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01重力和弹力02030405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01重力和弹力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mg ,g=9.8m/s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心: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效果等效于一点受到的重力。悬挂法测薄板重心。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微小形变——放大法 。01重力和弹力弹力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另一物体上。GFF=K·XX—弹簧形变量K—劲度系数(N/m)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01重力和弹力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观察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在刻度尺的位置。以弹力F为纵轴,弹簧伸长长度x为横轴。结论: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伸长长度成正比。02摩擦力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相对运动,此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Ff静F = f静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要运动时所受的外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G1FNfG2NFNfVV02摩擦力GFNfF合=G静摩擦力可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相同。静摩擦力可能是动力。02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Vf动大小: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表面间的正压力成正比。μ —— 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fmaxf动fF外02摩擦力A、B、C三个物体匀速直线运动ABCGCNBCfBCFGANBABGBFABFCBFNfCBf地VV=0GFNfVVGFNV2VGFNfV=0V02摩擦力GFNfVVGFNf静F合=G2VVGFNf0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GFNF压FN与G是一对平衡力,FN与F压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都满足等大反向,共线的特点。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03牛顿第三定律Fff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撤去外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仍受摩擦力f。GFNF压ff04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分力的共同效果相同。平行四边形定则:F2F1F合04力的合成和分解三角形定则:F2F1F合F1F2F1F3F1是合力F2F1F3F2是合力04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分解:mgTFN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重力的效果对墙面的压力对绳的拉力F1F2重力的效果04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分解:mgTFN正交分解:xyF1F2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把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04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探究力的合成规律F1,F2共同作用,橡皮条伸长至O点;F单独作用,橡皮条同样伸长至O点;F等于F1,F2的合力;利用力的图示法,画出F,F1,F2,检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否成立。光滑斜面上有一个重力为100 N的小球被轻绳拴住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斜面倾角为37°,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小。(sin 37°=0.6)教材:mgNT45°37°教材: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求力F作用后木块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向左向右教材: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横梁上。给小球施加力F,小球平衡后细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现改变F的方向,但仍然要使小球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即保持θ不变,问:F可能的方向有哪些?以上F的大小可以任意调节。mgTF可能的方向在图中红色弧线部分。教材: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求:(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1)对两球和细线b整体受力分析(2)对小球2受力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