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3.10.常见的尺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3.10.常见的尺子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常见的尺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常见的尺子》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尺子,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尺子的种类、结构和用途,并培养他们的测量技能。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常见的尺子种类,并能正确辨认直尺、卷尺和量杯等。
2. 掌握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3. 能够使用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读取测量结果。
4. 了解量杯的作用,并能使用量杯进行液体容量的测量。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的尺子种类及其用途,直尺和卷尺的使用方法,量杯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卷尺进行长度测量,读取测量结果。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尺子的种类和用途还不太了解,也缺乏测量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常见的尺子》这个话题。请大家先回想一下,你们家里有什么尺子?尺子有什么用呢?
学生:老师,我家里有直尺和卷尺。直尺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卷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很好,你们说得对。尺子的确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的尺子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尺子种类。请看这些图片,这是直尺,这是卷尺,这是量杯。直尺是一种有刻度的直线板,用来测量线段的长度。卷尺是一种可以收缩的带有刻度的卷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
学生:老师,直尺和卷尺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直尺是直的,通常比较长,适合测量较长的线段。而卷尺可以收缩,可以更方便地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
第三环节:直尺的使用方法
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直尺的使用方法。请看这个直尺,上面有很多刻度。我们先来测量这本书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准书的一边,然后用眼睛对准另一端的刻度,看看书的长度是多少。
学生:老师,我看到书的长度是8刻度。
教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那么这本书的长度就是8个刻度。现在请你们自己选一些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拿起直尺,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并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第四环节:卷尺的使用方法
教师: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卷尺的使用方法。请看这个卷尺,上面也有很多刻度。我们来测量这个桌子的长度。将卷尺的一端对准桌子的一边,然后拉出卷尺,直到另一端的刻度与桌子的另一边对齐。看看桌子的长度是多少。
学生:老师,我拉出卷尺,桌子的长度是50厘米。
教师:非常好,你们做得很棒。那么这个桌子的长度就是50厘米。现在请你们自己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并读取测量结果。
学生们互相配合,使用卷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第五环节: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最后,我们学习一下量杯的使用方法。请看这个量杯,上面有不同的刻度,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我们来测量一下这个量杯里的水的容量。将量杯放在水龙头下面,打开水龙头,让水流进量杯里。看看量杯上的刻度,这个量杯里的水的容量是多少。
学生:老师,我看到量杯上的刻度是200毫升。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这个量杯里的水的容量就是200毫升。现在请你们自己测量其他容器里的液体容量,并读取测量结果。
学生们轮流使用量杯测量不同容器里的液体容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第六环节:巩固练习
教师:现在,请你们拿出作业本,完成上面关于尺子的练习题。你们需要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或容量,并填写测量结果。
学生们打开作业本,认真完成练习题。
第七环节:总结归纳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尺子种类和使用方法。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学生:老师,我知道了直尺、卷尺和量杯的用途,也学会了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教师:很好,你们都做得非常棒!请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尺子的种类和用途,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尺子的方法和读取测量结果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
直尺、卷尺、量杯
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量杯:测量液体容量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的尺子种类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直尺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读取测量结果。同时,他们也了解了量杯的作用,并能够使用量杯进行液体容量的测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性也较好。他们通过互相合作、观察和实践,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