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章节通关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升华 B.氨气液化 C.汽油燃烧 D.石油分馏2.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铝热剂 B.水玻璃 C.胆矾 D.漂白粉3.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我国C919大型飞机上就使用了大量新型材料铝锂合金。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A.水银 B.青铜 C.白银 D.黄金4.在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中,下列加工工艺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分馏 B.干馏 C.裂解 D.裂化5.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下列仪器中需要的是A.B.C.D.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C.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D.可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对水果进行保鲜7.郦道元和苏轼曾分别在《水经注》《石炭)中记越“山有石炭,火之,热同糯炭也”“ 投泥泼水愈光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石炭在现代称为煤或煤炭 B.“泼水”时发生了复分解反应C.“愈光明”表明产生了可燃物 D.石炭的干馏产品中含有酚类物质8.下列有关钠和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NaCl可以得到金属钠B.金属钠在高温下能将TiCl4中的钛置换出来C.电解MgCl2溶液可以得到金属镁D.金属镁燃烧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9.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的化学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即有新物质的生成,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的分馏 B.煤的干馏C.氧气变臭氧 D.乙烯通入溴水,溴水褪色10.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有钠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金属钠B.海水蒸发制得粗盐,经提纯后再电解盐溶液可以得到金属钠C.从海水中提纯到的食盐,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的产物可以制得“84”消毒液(NaClO)D.可以通过物理方法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11.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B.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12.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无处无化学”。合理正确应用化学物质会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下列物质应用错误的是A.电阻率低、热导率高的石墨烯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B.硬度大的生铁常用来铸造下水井盖C.聚氯乙烯(PVC)用于制食品包装袋D.耐高温、耐腐蚀的钛合金常用于制发动机的火花塞13.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选项 化合物 A B C DY CO2 Fe2O3 HgS FeCl3W MgO Al2O3 SO2 CuCl2A.A B.B C.C D.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B.石油的分馏和蒸馏的原理是相似的C.煤的干馏可分离出煤中含有的煤焦油 D.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15.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下列安全标识用错的是A.图甲浓硫酸 B.图乙天然气 C.图丙小苏打 D.图丁二氧化硫16.“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将可能成为主要能源B.用油料作物生产的生物柴油成分与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不相同C.钢铁制品锈蚀主要是因为钢铁中含有碳而发生原电池反应,因此生铁炼钢时必须尽可能完全除去生铁中的碳D.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可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17.工业上最初获得苯的主要方法是A.石油的分馏 B.石油的裂解 C.煤的干馏 D.煤的液化18.下图为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因海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碘元素,所以工业上也可以直接用海水来提取碘元素B.碱化操作时,加入NaOH溶液的原因是在碱性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可形成沉淀C.在实验室进行氧化操作时,加入的氧化剂可以是新制氯水、双氧水等D.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二、填空题19.工业上铁冶炼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的。在冶炼过程中铁元素被还原,还原剂是_________,产生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冶炼的铁是含碳2%~4.5%的________,将它进一步冶炼,就可以得到用途广泛的_________。20.现代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主要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21.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A.Cl2 B.淡水 C.烧碱 D.食盐(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3)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_____,转Mg(OH)2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4)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再加入CCl4作萃取剂,振荡、静置,可以观察到CCl4层呈___________色。三、实验题22.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试剂级NaCl可用海盐(含泥沙、海藻、K+、Ca2+、Mg2+、Fe3+、S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75%乙醇、四氯化碳(1)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在提供的试剂中,选出m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NaOH、_______(只填化学式);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在提供的试剂中,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2)操作X为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mL 4.00mol/L NaCl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填仪器名称)(3)用如图所示装置,以焙炒后的海盐为原料制备HCl气体,并通入NaCl饱和溶液中使NaCl结晶析出。①用浓硫酸和海盐混合加热制取氯化氢利用了浓硫酸的性质是_______(填编号),相比分液漏斗,选用仪器a的优点是_______。a.高沸点 b.强酸性 c.强氧化性②对比实验发现,将烧瓶中的海盐磨细可加快NaCl晶体的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4)设计实验测定NaCl产品中SO的含量,填写表格。操作 目的/结论① 称取样品,加水溶解,加盐酸调至弱酸性,滴加过量c1mol/LBaCl2溶液V1mL 目的:_______。② 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为m2g 结论:样品中S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算式)参考答案:1.C【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碘升华是固体碘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氨气液化是氨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汽油燃烧是汽油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提纯,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详解】A.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C.胆矾是CuSO4·5H2O,属化合物,是纯净物,符合题意,故C选;D.漂白粉是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答案为C。3.B【详解】A.水银是金属Hg,常温下呈液态,是金属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B.青铜是纯铜中加入Sn或Pb的合金,故B符合题意;C.白银是Ag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D.黄金是Au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4.A【详解】A.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A只发生物理变化;B. 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B发生了化学变化; C. 裂解是将石油分馏产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为气态烃的过程,C属于化学变化; D. 裂化是将石油分馏产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为短链液态烃的过程,D属于化学变化。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中,加工工艺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5.D【详解】从海带提取碘的实验,先将海带在坩埚中烧成灰,将灰转移至烧杯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取滤液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然后加入CCl4振荡,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故答案为:D。6.C【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人造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使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选项正确;B.乙烯可以制成聚乙烯,聚乙烯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因此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B选项正确;C.化石燃料含有硫等元素,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会形成酸雨,会造成大气污染,C选项错误;D.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但大多属于记忆性的知识点,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注意社会热点问题来分析即可。7.B【详解】A. 从“石炭”可以联想到“碳”和“石炭酸”,根据“石炭”燃烧现象可知其为煤,故A正确;B. “石炭”燃烧时“泼水”将发生C+H2O CO+H2,2CxHy+2xH2O2xCO+(2x+y)H2等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 根据B项分析,产物为可燃物,所以“愈光明”,故C正确;D. 煤干馏产物之一煤焦油中含有酚类(如苯酚即石炭酸),故D正确;故选B。8.C【详解】A.Na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冶炼,选项A正确;B.Na的活泼性大于Ti,在熔融状态下,钠能置换出Ti,所以金属钠在高温下能将TiCl4中的钛置换出来,选项B正确;C.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来冶炼金属Mg,而电解MgCl2饱和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气、氯气,选项C错误;D.镁燃烧时发生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造信号弹,选项D正确。答案选C。9.A【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用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变臭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乙烯通入溴水,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常见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潮解、溶化、汽化、液化、酸化;常见化学变化:干馏、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分解、电解、水解、裂解、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10.C【详解】A.海水中含有钠离子,钠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实现,A项错误;B.海水蒸发制得粗盐,经提纯后再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2NaCl2Na+Cl2↑,电解氯化钠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钠,B项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氯气与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制得“84”消毒液(NaClO),C项正确;D.将苦卤浓缩、氧化,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可提取溴,不能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D项错误。故选C。11.D【详解】A. 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A错误;B. 干馏为煤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复杂化学变化,分馏是根据液态混合物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 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与高锰酸钾不反应,故C错误;D. 乙酸含有羧基,乙醇含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有机物的性质由官能团决定,需熟记有机物的官能团。12.C【详解】A.石墨烯电阻率低、热导率高,可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A正确;B.生铁合金硬度大,可用来铸造下水井盖,B正确;C.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长期使用能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C错误;D.钛合金耐高温、耐腐蚀,可用于制发动机的火花塞,D正确;故选C。13.D【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依据置换反应概念结合物质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二氧化碳和镁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2Mg+CO2C+2MgO,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B.氧化铁和金属铝发生铝热反应,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2Fe+Al2O3,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C.HgS与氧气反应生成Hg与二氧化硫,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D.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符合;答案选D。14.B【详解】A.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成分为丙烷、丁烷等,故A错误;B.石油的分馏和蒸馏的原理是相似的,都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故B正确;C.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化学变化,煤焦油是煤干馏的产物,煤中不含煤焦油,故C错误;D.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汽油仍然是混合物,故D错误;选B。15.C【详解】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不选A; B.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故不选B;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能自燃,故选C; D.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故不选D;选C。16.C【详解】A. 传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起源,寻找新的能源,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主要可能是核能、太阳能、氢能,故A正确;B. 用油料作物生产的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酯类,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主要成分是烃类,两者成份不相同,故B正确;C. 钢铁制品锈蚀主要是因为钢铁中含有碳而发生原电池反应,因此生铁炼钢时必须尽可能完全除去生铁中的碳,但铁中含有适量的碳会增加钢铁的性能,故C错误;D. 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可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17.C【详解】A.石油的分馏主要得到饱和烃类物质,故A错误;B.石油的裂解主要得到烯烃类物质,故B错误;C.煤的干馏产物中含苯、苯的同系物、稠环芳烃等芳香族化合物,再经蒸馏分离出苯,故C正确;D.煤的液化得到甲醇,故D错误;答案选C。18.A【详解】A. 海水中虽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碘元素,但是浓度很小,不能直接用海水来提取碘元素,A项错误;B.由流程图可知,碱化操作时,加入NaOH溶液的原因是在碱性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可形成沉淀,B项正确;C.氧化操作的目的是将I-氧化成I2,所以加入的氧化剂可以是新制氯水、双氧水等,C项正确;D.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D项正确;答案选A。19. 炼铁高炉 CO C + O2CO2 CO2 + C2CO 生铁 钢【详解】试题分析:工业上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即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有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与C反应生成CO,CO在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C + O2CO2、 CO2 + C2CO,CO在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3CO+Fe2O33CO2+2Fe,在冶炼过程中铁元素被还原,还原剂是CO,含碳量在2%~4.5%的是生铁,将它进一步冶炼,就可以得到用途广泛的刚,答案为:炼铁高炉; CO; C + O2CO2;CO2 + C2CO ;生铁; 钢。考点:考查SiO2的结构和性质20. 还原 3CO+Fe2O32Fe+3CO2【详解】现代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即Mn++ne-=M,其主要反应原理为3CO+Fe2O32Fe+3CO2;故答案为:还原;3CO+Fe2O32Fe+3CO2。21. BD Cl2 + 2Br- = 2Cl- + Br2 石灰乳或氧化钙(答出可溶 性碱给分) Mg(OH)2 + 2H+ = Mg2+ + 2H2O MgCl2(熔融) Mg+Cl2↑ 坩埚 2I- + H2O2 + 2H+ = I2 + 2H2O 紫【详解】(1)A.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D正确。答案选BD。(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3)①工业上常用石灰乳或氧化钙沉淀Mg2+,CaO和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镁离子反应生成Mg(OH)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②镁是活泼的金属,熔融状态下电解氯化镁冶炼镁,电解反应方程式为MgCl2(熔融) Mg+Cl2↑。(4)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坩埚。②加入氢离子和过氧化氢起的作用为氧化剂,将碘离子转化为单质碘,离子方程式为 2I-+H2O2+2H+==I2+2H2O。③碘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22. BaCl2 Na2CO3 75%乙醇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a 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 增大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使产生HCl气体的速率加快 使SO完全沉淀 ×100%【分析】将海盐(含泥沙、海藻、K+、Ca2+、Mg2+、Fe3+、SO等杂质)焙炒,除去海藻等有机杂质,并使其颗粒变小,然后加水溶解,再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和Fe3+、过量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最后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得到饱和溶液,再通入HCl气体酸化并结晶,洗涤除去K+,烘干得到NaCl。【详解】(1)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除去硫酸根应使用氯化钡溶液、除去Mg2+、Fe3+用NaOH溶液,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且Na2CO3溶液需加在氯化钡之后,所以滴加顺序为BaCl2、NaOH、Na2CO3;为了降低NaCl的溶解度,同时使微量的KCl溶解,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应选用75%乙醇;(2)配制500mL 4.00mol/L NaCl溶液,需要在烧杯溶解NaCl固体,溶解时需要玻璃棒搅拌,之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进行定容,移液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滴加水,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①氯化氢沸点低易挥发,而硫酸为高沸点酸不易挥发,所以将浓硫酸和NaCl混合加热可以挥发出HCl气体,故选a;仪器a侧面导管可以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②将烧瓶海盐磨细可以增大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使产生HCl气体的速率加快,从而加快NaCl晶体的析出;(4)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能使溶液中SO完全沉淀,得到的沉淀为BaSO4,质量为m2g,则沉淀中SO的质量为,所以样品中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