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亲人哺育我成长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去”一类的词语。
2.读好长句以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3.开展“一起过节啦”的语文实践活动,初步感受端午节等节日的传统文化。通过生活体验以及想象,体会浓浓的亲情。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
学习内容 教学要点
教材内容: ●阅读: 1.《静夜思》 2.《夜色》 3.《端午粽》 4.《彩虹》●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补充资源: 1.儿歌:《人有两个宝》 2.儿歌:《可爱的家》 3.绘本:《我爸爸》 4.绘本:《我妈妈》 5.诗歌:《看花灯》 6.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认识54个生字、4个偏旁,会写28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以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去”一类的词语。 3.开展“一起过节啦”的语文实践活动,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4.在“对对碰”的游戏情境中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学习写好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顺序也不同。 5.朗读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和大人一起读读绕口令《妞妞赶牛》,能读正确,读流畅。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材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桥》4篇课文。《静夜思》抒写了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思。《夜色》叙写了父母亲启发引导“我”发现了夜色的美好,不再惧怕茫茫夜色的故事。《端午粽》讲述了外婆每年请我吃粽子的故事,在不经意中培育了我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彩虹桥》想象自己飞上彩虹桥,用行动去回报哺育自己成长的亲人。随课文识字、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进行语言积累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贯穿着一个主题:可敬可爱的家人哺育我一天天长大。
为了把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好地勾连起来,我们对教材作了适当调整,并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首先,根据主题情境调整了教学顺序。
从学生生活的家庭入手,先学习语文园地四中的内容,玩“对对碰”的游戏,认识自己、识记身体部位的词语,并读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家人。增加儿歌《人有两个宝》《可爱的家》《我爸爸》《我妈妈》等有关的学习内容,不仅识记身体部位的词语,而且感受“月字旁”的字跟人体是有关的。接着创设月夜的情境,学习月光下的故事《静夜思》《月夜》,读读故事《寻隐者不遇》,采用看图、动画、表演等形式识字,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学会想象画面,从而理解诗文的意思。然后以“一起过节啦”为教学情境,品品外婆的《端午粽》,补充学习《看花灯》《爷爷为我打月饼》感受亲人的关爱,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后飞上彩虹桥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
其次,为丰富识字和情感体验,增加了一些诵读内容。
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认识自我、感受家人的亲情,传承传统文化,补充了《人有两个宝》《可爱的家》《我爸爸》《我妈妈》《看花灯》《爷爷为我打月饼》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大量随文识字的文本素材,也丰富了朗读练习的内容,更从情感上丰富了学生对亲情的独特认知,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还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开展了“节日大观园”活动,学生自己试着向大人请教、到网络上搜索、去图书馆查找等,初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整理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为了深入感受亲情,学会感恩,开展“飞上彩虹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相片、视频、文字等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从而学会表达、学会感恩。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本单元课文都与亲人有关,《静夜思》中月圆之夜游子思念亲人,《夜色》中亲人陪伴“我”克服对黑夜的恐惧而使“我”变得勇敢,《端午粽》中家人培育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彩虹桥》中“我”用行动去回报哺育自己成长的亲人。因此本单元确定了“亲人哺育我成长”这一情境。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分别设计“说说我的家”、“举头望明月”、尝尝“外婆的端午粽”、逛逛“节日大观园”、表表“美美的心意”等语文实践活动,在儿童诗、古诗、散文、歌词、图画书等阅读中,初步感受亲人哺育我成长的感情。
(二) 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
任务框架
2.内容安排
任务 课时 学习内容
家的故事 4 《夜色》 《静夜思》 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
一起过节啦 5 《端午粽》 《看花灯》 《爷爷为我打月饼》
飞上彩虹桥 2 《彩虹桥》
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亲人哺育我成长”为单元学习总的任务情境,整合“三个任务、六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朗读积累、课文阅读、课外阅读统整在“浓浓亲情”的主题情境中,学生在诵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更好地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感情的共鸣。开展“一起过节啦”的语文实践活动,初步感受端午节等节日的传统文化。
任务一“家的故事”,整合了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和“日积月累”、课文《夜色》《静夜思》。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认识自己、识记身体部位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家人,初步感受家人的可亲可爱。接着创设月夜情境,学习一组月光下的叙事诗《夜色》《静夜思》,在月光下感受家人的陪伴使我变勇敢。
任务二“一起过节啦”,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朗读课文《端午粽》《看花灯》《爷爷为我打月饼》感受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节日大观园”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试着向大人请教、到网络上搜索、去图书馆查找等,初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整理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
任务三“飞上彩虹桥”,在美好的想象情境中,朗读课文《彩虹桥》,感受亲情,学习表达感恩,在“你高兴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用相片、视频、文字等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尝试对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任务一 家的故事
活动一 说说我的家
1.认识“我”的身体
(1)“我说你指”玩游戏
学习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联系人体部位,在“我来说,你来指”的游戏中正确认读“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脚尖”等8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人体部位的生字中,都有“月”字,拓展词语“眼睛、肩膀、胸部、腹部、腰部、大腿、臀部”。
亲亲小哪吒
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1)儿歌宝典读一读
补充朗读《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说说我家人
(1)认读“爸爸、妈妈、哥哥”,注意叠音轻声读,拓展“爷爷、奶奶、姐姐、弟弟、妹妹、舅舅、叔叔、伯伯、婶婶、姑姑、姑父”等词语。
(2)朗读课文《夜色》。
a.我会读。
首先,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的字“胆、敢、乱、偏、散、原、看、晚”以及“往、勇、窗、像”。接着,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如“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最后,读出人物不同的心情,抓住关键词“很小很小”“不敢”“讲了又讲”“一……就……”“偏要”“原来”“微笑”“再黑再黑”等来初步把握诗歌中人物先“胆小”后“勇敢”的形象,感受“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变得勇敢,感受夜色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b.我会想。
利用诗歌中的留白与两个省略号,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胆小与勇敢。比如“妈妈讲了哪些勇敢的故事?为什么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我一看窗外心仍会乱跳?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比如,“爸爸为什么偏要拉我去散步?在夜晚,在爸爸的陪伴下,我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c.我会记。
读读“胆、勇、原、微”4个字的扩词,并积累。
d.我会写。
练习书写本课7个生字,重点指导“色、看、晚、外、爸、笑”这6个字中的“撇”画,注意书写时“撇”的起笔、方向、长短的不同。也要重点指导“色、爸、晚”中的“巴”的变形,注意“竖弯钩”这一关键笔画。同时,指导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要找到“上小下大、上大下小、左窄右宽”的字形结构特点。尤其注意“再”字的书写笔顺。
(3)唱唱我的家。
补充歌曲《可爱的家》:
我的家庭真可爱,美丽清洁又安详,姐妹兄弟都和气,父亲母亲都健康。
虽然没有好花园,月季凤仙常飘香,虽然没有大厅堂,冬天温暖夏天凉。
可爱的家庭呀!我不能离开你,你的恩惠比天长。
(4)读读绘本《我爸爸》《我妈妈》。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以“家的故事”为学习情境,在“说说我的家”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家庭生活中识字写字,玩玩“我来说,你来指”的识字游戏,正确认读人体的词语,认识“月字旁”的字中与人体相关的汉字,了解相应的人体部位;读读几类轻声词语,说说自己的家人。创设月夜的情境,朗读叙事儿童诗《夜色》,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感受家人的关心与陪伴的重要作用。
开展“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参与。认读人体部位的词语时,可一个学生举起一个身体部位的词卡,另外的学生指相应的身体部位。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类识字,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进一步感受“月字旁”的字跟人体有关。补充朗读《人有两个宝》时,可以边读边表演,读出童趣。
课文《夜色》的朗读指导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心情与形象,读出童趣。建议把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练习和朗读诗歌、想象拓展整合起来。生字教学要注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扩展词汇识字、联系生活识字、出示图片识字、运用字理识字、借助动作识字。
【建议课时】
3课时
【教学资源】
1.补充歌曲《可爱的家》
2.补充儿歌《人有两个宝》、绘本《我爸爸》《我妈妈》
活动二 举头望明月
1.朗读《静夜思》
我是小小朗读者。首先读正确,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再次,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韵味美。
展开想象的翅膀。读了这首诗,看到了哪些画面?相机解释“疑、举、思”的意思。引导学生由景及人描绘诗中的景象,初步体会诗人因“月”生“情”,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与生字交朋友。在语境中认读和巩固生字词“夜、思、床前、光、疑、举、望、低、故乡”,通过扩充词语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如:“思念、思乡、思想”“起床、床前”“前面、前方、前后”“月光、亮光、光明”“故事、故乡、故土、乡土”“思前想后、思念故乡”等。指导学生书写“思、床、前、光、低、故、乡”7个生字。“思”字的心字底写宽些,上收下放;“乡”的两个撇折的撇与折分别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
“走近诗仙李白”。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在“读”上下工夫,着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字不差地读正确,读好诗句间的停顿,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后熟读成诵。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语境中巩固、运用、积累生字和词语。还应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创设情境,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建议课时】
1课时
【教学资源】
有关李白的知识介绍
任务二 一起过节啦
活动一 外婆的端午粽
1.品读《端午粽》
(1)生字舞台我来闯。
①第一关,开火车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指导两个部首的写法。
立字旁:“立”五个笔画较短小,紧凑,“立”的“长横”变为“挑”。
米字旁:“米”笔画较多,应紧凑。口诀:米做左旁捺变点,横画左长右稍短,四撇起笔交叉点,末点与竖紧相连。
②第二关,看看谁写的生字宝宝最漂亮。
学会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七个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午、真、豆、节”四个生字,注意笔画“长横”要写平、写舒展。书写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部件的上下比例以及横向宽窄。上中下结构的“豆”和“真”要写得紧凑,整个字不能拉得过长。
③第三关,词语积累。
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生字开花游戏
(
真好
)
(

) (

)
(

) (

)
(

) (

)
(3)我是配音小演员。(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①读好文中的长句。
句子一: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学生自己尝试朗读,指名读,齐读。
相机出示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句子一: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学生自己尝试朗读,指名读,齐读。
②小组配合读好课文。
(4)学做“粽子代言人”。
①说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怎样的。
②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自己吃过或见过的端午粽。
2.讲讲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1)说说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2)讲讲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3)动手学包端午粽、学唱《端午歌谣》。
(一)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二)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三)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祥。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以“一起过节啦”为教学情境,引领学社走进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品品外婆的《端午粽》,学习朗读长句,学做“粽子代言人”,讲述粽子的外形、品种。在学习词语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结合偏旁识记、运用熟字部件方法识记、联系生活识记等等。“一”字的变调在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老师要引导学生巩固读法,同时注意短语“( )的( )”和长句的朗读。短语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注意朗读时要柔和、要富有节奏感。长句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法练读、巩固。
最后开展的语文综合实验活动,通过亲自收集资料明白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动手学包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浓浓的亲情;歌唱童谣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心中。
【建议课时】
2课时
【教学资源】
1.端午节的有关知识。
2.动手学包端午粽、学唱《端午歌谣》。
活动二 节日大观园
1.看图猜节,讲习俗
[加微信:xiaoyinxiaobian]
看图片猜节日,说说这些节日的时间和习俗。在元宵节和中秋节的环节中相机朗读诗歌《看花灯》,听听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看花灯
元宵夜,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
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
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爷爷为我打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啊,爷爷待我亲又亲啊,我为爷爷唱歌谣啊,献给爷爷一片情啊。
2.聚焦中秋,学表达
①动手品味中秋节的独特味道——做月饼,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学做月饼的过程,并讲给同学们听听。②我是小小朗诵家——举行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朗诵会。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通过“节日大观园”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其他节日的资料,小组合作介绍节日,并通过朗读《看花灯》《爷爷为我打月饼》两篇文章,感受亲人的关爱,同时了解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贯穿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元宵节时开展猜灯谜、做灯笼、搓元宵、诵诗词等活动,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到中秋佳节时引导学生学做月饼、讲述做月饼的过程、收集诗词、学习朗诵,提升语文素养。
【建议课时】
3课时
【教学资源】
诗歌《看花灯》,听听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有关中秋的诗词
任务三 飞上彩虹桥
活动一 美美的心意
1.我会画。
画一道彩虹,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来说一说你画的彩虹。
2.我会读。
(1)朗读积累“×来×去”的词语,并学会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
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飞来飞去 想来想去 直来直去 说来说去
(1)带有“的”字的复杂短语。
一座美丽的桥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圆圆的月亮 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
(3)关注文中长句的朗读练习,读出问号的语气。如“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3.我会说。
读读课文,说说“我”展开了哪些奇思妙想?感受亲情。
4.我会认。
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字,认识“虹、座、浇、提、洒、挑、兴、镜、拿、照、千、裙”等12个生字。
5.我会写。
教写“那、到、兴、成、着、高、千”7个生字,掌握点画的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在“飞上彩虹桥”这一美好的想象情境中,朗读课文《彩虹桥》,通过绘画、积累、朗读、想象,感受亲情,学习表达。“我会画”给学生一张白纸,自由画彩虹,并运用词语、词组、句子来描绘所画的彩虹。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一道色彩斑斓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是一座美丽的桥。相机认识“虹”“座”等生字。朗读指导时,可以先从较短的短语朗读,读出事物的特点。再逐层展开读,如:“树上的秋千”——“门前树上的秋千”——“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逐层指导,把词组读正确、读流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关联词语“如果……不就……”的衔接特性;感受一连串动作的连续性;通过反问形式和陈述形式的对比呈现,体会句子的意思。
【建议课时】
1课时
活动二 你高兴吗?
1.连一连,说说彩虹桥上“我”的心意。
爸爸 妈妈 哥哥
2.说一说,选用提供的词述说自己对家人的心意。
提 拿 走 照 浇 画 按 洗 做
3.做一做,画面展示讲述表达心意的过程。
学生回家对家人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意并拍下精彩瞬间,全班交流画面以及整个过程,注意讲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家人的表现。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在“你高兴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如相片、视频、文字等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尝试对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活动感受,激发学生对亲人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建议课时】
1课时
【教学资源】
表达心意的画面
四、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
(一)单元教学建议
1.指导识字方面:要注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如扩展词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出示图片识字,运用字理识字,借助动作识字等,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朗读课文方面: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个学习要求要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课堂上要引领学生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的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3.积累语言方面:要鼓励积累常见的词语、短语,积累学习的故事、儿歌等内容。
4.理解课文方面: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二)单元线上学习包的设计与使用建议
任务一 家的故事
活动一 说说我的家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游厅戏】 将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和图片连一连,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利用“连线”功能,建立图片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词语、积累词语。
【读读吧】 欣赏朗读音频,然后自己录音或录视频上传音频;欣赏两位同学的朗读音频,给予评价。 用规范的朗读作为示范,让学生在反复跟读中感知朗读短语、长句的基本要求,做到有节奏的停顿。
【书写吧】 写生字,拍照上传,然后自评、家长评、同伴评、老师评。 用“拍照上传”的方式,展示书写作品,促进多元评价。
活动二 举头望明月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读读吧】 朗读李白的古诗,录音上传至平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朗读(可以配音乐);欣赏同学的朗读,相互点赞。 在朗读展示、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古诗的朗读。
任务二 一起过节啦
活动一 外婆的端午粽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书写吧】 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七个生字,拍照上传,互相点赞,看看谁写的生字宝宝最漂亮。 用“拍照上传”的方式,展示书写作品,促进多元评价。
【游戏厅】 点击图片,朗读图片后面的词语,如“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借助平台“翻卡片”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图片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词语、积累词语。
【直播厅】 学做“粽子代言人” 1.上传粽子的照片,并配上语音介绍自己吃过或见过的端午粽。 2.画一画简单的连环画,配上讲故事的音频,上传至平台。 借助“拍照”和 “录音”的功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当“粽子代言人”,讲述粽子的外形 借助“小画板”,以绘画的方式提取文本有效信息,提供表达的支架。
活动二 节日大观园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游戏厅】 看图片,连线与图片相对应的节日;点击图片听相关音频介绍。 利用“连线”、音频等功能了解其他传统节日文化。
任务三 飞上彩虹桥
活动一 美美的心意
线上支持 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展示厅】 画一道彩虹,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来说一说你画的彩虹。上传绘画作品和介绍彩虹的音频,与大家分享。 借助拍照和录视频功能,与大家分享交流。
【读读吧】 读课文,上传音频;听小组成员的朗读,给予评价。 借助平台录音等功能,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文本中长句的朗读练习,读出问号的语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互动评价。
活动二 你高兴吗
线上支持 设计意图与使用建议
【展示厅】 根据课文内容,将人物与画面连一连。然后说说彩虹桥上“我”的心意。 用视频录下向家人表达自己美好心意的精彩瞬间,上传至平台,互相点赞。全班交流画面以及整个过程,注意讲清楚自己所作所为和家人的表现。 运用连线功能,提取课文有关信息。 用视频的方式记录表心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三)单元学生用书使用建议
本单元的学生用书主要引导学生在“亲人哺育我成长”这个大主题下进行板块式学习,结构清晰,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家的故事”这个任务中,要充分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与人体部位相关的词语等,知道一些月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月字旁的字与人身体有关;读读人物称号轻声叠词,了解家庭成员。通过朗读课文《夜色》感受爸爸妈妈的陪伴让“我”不再害怕,变得勇敢。朗读《静夜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起过节啦”,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朗读课文《端午粽》《看花灯》《爷爷为我打月饼》感受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节日大观园”活动中,学生自己试着向大人请教、到网络上搜索、去图书馆查找等,初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整理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
“飞上彩虹桥”让学生在美好的想象情境中,朗读课文《彩虹桥》,感受亲情,学习表达感恩,在“你高兴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用相片、视频、文字等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尝试对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
五、单元评测
案例一:
我们一起度过的节日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一定和家人度过了很多美好的节日时光吧?好好回想一下,一起开启我们的“魔力记忆”。
1.节日对对碰
请根据拼音填好节日名称,然后完成看图对对碰游戏。
yuán xiāo jié
五月初五
duān wǔ jié
八月十五
chūn jié
正月十五
zhōng qiū jié
正月初一
2.秀一秀
这么多美好的节日时光,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场景?秀秀当时的画面,并起个有意思的题目,向大家流畅地介绍一下吧。(可贴照片,也可画画)
\
(
照片
)
[加微信:xiaoyinxiaobian]
设计说明
1.考查指向
(1)拼音拼读能力。在游戏情境中能顺利拼读并借助工具书写出传统节日的名称。
(2)看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创设了活动情景,通过节日对对碰游戏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各个传统节日,了解节日时间、习俗、故事等,在真切的体验、感悟中收获知识。
(3)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围绕一个节日进行集体交流,并且在信息收集、处理、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2.涉及的课程内容
(1)识字与写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书写汉字。
(2)阅读与理解。能够通过看图明确节日的特征,并与生活经验勾连,明确节日的基本知识。
(3)口语交际。能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习俗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答题要求
一共两大题,目标指向不同,由易到难,由局限到开放。
(1)第一题。既要看拼音写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又要把传统节日相应的日期、图片连起来。
(2)第二题。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到的有关节日的信息,内化成自身的语言表达出来。
4.情境设计理由
儿童是生活中的人,从真实的生活入手,创设了和家人一起过节的场景,引导孩子在不同的节日,感受节日氛围、感知节日习俗、了解节日故事、积累节日词语。在对对碰、聊节日的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汉字、词语,也可锻炼胆量,提高识图能力、提升口头表达水平。
5.考查水平及题目难度预估
一个情境两个小任务,主要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阅读理解、看图提取信息、自由表达等语文综合素养。 题目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具有综合性,既需要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也需要进一步地请教家长,学会积累节日词语,学会有条理地讲述节日习俗和故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6.不同水平学生作答及评分标准
题目 一级水平 二级水平 三级水平
第一题 能够通过拼读或者请教,写出4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书写正确、工整。 能够通过拼读或者请教,写出4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书写正确、工整;能够看图明确图片表示的传统节日,并与节日名称正确匹配。 能够通过拼读或者请教,写出4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书写正确、工整;能够看图明确图片表示的传统节日,并与节日名称正确匹配;明确每个传统节日的时间,正确连线。
第二题 能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有条理地介绍。 能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有条理地介绍。能够简要介绍该节日的习俗、故事等。 能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有条理地介绍。能够绘声绘色地介绍该节日的习俗、故事等。
7.材料来源
原创。
案例二:
音你精彩
小孔雀剧场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校园好声音”比赛,小伙伴们快来参与吧,开启你的智慧,亮出你的嗓音,你一定能成为“最佳配音演员”!
(
白白的
青青的
红红的
清清的
1.
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糯米,里面有一颗(
)栆。
飘啊飘的
游来游去
荡来荡去
2.
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
),花裙子(
),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1.读一读第一排的词语,选择合适的写到句中括号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合适的语气语调。
3.用上剩下的两个词语说上一长句话。
设计说明
1.考查指向
(1)理解词语的能力。能够通过朗读,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长句的能力。创设了活动情境,通过评选“最佳配音演员”考查学生读句、断句、停顿、理解的能力,并能够读出句子的语气语调。
(3)口头表达能力。用剩下的两个词语说话,考查学生词语理解、即兴表达的能力。
2.涉及的课程内容
(1)识字与写字。认读汉字,书写汉字。
(2)阅读与理解。辨析词语意思,并填入句子中。能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口语交际。能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运用两个词语说一长句话,表达清楚句子的语气语调。
3.答题要求
一共三大题,目标指向不同,由易到难,由局限到开放。
(1)第一题。在朗读词语的过程中领会意思,并填写到相应的句子中。
(2)第二题。朗读长句,注意读好停顿、叠词、语气。
(3)第三题。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剩下的两个词语,说一长句话。
4.情境设计理由
儿童是生活中的人,创设了“校园好声音”的比赛活动,引导孩子读好词语、辨析词义、朗读长句、即兴表达,争做“最佳配音演员”,从而提高朗读能力、提升口头表达水平。
5.考查水平及题目难度预估
一个情境三个小任务,主要考查学生书写词语、阅读理解、朗读水平、即兴表达等语文综合素养。 题目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具有综合性,既需要儿童能独立思考辨析,也需要学会朗读长句的技巧方法,还需要有条理地运用词语描绘生活实际的场景。
6.不同水平学生作答及评分标准
题目 一级水平 二级水平 三级水平
第一题 能够正确朗读这些词语。 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这些词语;能够初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这些词语; 能够透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辨析“青青的”和“清清的”。
第二题 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两句长句。 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两句长句;能够读出长句的停顿、节奏。 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两句长句;能够读出长句的停顿、节奏、语气,尤其是问句的语气语调。
第二题 能够恰当运用“清清的”“游来游去”说一句完整的话。 能够运用“清清的”“游来游去”流畅地说一句完整、具体的话。 能够运用“清清的”“游来游去”流畅地说一句完整、具体的话,学会恰当停顿。
7.材料来源
原创。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