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导入新课
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导入新课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同年8月6日,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接力铜牌。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利用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掌握实验步骤,能够设计实验及进行记录和分析,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目标
讲授新知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讲授新知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v=s/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合适的坡度;使小车能够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讲授新知
2.设计实验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不能运动到斜面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小车滑行时间过短,记录时间不准确,实验误差大。
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同时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利用公式 v1 = s1 / 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讲授新知
3.进行实验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同时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利用公式公式 v2 = s2 / t2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讲授新知
3.进行实验
通过s3=s1- s2 ,计算s3;通过t3=t1- t2 ,计算t3。利用公式 v3= s3 / t3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讲授新知
3.进行实验
记录表格如下。
讲授新知
3.进行实验
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讲授新知
4.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1)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讲授新知
5.交流与评估
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2)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讲授新知
5.交流与评估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会使小车速度过快,不易记录时间,导致实验误差大。
(3)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4)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知识小结
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不一定相等。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知识总结
学以致用
1.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车程” 一词在这里的含义。
答案:根据v=s/t可知s=vt,两地之间的距离与行驶所需时间和速度都有关,不知道车辆的速度不能直接判断所需时间。若已知两地之间的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则可以根据汽车从一地运动到另一地所用的时间,可计算得到两地之间的路程,则“两地车程1小时”是指在已知平均速度的条件下,将两地之间的路程转换为时间表示出来。“车程”指汽车以一定速度在一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学以致用
2.实践活动小组正在自制测量仪器,用纸条制作卷尺(要求:量程2m,分度值1cm)。他们制成 一个未标注刻度的半成品,请你借助必要的器材为其粗略标注刻度。你标注刻度的过程是什么?
答案:(1)用标准刻度尺紧靠纸条,并与纸条一侧保持平行,在纸条对应标准刻度尺零刻度线位置标出0刻线和数字0;(2)在纸条对应标准刻度尺2m刻度线位置,标出200刻线和数字200;(3)在0刻线和200刻线之间分成200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数字;
(4)在自制刻度尺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cm。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