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劳动号子,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创编等学习方法,让学生较好地学习歌曲、表现歌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劳动号子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创编等学习方法,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歌曲、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一段小品视频片段师:请同学观看一段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三鞭子》的视频片段,这段内容表现的是什么呢?生:(观看)师:小品中的人物在抬牛车的过程中唱着歌,喊着口号,这种伴随着劳动歌唱带有呼号的性质在我国民歌中叫什么?生:号子(设计意图:以赵本山的小品表演为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劳动号子师:什么是劳动号子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劳动号子的?生:(畅所欲言)师:(总结)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的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具有粗狂豪放、热情豪迈、节奏鲜明、动力感强的特点。师:劳动号子有什么作用呢?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师:(小结)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劳动节奏、鼓舞劳动干劲的作用。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出来的。尽管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要再唱号子了,但是有些劳动号子仍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例如流传于陕甘宁地区的《军民大生产》,就是劳动号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曲。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首歌曲,感受劳动号子带给我们的力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劳动号子已有的经验,说说自己对劳动号子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从音乐实践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军民大生产》1、初听歌曲师:请同学们初听歌曲,你想到了一个怎样的劳动场景?2、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3、讲解歌曲背景师:一曲热烈欢腾的《军民大生产》将我们带到了陕甘宁边区,这首歌曲是依据甘肃著名的打夯号子《推炒面》改编而来,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1964年,这首歌曲被选入著名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歌词由十段改为五段,并由《边区十唱》更名为《军民大生产》。4、欣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军民大生产》所表现的场景。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衬词“西里里里,察拉拉拉”有什么作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解放区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积极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军民的情绪是高涨的、乐观的,运动的场面是热烈的,必胜的信心是坚定的。特别是第五段歌词,增加了队列的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领唱和齐唱,歌词运用了“嗬嗨”、“西里里里擦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使歌曲更生动。5、根据《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创编歌词师: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可以歌唱,在你的家庭或学校有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来编一编我们自己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表现、创编歌词,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三、歌曲拓展1、劳动号子类型师:同学们还道哪些劳动号子类型?生:(说说)师:(补充)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渔船号子等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更多劳动号子的歌曲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总 结让我们在《军民大生产》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伴着歌声让我们再次感受劳动号子带给我们的精神及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