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订立合同学问大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合同是什么:含义、种类、订立原则?2、把握怎么样订立合同:要约+承诺的相关知识?3、评价分析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以及掌握合同的效力判断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同的订立原则、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合同的效力判断难点:如何区别要约与要约邀请、格式条款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通过教材P22探究与分享“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合同”种类,引出本框超市购物——买卖合同;房产赠与——赠与合同;乘坐公交车——运输合同;使用共享单车——租赁合同······(二)正课讲授3.1.1 生活离不开合同1、合同的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2、合同的种类: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运输合同、租赁合同···3、合同订立原则:所有合同的订立都必须由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实现各自的利益。过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我们国家对于合同的订立是持鼓励支持合同自由的。那么理由是什么呢?订立合同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一方面,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国家的态度:法律鼓励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尊重市场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维护诚实守信的履约机制。辨析:鼓励合同自由是不是说国家对合同不加干涉,可以随意签订合同呢?点拨:由于合同主体的谈判能力与地位可能存在差异,法律对合同自由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例如,法律对格式条款的规定。3.1.2 要约承诺订合同探究一:镜头一 2018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发送电子邮件:“愿以每件59元的价格购买贵公司新款双钻陀螺玩具1万件,贵公司负责运输,货到付款,30天内答复有效。”3月3日,乙公司以电子邮件回复:“如果价格为每件65元,可以卖给贵公司1万件。”甲公司收信后当日以电子邮件回复:“如果价格降到每件62元,愿意购买8000件。”乙公司在3月5日回复:“如果降到每件62元,必须购买1万件。”甲公司没有回复。镜头二 小华去超市购物,从货架上拿了两个水杯,然后在收银台结账走人。小华和收银员全程未发一言。◎根据你的理解,上述场景如何体现要约与承诺?合同订立是否完成?◎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合同,理解当事人之间如何通过协商订立合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合同的订立?要约?什么是承诺。合同订立的过程合同的订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很多时候需要经历反复协商才能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讨价还价是这种反复协商过程最形象的体现。法律将这个过程概括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要约: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例如,我们去超市购物时,超市标明其商品的出售价格,就是对顾客发出的要约。其中,超市为要约人,顾客是受要约人。为了保护受要约人的合理期待,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承诺:要约到达对方后,就进入合同订立的第二个阶段——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例如,超市顾客了解商品价格后表示购买,就属于承诺。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俗话说“一诺干金”,当我们接到一项要约,即将作出承诺时,要格外慎重。(3)新要约: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变化属于对要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变更了呢?(4)实质性变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責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学生:结合上述知识,分析案例中的两个镜头并回答问题。点拨:镜头一:甲公司第一次发送的邮件为要约,乙公司第一次回复为增加了新的内容,形成新要约,甲公司第二次邮件又是一个新要约,乙公司第二个邮件又形成一个新要约。合同订立没有完成。镜头二:超市货架上的水杯是要约,小华结账走人是承诺。合同订立已完成。合同的效力判断探究二:思考以下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吗?镜头一:王某与李某签订合同,购买李某二手小汽车一辆。汽车使用期间毛病不断,经检测发现李某隐瞒事实,该车为存在重大隐患的故障车辆镜头二:刘某夫妻俩委托一女子代孕,签下合同约定事成后付给该女子50万元酬劳镜头三:9岁的小明瞒着父母用自己的压岁钱到商场买了一台3万元的游戏机教师点拨:镜头一中李某隐瞒事实,存在欺诈行为,无效合同;镜头二中,代孕行为违法我国法律法规,无效合同;镜头三中9岁的小明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3万元的游戏机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适应,无效合同(1)有效合同的要求: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2)无效合同(订立合同≠合同生效)内容无效原则: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订立方式无效原则: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3.1.3 立字有据更可靠1、合同的成立判断: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确立了合同注意:合同成立≠合同生效2、合同形式:无论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甚至直接履行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合同。3、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1)口头合同①含义:口头合同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②特点:优点: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缺点:口头合同的问题在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合同的履行期限越长,当事人忘记约定内容或者条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事人对合同的理解和执行就越容易产生争议。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不宜采取口头形式③适用情况: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④举例:如商店中的零售、熟人之间的小额借贷等。(2)书面合同①含义:书面合同是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②特点: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③适用情况: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④举例:房屋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案例分析:小王经闺蜜推荐,要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报名时,小王觉得是闺蜜介绍的,就没有跟旅行社称签订书面合同,只做了一些口头约定。但旅途中,她发现行程安排、食宿等方面与事先承诺的不相符。回来后,她要求旅行社退款,遭到了拒绝。后将此事投诉到消费者协会,但最终也未能获得应有的赔偿,后悔地表示今后这种情况要签书面合同。思考:(1)小王与旅行社达成的口头约定是合同吗?是否具有法律约束效力?(2)为什么她认为这种情形要签署书面合同而不是口头合同?答案解析: (1)是口头合同,合同的一种形式;该约定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所以具有法律效力。(2)①口头合同问题在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②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五、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