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年级下册1.3《我不拖拉》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一年级下册1.3《我不拖拉》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不拖拉》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常常会出现“等一下”与“还没完”等拖拉的行为,并因此受到家长及老师的批评。导致学生拖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学生做事慢,可能与他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黏液质的学生做事反应速度相对更慢。而有些学生慢,却是由于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动不动就被外界的刺激吸引,以至于做事不能专注,要拖拖拉拉好久才做完。另外,还有些学生习惯与成人唱反调。比如,家长催他赶快穿衣服,他虽听见了,但却依旧不紧不慢地,这样的学生可能有一种“别人理当等我”的思想。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拖拉情况加以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凡事拖拉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不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认识到不拖拉的重要性,进而初步养成不拖拉的习惯。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等一下”与“还没完”等拖拉的行为,娇正学生常有的“拖拉一下没关系”的错误认识,并且,从集中注意力,加强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和拖拉说再见”的意识与信心,使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制订可行的目标,努力战胜困难,初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本课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为重点,这是单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与其他各课是并列关系,都围绕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展开。
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了半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逐渐长大了,变得更自信、更懂了。可是,很多学生做事经常拖拉。如何让学生克服这一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习惯呢 我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产生了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明确目标,整合资源,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教学中我们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
(2)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快乐;
(3)探寻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为了达成目标,在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教学活动分为三个板块:激趣导入,感知拖拉;联系实际,了解拖拉;真情体验,告别拖拉。三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知情意行顺次而下,最后让学生将道德意志落实到行动中,用于指导生活,从而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实践,我觉得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切合实际的。
第二,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实效。品德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多姿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合作探究、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角色体验活动,让他们想象:如果医生、消防员、农民、工人等拖拉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假如他们不拖拉,结果又会怎样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拖拉造成的严重后果,唤醒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使其产生了强烈的珍惜时间的愿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并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