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双向细目表】
考点双向细目表
名称 知识点 具体知识点 能力等级要求 具体细化能力要求
主题 内容 内容 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智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 Ⅰ  √   √    
新民主主义革命 ⅠⅠ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ⅠⅠ √ √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共产党面貌、国家面貌和人民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帯带来深刻变化,感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科学精神】
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通过教材讲解。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课前预习案】
【知识点梳理】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_______________ 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__。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__________”。
(3)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_______ 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经济难以适应国家_____________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 的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时间:
标志;
意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
⑴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⑵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________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⑶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______________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_________的伟大飞跃。
(3)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案】
材料1 中共八大召开之际,中国刚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何尽快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先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和东欧诸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何汲取苏东国家的教训,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共八大面临的一个挑战。
材料2 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制定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国工作,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
材料3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格局。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
探究1 依据材料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水平2)
探究2 八大的最重要贡献是什么?(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2)
探究3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道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1)
【自主探究】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改三化”。(  )
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课后拓展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与标志是(
A.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B.1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观点没有看到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偶然性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
3.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关于其历史必然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党的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分析()
①符合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③决定于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要求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经济制度基础
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954年,第一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
①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偶然性
②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③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④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这一著作的巨大贡献是
①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②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③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④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56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①宝贵经验 ②发展道路 ③物质基础 ④制度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对农业、手エ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全面展开。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结合材料,分析生声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
11.1953年6月1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集中批评了“确立浙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观点。他说:“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右倾的表现”有这样三句话:“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确保私有财产”。他指出这些说法是“有害的”“不妥当不对的
结合材料,分析毛泽东批评“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主张的正确性
2.2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1 依据材料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水平2)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探究2 八大的最重要贡献是什么?(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水平2)
提示: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探究3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道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水平1)
提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自主探究】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改三化”。(  )
提示:×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是“一化三改”。
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提示:√
【课后拓展案】
1-5、BBCCC 6-9、CABB
10、【参考答案】(1)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①创造性地开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定了坚实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1.【参考答案】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工商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改造③个体经济难以适应面应国家工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有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营的转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