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自然,谢谢您》教学反思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于提升学生与自然共在的美好感情有明确要求。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第2条“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通过两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旨在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引导学生在与自然共在中成长。为后续课程的环保教育做好情感铺垫,并奠定有效的认知基础。物质上的“饮水思源”,情感上的回归自然,以及对自然智慧启迪的探寻,是本课的落点。物质上的“饮水思源”是传统课堂所强调的,而后面两点,是本教材的新拓展。本课侧重感恩教育,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本课作为《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有总结提升与延伸之用。承接了《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中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变化的基调,延续了《可爱的动物》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与环保意识,最终落点在感恩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要用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情趣。教学反思:本课上得较为成功,主要得益于真实而良好的情境创设。感恩是比较抽象的情感,我很担心本课上成说教课,所以想借情境感染、活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开始时,我借用古诗《悯农》导入。这首诗是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耳熟能详的古诗,借此暖场之后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然后追根溯源,寻找它的“老家”。这一自主板块很好地让学生明白了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生活所需都源于大自然,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自主的实践寻访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由于家长的重视,《大豆旅行记》等优秀的寻访汇报材料层出不穷,基于儿童的视角,出现了多样的交流内容与载体。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能由于起始阶段的用心,活动收到了出奇制胜、事半功信的效果。这让我知道,取得家长的支持, 是实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美中不足的是,当学生带着实践寻访的经验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时,我感觉自己的点拨与提升显得不够及时与精准,最后交流活动变成了众多学生的泛泛之谈。所以启发与告知的度比较难以把握,需要继续努力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