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全民守法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部编统编的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四框的内容,承接前三框人大科学立法,政府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阐述了全民守法的内涵、意义、要求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本框与前三框一起构成法治中国的法治体系。下设两目: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本部分教材通过两个“探究与分享”,让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进全民诚信守法”和对何某行为作“是否侵权”的判断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意义和要求。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本部分教材通过三个“探究与分享”,了解劳动者维权的途径、生活中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和由信“访”不信“法”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推进全民守法。2.本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比较空洞的宣法普法不感兴趣。要让学生参与“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比较有难度。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全民诚信”已有一定的认知,但比较肤浅。3.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有关网络暴力的讨论也逐年升级。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所以本节课我以“拒绝网络暴力,争做守法公民”为总议题,下设两个子议题:01.网络暴力的危害;02.推进全民守法。从网络暴力的危害和防范引导学生思考全面守法的内涵和原因。结合《法治中国》截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进全面守法。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难点: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和原因。教学过程导入:网络暴力是一种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危害严重,影响恶劣……那么,网络暴力有哪些危害呢?(二)第一幕.网络暴力的危害播放视频:“德阳安医生自杀”案欣赏视频思考,网络暴力有哪些危害?自主学习课本,思考:“德阳安医生自杀”案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视频,思考讨论。教师以两个图片展示视频关键信息:并解说,这是一场因泳池“碰撞”冲突引发的自杀事件。2018年夏天,安医生夫妇与13岁初中生刘嘉(化名)在泳池里发生冲突后,调解无果,两家矛盾升级,孩子家长把泳池监控视频提供给媒体,安医生夫妇的信息随即被人肉,陷入了舆论漩涡。5天后,35岁的儿科医生安医生和家人说外出有事,驾车出了小区后,在车里吞下500片扑尔敏后离世。自杀前,她发短信给调解民警:“对不起,是我做错了,我对整件事负责,一条命顶一个心理创伤应该够了吗?”问题1.网络暴力有哪些危害?学生可能从混淆真假、侵犯权益、影响价值观、 影响社会和谐等方面思考网络暴力的危害。教师补充:网络暴力的危害很广,从近年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危害进行汇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混淆真假: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侵犯权益: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影响价值观: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危害网民的道德价值观。影响社会和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美好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着道德底线。教师告诫学生:不要把“尖酸刻薄”美化成”率性直爽”!我们尊重每个人说话的权利,但拒绝网络暴力!问题2.“德阳安医生自杀”案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可能从拒绝网络暴力,加强防范,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用合理手段,理性维权,全民守法等角度谈启示。教师在学生发言后点评补充:我们拒绝网络暴力,不做网络暴力,要加强防范,严于律己,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社交平台注意自己照片,发表言论时要保持内心善良。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言辞不要激烈:不要轻信,增强判断力,不说脏话,拒绝对骂,做个有素质的文明人。不同流合污:不主动言语攻击别人。即参与政治生活,我们应该依法履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取消手机定位,保护好个人信息,保护好自己。当我们遭遇网络暴力时,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合法手段,理性维权。如用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拒绝暴力和违法行为。由此可见:全民守法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社会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小结:全民守法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社会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教师:播放视频《法治中国》欣赏视频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为什么要全民守法?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视频,视频播放结束:教师展示视频关键信息:1.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你怎样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学生分析:法治社会在于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怎样维护法律权威?学生分析:全社会参与,厉行法治。众人皆知: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得出结论: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3.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力量深入人心。法治力量深入人心意味着什么?学生分析:全体人民自觉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得出结论: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小结: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总结1:全民守法的内涵和原因1.全民守法的内涵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社会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2. 全民守法的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二幕. 推进全民守法教师播放视频:《法治中国截选》结合视频思考,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学生:欣赏视频,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教师提炼视频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1.让老百姓懂法守法,坚持不懈推进守法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形成;2.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3.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会形神兼具,行稳致远。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法治建设必须靠人。学生阅读关键信息,可从增强法治观念,加大普法力度;自觉参与,尊法守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优良传统等角度分析、寻找答案,分享观点。小结:1.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开展普法宣传,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全民守法、懂法、用法。——使全民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2.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自觉依法行使权利、自觉依法履行义务总结2: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措施3.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措施: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守法和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教师点拨:键盘不是武器,我们要对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说NO,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公民都是法治中国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人民信仰法律,是因为正义能够被伸张,善良能够被弘扬,百姓的生活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幸福安康。知识总结见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