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走进民间美术《布里“生”花--神奇的扎染艺术》 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2、通过教学,了解扎染图案的特点和掌握捆扎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3、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我国扎染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难点: 制作一件图案新颖,美观的扎染图案工艺品。 教学工具:白布、染料、水、盆、橡胶手套、扎染工具教学过程:(一) 导入:1、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块扎染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出示扎染布,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什么是扎染?(视频了解)学生回答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3、今天我们就来尝试这种民间传统工艺---“扎染”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布里“生”花》 (出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扎染有哪些特点呢?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结系、捆掷、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师:一块白布、一卷白线、些许染料,便能产生一种富于变化且充满韵味的美。2、扎染的制作过程:出示课件,展示基本制作过程(洗布—捆扎布料—浸泡染布—捞出氧化—洗浮渣—晾晒)3、扎染的技法 :(1)捆扎:先捆后扎,注意扎捆时松紧的把握。(2)夹扎:布的折叠方法决定最后所产生的效果(3)包扎:包裹弹珠(提出问题包在里面的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 )(4))缝扎:向学生做简单介绍。(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并总结出扎捆的松紧程度决定最后的染色效果)4、扎染的捆扎法: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皮筋捆扎。(1)麻花节扎法:(2)云团扎法:(3)同心圆扎法:(4)折叠扎法:(5)同心水波纹扎法:(6)夹弹珠同心圆扎法(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并总结出扎捆的松紧程度决定最后的染色效果)5、视频学习扎染的捆扎技法,教师讲授扎染方巾的一般方法(如对称图案,可以先将布折叠后再用各种方法扎结。)6、作业布置:学生选用多种捆扎法进行尝试。(三)学生尝试——扎染方巾1、学生组内合作完成扎染方巾,选用一种或多种扎法。2、学生扎结,教师巡回指导。3、扎好作品放到染料中浸染。4、点评:教师或学生推荐选出组内优秀作品,上台展示并讲解操作方法。扎染艺术作品的造型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四)小结:图片展示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扎染工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简单质朴的造型中增添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扎染在服装、装饰品、生活用品中的运用。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间曾一度衰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扎染只是有了一些了解,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余多作尝试,用我们生活当中其他染料,染出不一样的扎染艺术。大家还可以把今天的作品带回家用到我们美好的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个别孩子起初在设计图稿、扎染方法中显现出茫然,但通过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变化,都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扎染的无限魅力。这节的教学效果不错,给学生打开了一道门,让他们领略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