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方程式②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获得结论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总结、实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②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二、教法分析实验探究法,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讲授法。三、学法指导实验法、归纳总结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原始社会的黄金器具、商朝的司母戊鼎、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黄金比铜铁的使用早几千年,但是铁生锈很严重。你能用化学知识解释吗?(二)探究实验,获取新知(1)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铁、镁与氧气的反应,填写知识清单上的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件展示清朝末年的铝制品,填写知识清单上的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讲授铝制品抗腐蚀的原因。演示铜和氧气的反应。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总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思考: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则金排在什么位置?(2)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用试管取等量等浓度稀盐酸和Cu、Fe、Zn、Mg四种金属混和。老师强调观察什么。然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实验完毕,先让学生在知识清单上填现象。小组内讨论根据现象可以获得什么结论。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教师课件展示现象、结论、方程式。思考: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换成稀硫酸,能否观察到相似的现象?教师用课件播放演示实验。学生在知识清单上填现象和方程式。小结:某些金属单质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3)金属单质与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用试管取取硝酸银溶液和铜单质、铝单质和硫酸铜溶液混和。老师强调观察什么。实验完毕,先让学生在知识清单上填现象。小组内讨论根据现象可以获得什么结论。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教师用课件展示现象、结论、方程式。(4)置换反应课件展示方程式,归纳出置换反应的定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课堂练习1.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和铜粉,经过过滤,得到的固体和滤液的所有可能情况?(提示:提示:隔得远的先反应)方程式:草图:固 体 滤 液硝酸银极少硝酸银恰好和铁完全反应硝酸银和部分铜反应硝酸银恰好和铜完全反应硝酸银过量2.过量的镁、铝、锌、铁和相同质量的盐酸反应(1)比较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 提示:氢元素守恒(2)画氢气的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 (3)画氢气的质量和盐酸的关系图?3.相同质量的镁、铝、锌、铁和过量的盐酸反应(1)比较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 。(2)画氢气的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 (3)画氢气的质量和盐酸的关系图?注意:①酸消耗完,根据酸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②金属消耗完,根据金属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附:板书设计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酸反应3、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置换反应定义 2、特点:D+AC=DC+A 发生的条件:左强右弱附:知识清单一、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注意:(1)铝 耐腐蚀,原因是 单质铝活泼,易被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隔绝空气。 相关方程式: .(2)用镁条或铝丝做实验时,事先应用砂纸 打磨掉表面的氧化膜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 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与某些酸反应( 盐酸 或 稀硫酸)....现象: ①铁会逐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③少量气泡产生注意:如果用没有用砂纸 打磨掉表面的氧化膜的 铝丝来完成铝丝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开始 ,过一会儿有 。3、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 + CuSO4 = .现象: ①铁钉表面有 色固体生成 ②溶液由蓝色变成 色.Al + CuSO4 = .现象: ①铝丝表面有 色固体生成 ②溶液由蓝色变成 色.Cu + AgNO3 = .现象: ①铜丝表面有 色固体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二、置换反应1、概念:一种 与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与另一种 的反应。2、表达式: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 注意:无氧化反应(1)化合:多变一铁在氧气中燃烧: 铝被氧化: 。(2)分解反应:一变多氯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思考: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和锌的合金)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