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认识周长》说课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认识周长》说课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 教 材 分 析
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二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三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
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教 学 环 境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毛线,软尺。
五 教 学 策 略 选 择
教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方法。
学法安排: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观察、测量、问题解决等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流程安排
1、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2、操作实践,归纳概念
3、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4、课外延伸,应用知识
5、学生反馈,总结知识
(一) 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动画展示两只蚂蚁争论谁爬得快,然后约定沿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看谁先到?比的结果:蓝蚂蚁赢。让学生交流原因:一是沿树叶的边沿,二是要爬一周(虽然黄蚂蚁先到终点,但它没有沿树叶的边沿爬,蓝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了一周,所以冠军应是蓝蚂蚁) 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然后自然提示课题,认识周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二 )操作实践,归纳概念
首先让学生从周围选择一个图形,摸一摸它的周长 ,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的一周画下来并观察,教师动画再描出刚才展示过的图形周长,启发学生思考,围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什么?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意义: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摸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三) 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组织学生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并组织学生交流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为后面学习周长的计算作一些过渡性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可能有的同学每条边都量,也可能长方形只量长、宽,正方形量一条边)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及应用)
5 + 5 + 6 = 16
5×2 + 6 = 16
3 + 3 + 3 = 9
3 × 3 = 9
3 + 4 + 3 + 4 = 14
3 + 3 + 4 + 4 = 14
3×2 + 4×2 = 14
3 + 4 = 7 7×2 = 14
(四) 课外延伸,应用知识
1、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量出圆的周长,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启发思维,然后合作测量圆的周长,接着组织学生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用到周长的事例,教师展示生活中周长的应用,增长学生的见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五) 学生反馈,总结知识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教师小结:周长的定义,测量不同图形
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学到的知识,加深记忆)
七 板书
认识周长
1、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测量方法:规则图形用直尺测量长度
不规则图形用毛线、软尺测量长度
3、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定义、方法、应用全部展示在黑板上,一目了然)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