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江花月夜》考点解析与挖空训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考点:1. 《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与赏析2. 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考点示例】一、《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与赏析(一)原文、译文、赏析与结构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总论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结构(二)经典诗句赏析问题1 请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 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优美画面:江水连海,月潮共生。一轮明月随着潮水涌生而出,景象壮观。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解析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生”字,又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热情的生命。问题2 请赏析“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答案 “绕”字生动形象,描绘出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的样貌。“皆似霰”细致地描绘出皎洁的月色倾泻在花树上的情态,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江流曲折,月照花林,既点染着春江月夜的原野,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解析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皆似霰”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染出春江月夜中“月照花林”的奇异景象。同时,又巧妙地照应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问题3 为什么“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答案 因为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解析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意思是: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的是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采用暗喻的手法,月色虽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流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色的柔和细腻。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问题4 请赏析“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答案 “滟滟”句至“孤月轮”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之上。解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从“滟滟”句至“孤月轮”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诗人的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下文诗人的遐思冥想。问题5 请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答案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样的境界令诗人神思飞跃,不禁叩问宇宙人生,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解析 诗人眼前的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问题6 请赏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答案 这四句诗抒发诗人由大自然的美景而发出的感慨。人生虽然短暂,却也能与明月绵久长存,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同时,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美景转到了人生图景上,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解析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问题7 赏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答案 抒发感慨:人生短暂,人类却代代无穷;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这样看来,人类也能与江月长存。诗句体现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解析 内容上:此句抒发感慨,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感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作者通过人生的有限与水月无尽的“永恒”进行对比, 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尽管有对夫妻离别的哀愁,然而表达的时候却饱含温情,含蕴着对于夫妻重逢这一美好时刻的憧憬与期盼。 结构上:感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引发后文的聚少离多的相思。问题8 请赏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答案 “白云”“青枫浦”这两个意象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枫”“浦”这两个感伤离别的意象,更增添了思妇,游子离别之愁苦。解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更增添了思妇,游子离别之愁苦。问题9 请赏析“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答案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这两句写在春江、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解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写出了思妇与游子在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地思念之情。“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循环往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加深了离愁别绪的表达。问题10 “可怜楼上月徘徊”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答案 “可怜”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以人的情态。“徘徊”也运用了拟人修辞,极为生动传神,描写出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样子,月亮仿佛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解析 这句诗的含义是: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异常可爱,徘徊着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赏析诗句,要从炼字、炼词、赏手法、析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可怜”“徘徊”均运用拟人修辞,从神态和动作角度将月拟人化,“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赋予“月”以人的情态。“徘徊”这二字极为传神,描写出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夜色,月亮仿佛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问题11 《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中的“卷”“拂”二字用得极妙,请简析。答案 这两个字把思妇的惆怅、迷惘形象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的相思之苦。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似乎要和思妇为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思妇的玉门帘上和她的捣衣砧上。但思妇却触景生情,反而更加思念游子。她想要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要忘却但又做不到。解析 结合前两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可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依旧是写月光,“卷不去”和“拂还来”也是形容月光,这两句意思是“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里的月光好似对思妇有情,想要与思妇作伴,于是把柔和的清辉洒在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想要赶走这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问题12 请赏析“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答案 “逐”字将思妇与离人无法相见因而寄情月光的无奈描写得透彻淋漓。共望月光而无人传信,只好依托明月来遥寄相思之情。解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互通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逐”字将思妇与离人无法相见只能寄情月光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浓浓的相思之情。问题13 赏析“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答案 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鸿雁和鱼儿,如今也无法传递音信,这又为思妇平添几重无奈与痛苦。解析 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 以传信为任的鸿雁、鱼龙,如今也无法传递音信,表达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问题14 请赏析“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答案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沉沉”二字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加深了他的相思。“摇情”化静为动,与江水江树一起晃动,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解析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问题15 赏析“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答案 江水流逝,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春天。月亮再次西斜,游子仍然在外游荡。“复”字衬托出游子凄苦的寂寞之情。解析 内容上:江水不息地流淌,将要把春天渐渐流尽,江边的落月又一次向西斜下去了。诗人描写江边夜景,感叹时光不断逝去。江水奔流,使人感到它仿佛要把春天一起带走;江边“落月复西斜”,一个“复”字中含着何等深沉的慨叹,用来描写江边月落的景色,借以抒发韶光易逝、离愁难遣等复杂心情。问题16 赏析“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答案 “沉沉”二字渲染了游子的孤寂。“碣石”“潇湘”,天南地北,天各一方,道路遥远,这更加深了游子的相思之情。解析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的意思是: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这两句是说,落月西沉,将藏入蒸腾迷漫如海一般的云雾之中;从碣石到潇湘的道路实在遥远啊!“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游子的孤寂;“碣石”“潇湘”“无限路”,天各一方,道路遥远,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蕴含深远,意境委婉。问题17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请简析“摇”“满”二字的妙处。答案 “摇”“满”二字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离情写得具体形象,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令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鲜花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瀚无边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也令人仿佛看到落月撩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一个“满”字让人感觉到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浓郁的、哀婉的、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悲伤但并不绝望的相思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的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解析 炼字一般集中在动词和形容词上,题中的“摇”“满”二字就是。这句话意思是“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游子的离情是抽象的,但月光的浮动、鲜花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瀚无边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让人仿佛一下子看到了游子的离情就如眼前的月光一般到处都是。所以这两个字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离情写得具体形象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让读者感同身受。问题18 《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其中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年年望相似”。“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它随着诗人的脉搏跳动,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境,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解析 本题中,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二、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yàn)( )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 。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 。形容 )。空里流霜( ,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 , ,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不觉飞,汀(tīng)( )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指 ,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 )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 之意)不胜愁【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谁家今夜扁舟(小舟)子【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里指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可怜楼上月徘徊(指 ,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 之苦),应照离人(此处指 )妆镜台( )。玉户( )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 )月华( )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同“ ”)。昨夜闲潭( )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á)。斜月沉沉藏海雾,碣(ié)石潇湘( )无限路(极言 )【碣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 , 。】。不知乘月( )几人归,落月摇情(激荡情思,犹言 )满江树。《春江花月夜》考点解析与挖空训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答案二、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yàn)(波光荡漾的样子)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空里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不觉飞,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微细的灰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穷尽),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只)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渺茫、深远),青枫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不胜愁【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谁家今夜扁舟(小舟)子【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可怜楼上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应照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互通音信),愿逐(追随)月华(月光)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同“纹”)。昨夜闲潭(幽静的水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á)。斜月沉沉藏海雾,碣(ié)石潇湘(湘江与潇水)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碣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不知乘月(趁着月光)几人归,落月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满江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