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并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结合实例,阐述我国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掌握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展示: 播放广西少数民族宣传视频,提问:“视频中出现多少个少数民族呀?” 课堂提问: 提问全班同学,有多少个同学是少数民族,分别点几个不同少数民族同学介绍 带问题去视频中寻找答案,同时也被视频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 介绍自己家乡少数民族,方便其他同学了解不同民族特色,增添本土民族自豪感 通过视频观看,感受民族文化熏陶,同时介绍少数民族,促进班级同学间的民族和谐
我国国情 “看”国情 1.以广西民族区域分布图,引出我国民族区域分布图,从而导出知识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引入最新宪法内容,说明国情已经写入宪法。 1.学生观看民族区域分布图,了解各民族分布地区,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 2.展示最新宪法相关资料数据,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权威感受,重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图片数据展现形式,进一步推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 二、“说”民族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官方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找出视频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方针是什么,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导入知识点,民族方针、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附上自治机关金字塔图,讲解与一般机关的权力上的区别,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罗列重要知识点 三、“忆”发展 设计小组讨论,以前面介绍民族的同学为分组,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己家乡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同时边看视频边阅读课本知识点。 听老师授课板书做笔记 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联系上生活实际,同时表达呈现出不同观点,百花齐放。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学思结合,深化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提高政治认同,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强化知识点背诵,最后分组讨论,结合家乡情况,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宗教政策 “析”宗教 观看简单视频,了解党与宗教的关系,从视频中导出知识点。 点拨: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展示宪法条例图片信息,说明公民有信不信教自由,有信一个或多个自由,有过去不信现在信教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自由不等于不受约束,信教群众必须是中国的公民,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质疑点拨:阅读课本专家点评,多媒体展示图片,清楚宗教不等同邪教,正确区分二者不同。 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我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观看PPT内容,结合课本了解并记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治理内容。 齐读最后一段,在老师引导下思考青少年该如何看待宗教问题,提高思想觉悟。 从不同层次了解我国宗教政策,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接着导入课本知识,展示案例避免内容枯燥,在专家点评环节插入图片,让学生了解邪教与宗教的不同,避免学生误入歧途,最后知识点讲解结束,通过齐读效果减少学生困意,同时在课堂结束实现课堂升华。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PPT展示案例,着重强调,任何境外势力不能干涉我国宗教事务,必须建立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交往,打击和预防境外势力渗透和发展。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让学生齐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教师进行引导深化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民族区域自治含义、民族关系、民族方针、自治权、宗教政策。
【课堂总结】
本堂课结合生活实际,把宏大政策贴进生活的方式,带学生导入,避免政治内容枯燥遥远,同时层层剖析,逐步升华内容,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并达到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在宗教方面上,从了解宗教,到正确看待宗教,最后到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课本知识与学生拉近,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