。
赤兔马: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
的卢马:刘备的坐骑。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孙膑赛马: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将军田忌。
老马识途: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指鹿为马: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赵高做了宰相高职。
王亥驯马: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专题八:自强不息的名言、古诗和故事。(九上)
名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论语·泰伯》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孟子·告子下》
古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一屈原《离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一李白《行路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郑燮《竹石》人物: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与司马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同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晋书·祖逖传》
范仲淹断齑画粥。(范仲淹)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醋汁半盂,少入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彭乘《墨客挥犀》卷三
专题九:中国传统节日(七下)
1.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2.七夕:牛郎织女相关诗词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雀飞回。争将世上无别期,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年龄
弱子:幼儿,小孩。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岁耳顺:六十从心所欲:七十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斑白:老人。
耄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九十曰耄。”
古时常用头发来指代年龄,例如垂髫(小孩),总角(幼年)
专题十:爱国诗词
屈原:《离骚》《国殇》《涉江》杜甫:《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春望》、《秦州杂诗》二十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陆游:《金错刀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追感往事》五首、《示儿》、《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辛弃疾:《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文天样:《过零丁洋》、《金陵驿》二首、《正气歌》等。
专题十一:狼相关成语(七下)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
专题十二:古代官名、官讳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少府:县尉的别称。
丞相:官名。
虞侯:宋时官僚雇佣的侍从。
中书:官名。
侍郎、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
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
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多的僚属司业、博士:都是学官名。
专题十三:中国古代星宿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文曲星:就是迷信的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
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天狼: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是“主侵掠”(《晋书·天文志》)
文曲星九上
就是迷信的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
专题十四:名山建筑
1.岱宗,指泰山。是“五岳独尊”。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2.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军的,蔬 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建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篇佳作。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等
3.文庙
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专题十五:表示房屋的词
斋:书屋名,例如蒲松龄书屋“聊斋”、杨万里书屋“诚“秋爽斋”(贾探春的住处)
堂:高大的房子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被称作堂,例如“天子坐明堂”“正堂,官府治事的大堂”
宇:房屋,例如“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专题十六:古代时间八上P5
亭午: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几十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辰: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
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三更:夜半。
旦日、明日:第二天。
专题十七:古代度量单位
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搭:量词,块。
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
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量。7二十四铢为一两。
专题十八:科举制度及相关知识九上P1
科举制度创自隋唐,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
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试,考中的就是举人
乡试年:乡试开考的这一年叫做“乡试年”。
报录人:向考中的人报喜讯的人。
报帖:旧时向升官或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帖,官府的文书。
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提名录:这里指同科考中的举人的名册
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加批后推荐答卷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答卷的房考官为“房师
年谊:原指一同考中的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专题十九:人物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 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2.神话人物(九下)
东皇太一:天神。
云中君:云神
山鬼:鬼神。
东君:太阳神。
河伯:河神
湘君:湘水之神。
湘夫人: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女英死后投湘江而死,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夫人。大司命:星名,神名,主宰人的生死
少司命:星名,神名,主宰人的祸福
3.五子行
旧时对厨子、戏子、堂子、门子、老妈子的蔑称。从事这些行当的人主要是服侍他人,社会地位低下。一说指戏园子、剃头房子、澡堂子、窑子(妓院)、饭馆子
4.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5.生且净末丑(八下)
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小旦:扮演年轻女子小生:扮演年轻男子小丑:滑稽人物老旦:老年女子
5.人各种称谓
矜: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专题二十:其他
1.阴阳,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2.归省,指出嫁的女儿会娘家看望父母。
3.冠玉、纶巾、鹤氅等服饰配饰(九上)
冠玉:装饰帽子的美玉
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4.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5.年关,旧时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做年关
6.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
7.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与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严密,笔力强劲。
8.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9.冠,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带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0.耄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九十曰耄。”
11.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12.的卢,刘备的坐骑。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13.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巾帼: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14.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