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做个讲公德的孩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做个讲公德的孩子》教案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做个讲公德的孩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五课《做个讲公德的孩子》。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讲解公德的概念、示范与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公德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公德行为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公德的概念,了解公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德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情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为二年级,他们对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和不了解。他们处于接受新知识和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示范和实践来引导他们理解和培养公德意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引入话题: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公德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德吗?公德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学生A:公德就是要做好事,不做坏事。
学生B:公德可以让我们和别人相处更和谐。
教师:很好,你们都说得对。公德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关心环境的行为准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讲公德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2. 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与公德相关的行为。
教师:请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样的行为是属于公德的表现?
学生C:排队等候是公德的表现。
学生D:让座给老人和孕妇是公德的表现。
学生E:不乱扔垃圾是公德的表现。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
1. 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现在,我将向大家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请大家仔细观察。
2. 通过实例讲解公德行为,如排队、让座、不乱扔垃圾等。
教师:看到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哪些公德行为?
学生F:图片里的人都在排队,这是公德行为。
学生G:视频里的孩子让座给了一位老人,这也是公德行为。
教师:非常好,你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排队、让座、不乱扔垃圾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公德行为。这些行为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第三环节:讨论与示范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公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现在,我将你们分成小组,请讨论一下,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公德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
教师: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非常好,每个小组都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这些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3. 教师示范正确的公德行为,引导学生模仿。
教师:现在,我将示范一些公德行为,希望你们能够观察并模仿。
(教师示范排队、让座等公德行为)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
1. 室内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公德问题,并通过表演来展示正确的公德行为。
教师: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公德问题,然后分配角色并进行表演。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公德行为)
2. 室外实践活动: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公德行为。
教师:现在,我们到校园或社区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请你们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公德行为。
(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考察)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1. 学生回顾今天学习到的公德概念和相关行为。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公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请回顾一下我们学到的公德概念和相关行为。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展示了很好的参与和合作精神。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六、板书设计:
做个讲公德的孩子
公德、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
示例:排队、让座、不乱扔垃圾等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公德意识和行为规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使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