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导学案(一)导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导学案(一)导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
1.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理解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科学精神:
3.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探究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点梳理】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地位: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 )。
(2)作用:(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
★【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 )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正确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从内容上区分: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层建筑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意识形态等。
(2)结合关键词区分:一般材料中涉及经济领域中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完善农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体制改革等的属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材料中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的属于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1)(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 ),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 )加以解决。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
议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探究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按时间顺序排序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探究3: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
议题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探究1: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农村改革的理论依据。
探究2:列举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两件大事。
【自主探究】
(1)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4)生产资料所有制、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分配制度、土地制度、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哪些属于生产关系哪些属于上层建筑?
(5)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吗?
【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课后拓展案】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
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④是由工人阶级的愿望决定的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2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在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的产生 B.一部分首领将氏族财产据为己有 C.生产力的发展D.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社会有(  )
①原始社会  ②奴隶社会  ③封建社会 ④资本主义社会 ⑤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A.生产资料私有制 B.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C.野蛮的剥削制度
D.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6.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后爆发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起来。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②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倒退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阶段,人们对社会竞争加剧、财富差距拉大的不安和焦虑并不矫情,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培育公众的心理归属感和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这些都呼唤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要加速向纵深推进。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②遵循了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遵循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案】
议题一
探究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按时间顺序排序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提示:(1)依次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探究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探究3: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
提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议题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
探究1: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农村改革的理论依据。
提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探究2:列举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两件大事。
提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改革;
2016年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中国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自主探究】
(1)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提示:×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提示:× 不是相互决定相互制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提示:×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生产资料所有制、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分配制度、土地制度、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哪些属于生产关系哪些属于上层建筑?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都属于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都属于上层建筑。
(5)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提示:错误。这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吗?
提示:错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课后拓展案】
1-5、BCCCB 6-7、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