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静电现象及微观解释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 (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静电现象及微观解释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 (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1.1 静电现象及微观解释
第一章 静电场
两种电荷
三种起电方式
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一个守恒定理
(电荷守恒定律——揭示起电的本质)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两种电荷
负电荷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正电荷 ——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
(富兰克林命名)
电荷量(Q或q):
概念补充
物体所带电荷的量值,电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符号C
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数值叫做元电荷;
即元电荷在数值上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荷量,用e表示,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e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三种起电方式
探究实验:
PART01:摩擦起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
定义:
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实质:
电子的转移——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原子结构
1.原子为什么呈电中性?
2.为什么原子核稳定?
3.核外电子为什么易失去?
探究实验:
PART01:摩擦起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
定义:
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实质:
电子的转移——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电中性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失去电子——带正电
探究实验:
PART02:接触起电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
定义:
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能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
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
微观解释: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带电体与验电器之间有电子转移,使验电器带电
实质:
电子的转移
接触时电荷分配原则
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PART02:接触起电
练习1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电荷量为Q1的金属球与电荷量为Q2的金属球
电荷量为Q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PART02:接触起电
练习2
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①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_.
②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
PART02:接触起电
练习3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AD
探究实验:
PART03:感应起电
带电体靠近验电器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微观解释:
实质:
电荷的吸引和排斥


方法一:
①使带电体C(以C带正电为例)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以A为近端
②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
③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
则A、B不带电
原因:中和
如果在操作中先移走C,再分开A、B
靠近的带异种电荷
远离的带同种电荷
方法二:
①将带电体A靠近B(导体球)
②用手接触一下B,再将手移开(或将B接地,在与地断开)
③移去A带负电,这时B带上了与A异种电荷
B
+++
+++
B
+++
+++
B
B
+++
+++
B
A
A
A





PART03:感应起电
练习4
B
B
+++
+++
B
A
先分开A、B,再移去C
A、B带等量异种电荷
感应起电 方法
移去C
A. C靠近A时,A、B张开
B. C靠近A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导体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 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 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张开,B闭合
PART03:感应起电
练习5
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电荷守恒定律
PART04:电荷守恒定律
定义:
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起电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PART05: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静电的应用:
吸引轻小物体——激光打印、静电除尘
高压静电产生电场——静电喷雾、作物种子处理
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杀菌——雷电
静电的防护:
将静电导走——油罐车车尾装有一根拖到地上的铁链、 印刷厂保持空气湿度等
问题1:有哪些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问题2: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
问题3:什么是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实质什么呢?
问题4:守恒的统一性
课堂小结
两种电荷、三种起电方法、
一个守恒定律
感谢观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