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和距离, 并求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4.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地测量数据和记录数据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图片素材、自制PPT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下活动: 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自己从教室到食堂的平均速度。引出主题:上节的课下同学们都估测了平均速度,为了使测量的平均速度更加准确,这节课我们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一)温故知新1.提出问题: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两个物理量,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预设:时间、路程;停表、路程2.教师引导:平均速度公式3.同位交流: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预设:①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会放”“会看”“会读””“会记”。②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4.学生活动:练习用停表计时。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释放。听到乒乓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二)实验1.提出问题:在实验室要测一辆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怎样准确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呢?需要怎样设计实验 2.学生自学: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实验步骤。3.交流归纳:(1)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4)实验装置:强调注意事项:木块垫起斜面一端,使斜面呈较小的坡度。(5)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③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④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s1= t1= v1=s2=X K B 1.C O M t2= v2=(6)强调注意事项:①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②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③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4.进行实验:要求按图组装器材。分组实验,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5.实验结论与分析:(1)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预设:不相等。(2)讨论交流: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预设:追问: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预设: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4)教师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6.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针对训练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 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__;vBC=________;vAC=________。答案:0.03 m/s 0.02 m/s 0.024 m/s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平均速度:路程除以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即:v=s总/t总 。(中间休息停留的时间也包括在里面)有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求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答案:注意提醒: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四、课堂小结学生分享收获,教师引导形成思维导图。五、课后作业课下活动: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自己从教室前门到后门的平均速度。六、句子分享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板书设计】PAGE5(共16张PPT)1.4 测量平均速度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自己从教室到食堂的平均速度。课下活动: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和距离, 并求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4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地测量数据和记录数据的习惯。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思考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两个物理量,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一、温故知新思考在实验室要测一辆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怎样准确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呢?需要怎样设计实验 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针对训练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 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__;vBC=________;vAC=________。0.03 m/s0.02 m/s0.024 m/s0.0300 m/s0.0200 m/s0.0240 m/s6.50cm36.50cm66.50cm10h29min55s10h30min5s10h30min20s30.00cm30.00cm10s15s易错易混知识点有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求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路程除以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即:v=s总/t总(中间休息停留的时间也包括在里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S1v1=4m/sS2v2=6m/sSv= t1t2t解:t=t1+t2s=s1+s2s1=s2课堂小结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123思维导图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自己从教室前门到后门的平均速度。课下活动: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1机械运动 4测量平均速度_物理_初中_人教版.doc 【精品录课】1机械运动 4测量平均速度_物理_初中_人教版.mp4 【课件设计】1机械运动 4测量平均速度((单击图可放大)_物理_初中_人教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