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单元古诗文翻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单元古诗文翻译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古诗文翻译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古今对译 注释
观沧海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览大海。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错杂丛生,百草浓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之声,巨大波浪在海中翻腾。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出于大海之中; 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大海中产生。 幸甚至哉⑥,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临:到达,登上。 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到达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今对译 注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①落尽子规②啼,闻道龙标③过五溪④。 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⑤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次北固山下
古今对译 注释
次北固山下 客路①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在郁郁葱葱的山峦之外,旅人乘坐的船行驶在绿水之间。 潮平两岸阔②,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满风高悬。 海日生残夜③,江春入旧年④。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⑤。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哪里?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天净沙·秋思
古今对译 注释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桥边住着庄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 夕阳渐渐暗淡下来,慢慢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1.咏雪
古今对译 注释
咏雪 谢太傅① 寒 雪日 内 集②, 与儿女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 讲论文义③。 俄而④ 雪 骤⑤, 公 欣然 探讨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又大又急,太傅高兴地说: 曰:“白雪纷纷 何 所 似⑥?”兄子 胡儿⑦曰: “大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 撒盐空中 差 可 拟⑧。” 兄女曰: “在空中盐撒的情形大体可与之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未若⑨柳絮因风⑩起。” 公 大笑 乐。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飘起。”太傅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即公 大兄无奕 女 ,左将军王凝之 (兄女)就是太傅的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 妻也。 妻子。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讲论文义:讲谈议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因,趁、乘。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今对译 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 期 日中③。 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中 中 不 至,太丘 舍 去④, 午过了,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 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 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太丘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 岁, 门外 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 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不⑦?” 答曰:“ 待君 久 吗?” 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 不 至,已 去。” 友人便怒曰:“ 非 没有到,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 人 哉!与人 期行, 相委 而去⑧。”元方曰: 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 “君与家君⑨期日中。 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 “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您)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子骂父, 则是无 礼。” 友人 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个朋友 惭,下车 引之⑩。 元方 入门不 感到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 顾 。 门。 陈太丘: 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日中: 正午时分。 舍去:不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元方: 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古今对译 注释
《论语》十二章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 朋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 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 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不愠④, 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 因此而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为人谋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传 不 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乎?”(《学而》) 是否复习过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 六十 而 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 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温故 而知新 ,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 学而不思 则罔 ,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 则殆 。(《为政》)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已。” 子曰∶“贤哉, 回 也!一箪 食, 一 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 一 瓢饮,在 陋 巷, 人 不 堪 其忧, 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子曰:“知之 者 如好 之者,好之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 者 不如 乐 之 者。”(《雍也》) 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 亦在其中矣。 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 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 如 浮云 。”(《述而》) 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 行, 必有我师焉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择其 善者 而从之, 其 不善者 而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 改之。”(《述而》) 改正。 子在川上 曰:“逝 者 如斯夫,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不舍昼夜 。”(《子罕》) 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 可夺 帅也, 匹夫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 不可夺志也。”(《子罕》) 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 曰:“博学 而 笃志 , 子夏说:“广泛学习 且 能志向坚定, 切问而近思 ,仁 在其中矣。”(《子张》)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就在其中了。”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yuè)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愠(yùn):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吾(wú):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yòu)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yú)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堪:能忍受。 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hào):喜爱,爱好。 乐(lè):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dǔ)志:志向坚定。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