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准考证号 姓名机密★启用前江西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 ·生物试题卷(合卷)说明:1.本试题卷分地理和生物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地理部分(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图1为南亚局部地区略图,据此完成1~4题。 1.图示海域属于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2.印度半岛南部地势总体特征为A. 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3.受季风影响,印度半岛A.分旱雨两季 B.全年多雨C.冬季降水多 D. 全年少雨4.在乞拉朋齐建造民居,应重点考虑A.防风沙 B. 防寒保暖C.易拆装 D.排水散热图1日本工业发达,良港众多,但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 及欧洲各国。经过多年发展,沿海工业高度集中。图2示意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据此完成5~8题。5.要获取日本主要对外贸易国的位置信息,应查阅A. 世界政区图 B.亚洲气候图C.世界地形图 D.亚洲人口图6.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A.北海道岛 B.本州岛C. 四国岛 D.九州岛7.日本工业沿海布局的有利条件有A.土地价格低 B.矿产资源丰富C.劳动力廉价 D.优良港口众多8.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产生的问题有(图2)A.环境污染加剧 B.原料消耗减少C.产品质量下降 D.优化产业结构地理 · 生物试题卷第1页(共8页)(恶性循环) (口增长过快)图3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据此完成9~11题。9.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A. 向东 B. 向 南C. 向西 D. 向 北10.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A. 海拔逐渐升高 B.一直处于黑夜C.距南极点渐近 D. 遇到了大风天气11.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A. 带回站内处理 B. 就地掩埋(图3)C. 丢弃在野外 D. 焚烧处理在“走进非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某同学抽取到如图4题卡,请你作为场外援助,与他一 起完成12~14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地关系图12.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序号是 人 粮食供应 滥伐森林A.①、④ B.①、③ 不足 甲 导C.②、③ D.②、④ 乙 致13.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 粮量A. 增加城市用地 B. 获取林草资源 ①滥垦草地 自③ (然)生态环境 (灾害频发)恶化C. 扩大耕地面积 D. 完善基础设施 ②保护草地 ④生态环境改善14.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图4A.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灾害频发 C. 人口增长过快 D. 滥伐森林江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其西部地区曾经是浙江、上海等地的能源输出基地,近年来该地区 煤炭开采量下降,工业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 图5示意江西省主要矿产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 15.江西南部地区分布较广的矿产是A. 煤 B.铁 南昌◎C. 钨 D. 铜16.江西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发展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C. 制糖工业 D. 石油化学工业17.符合江西西部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铁 (煤)金土A. 增加矿产品输出 B. 发展新兴产业 一 铜 ]钽铌钨 ④ 铅 锌C.加大矿产开采量 D. 发展单一商品经济 图 5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内部多荒漠。其东北侧的阿尔泰山水分条件好,多优质牧场。本区 人口多沿河或山麓水源地分布。图6示意卓娅家的放牧路线,据此完成18~20题。18.在山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分布有A. 桑蚕基地 B.常绿阔叶林 冬季在山下越冬 (我们夏季在高)山,每年 (放牧),/C. 绿 洲 D. 野生牦牛群 会把畜产品卖到省会19.影响不同季节牧场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夏季牧场A. 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 地形地势 D. 经度位置 荒冬季牧场(漠)20.卓娅家的畜产品主要销往新疆省级行政中心A.乌鲁木齐 B. 拉萨C.兰 州 D. 西宁 图6地理 · 生物试题卷第2页(共8页)某骑行爱好者5月初从杭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骑行,用时半个月到达北京。图7示意京杭 大运河略图,据此完成21~24题。21.以下天气适合户外骑行的是A.S B.C. 三 D.22.骑行经过的河流中,属于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是A. 长江 B.淮河C.黄河 D.海河23.骑行者在④路段可看到的主要农业景观有A.青稞地 B.橡胶园C.甘蔗园 D.小麦地24.骑行者在北上途中,很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是A.① 段一春雨淅沥,路面湿滑B.②段—寒潮来袭,积雪封路(图7)C.③段一雨林茂密,骑行受阻D.④ 段一山高路陡,颠簸难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25.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欧洲西部国家众多,经济发达。境内多平原,河网密布。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流域面积广,沿岸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航运繁忙,是著名的国际性河流。图8为欧洲西部及莱茵河所在区域略图。((1)阿尔卑斯山脉是由非洲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1分)图8)(2)说出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提示:从流量、结冰期等角度作答)(2分)(3)莱茵河对沿岸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分)(4)有人建议在城市①与城市②之间修建一条运河(图示虚线处),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1分)26. (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据澳大利亚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反映,该国人口出生率 和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此,有人口 专家建议放宽移民政策,吸纳海外移民。图9示意澳大利亚气候和主要城市分布。(1)从南、北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 半球;根据发展 水平差异,属于 国家。(2分)(2)澳大利亚城市主要分布在 ,试简析原因。(2分)(3)若专家建议被采纳,会对澳大利亚人口方面带来哪 些有利影响 (1分)图 9地理 · 生物试题卷第3页(共8页)27. (7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某同学对家乡农业生产及环境状况开展了调查活动,根据他收集 的图文资料及撰写的调查报告,完成下列问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类型多样。平原地区夏季温暖多雨,沃野千里,机械化耕作,粮食 产量高,大量粮食外运,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开展了林下 种植、养殖等农业经营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三江平原新建了许多国营农场,为国 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图10示意东北地区略图,图11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环境变迁调查报告。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环境变迁调查报告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人口迁入,开荒种地。沼泽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如退耕还湿、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了对沼泽湿地的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3年3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图10 图11(1)甲、乙两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是 地。(1分)(2)东北地区 (土壤类型)广布,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 大于或小于) 400mm,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分)(3)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2分)(4)说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在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2分)28. (8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探究主题:庐山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京九铁路沿北部山麓而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降水量在1800mm 以上,雨热同期。庐山群峰耸立,多河谷和陡崖。山上云雾缭绕、瀑布直 下、植被茂密,自然风光秀美。庐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近代以来,庐山以避暑胜地闻名于海内外,1996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佳地,每年接待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图12为文人墨客游庐山写下的诗词。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斤图1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读古诗《大林寺桃花》可知,山上桃花盛开时间明显晚于山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 (1分)(2)只考虑流量因素,欣赏庐山瀑布的最佳季节是 季。从地形和降水两方面说明庐山 多瀑布的原因。(3分)(3)雨季游庐山,游客需要防范哪些地质灾害 试列举两种。(2分)(4)探究庐山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2分)地理 ·生物试题卷第4页(共8页)江西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 2.B 3.A 4.D 5.A 6.B 7.D 8.A 9.D 10.D11.A 12.B 13.C 14.C 15.C 16.A 17.B 18.C 19.C 20.A21.B 22.B 23.D 24.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25. (6分)(1)亚欧(2)流量大;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水,(3)提供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河派沿岸地形平如,内城下提其建设用地。(4)赞成理由:提高航运能力;所红 区地势 小,修建成本低经济发达,资金雄厚。反对理由:城市①位于焚菌河船岸,嘘市②位于易北河晋岸,两, 汜有运河相通,无需重复建设;征用土地难度大;破 态环境26. (5分)(1)南 发达(2)东南沿海地 原因:气候质食;海运便和 经济发展 k 平高。(3)缓解 龄化;增が荣动力人口比重、27. (7分)(1)甲(2)黑土大于(3)粮食产量高;人均耕细师积大;析械七程度高铁路、海运等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4)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业土;蓄洪扩早28. (8分)(1)海拔高,气温低。(2)夏 原因:多河谷和陡崖;降水丰(3)滑坡、泥石流。(4)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良;知名度高。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