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国家是什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国家的基本要素、性质及其决定因素。2.理解国家的职能、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通过对比,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4.全面阐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坚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认同。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法治意识:树立依法维护人民民主的意识公共参与: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教学重点】理解国家的职能、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教学难点】全面阐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下午3时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思考:什么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国家的本质认识国体与政体第一目:国家的本质探究活动一: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告》,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当局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提出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指出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这是全国四万万同胞竞相关注的盛典,是真正意义上的举国欢庆。探究问题:材料说明构成国家需要哪些必备的要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1、从基本要素看: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相关链接:(1)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一国的领土一般由领陆、领水、领空组成。(2)政权:指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是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3)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教师提问:回顾必修一国家产生的历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结论:从国家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一、国家的本质2、从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注意:国家不会永远地存在下去,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根据国家性质,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性质的理解。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3、从性质看: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探究活动四:展示图片“公开宣判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组织者”和“严惩腐败案件中的‘大老虎’”探究问题: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4、从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1)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美国总统大选中,要让普通民众了解候选人就需要候选人花费大量金钱,用于打广告、创建和营运网站、雇佣工作人员、举行集会和见面会,乃至邀请媒体报道等。所以,筹不到款或者资金链断裂的参选人不可能在选举中走到最后。2020年候选人的花费是2016年2倍和2008年3倍,所以美国的选举政治实质上是围绕金钱的政治游戏。探究问题: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和专政的区别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探究问题:我们国家正在履行哪些职能?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5、国家职能(1)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2)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根本职能)第二目:认识国体与政体探究活动七:回顾必修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决定了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我国的政体)集中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国体和政体的是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探究结果:1、国体和政体的内涵(1)国体的内涵: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政体的内涵: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1)国体决定政体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2)政体体现国体不同国家的政体可能多种多样,但都是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特定方式,终归是其国体的表现形式。(3)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有着重要作用。相关链接:国体和政体是国家制度的两个方面(1)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2)从国体意义上讲: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3)从政体意义上讲: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专制政体:大多数古代奴隶制国和封建制国民主政体: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除了国体决定政体外,影响政体的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3、影响政体的因素(1)国体决定政体(2)政体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①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纵向)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横向)探究问题:结合教材,谈谈现代国家为什么大都采用代议制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4、代议制(1)含义: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的机关来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原因:(必要性)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②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3)作用: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