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 2.7 蔬菜长在哪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 2.7 蔬菜长在哪里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蔬菜长在哪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蔬菜长在哪里》,教材内容主要围绕蔬菜长在哪里展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培养对蔬菜的兴趣,增加对植物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蔬菜的兴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蔬菜的认知较为有限,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老师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蔬菜的外观特征。例如:“这个蔬菜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2. 老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蔬菜长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蔬菜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
1. 老师出示一张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如田地、花盆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蔬菜的生长环境。例如:“蔬菜在哪些地方生长得好呢?为什么?”
2. 老师提出问题:“蔬菜的根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蔬菜的根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例如:“蔬菜的根部是长在地下的,它像一条细长的线,帮助蔬菜吸收水分和养分。”
3. 接着,老师出示一张蔬菜的茎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例如:“蔬菜的茎部是长在地面上的,它像一根细长的柱子,支撑着蔬菜的叶子和果实。”
4. 老师继续出示一张蔬菜的叶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例如:“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帮助蔬菜生长。”
5. 最后,老师出示一张蔬菜的果实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例如:“蔬菜的果实可以长在树上,也可以长在蔬菜的茎部上,它们是蔬菜的种子,可以生长成新的植物。”
第三环节:拓展与巩固
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观察和描述。例如,小组A选择胡萝卜,小组B选择西红柿。
2.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使用放大镜观察蔬菜的根、茎、叶和果实等部位,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例如,小组A的学生发现胡萝卜的根部长得很长,茎部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例如,小组A的代表说:“我们观察了胡萝卜,它的根部很长,茎部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胡萝卜的果实是橙色的,长在地下。”
4.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并归纳不同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例如,通过学生们的分享,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根部长在地下,茎部长在地面上,叶子和果实则可以长在茎部上或树上。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1.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例如:“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
2. 老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例如:“你们觉得自己是否能够描述清楚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呢?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吗?”
六、板书设计:
蔬菜长在哪里
- 蔬菜的生长环境
- 蔬菜的生长部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下次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观察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主动探索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部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