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0张PPT)§4.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1把食盐放在火中灼烧,会发出黄色的光。食盐为什么发黄光而不发其他颜色的光呢?新课导入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一、光谱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谱和线状谱。1.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光谱分析仪气体放电管金属导杆感应圈电源玻璃管中稀薄气体的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正负电荷,于是气体变成导体,导电时会发光。观察光谱的实验装置ASL1PL2BMNL3分光镜由平行光管A、三棱镜P和望远镜筒B组成。平行光管A的前方有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S。从狭缝射入的光线经透镜L1折射后,变成平行光线射到三棱镜P上。不同频率的光经过三棱镜沿不同的折射方向射出,并在透镜L2后方的平面MN上分别会聚成不同颜色的像(谱线)。通过望远镜B的目镜L3,就看到了放大的光谱像。分光镜的构造原理:用分光镜观察连续光谱(1)连续谱:①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谱。②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谱。炽热的固体炽热的液体高压气体用分光镜观察原子光谱(2)线状谱①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②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线状谱。③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实例:霓虹灯发出的光几种原子的发射光谱④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⑤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谱线)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同。因此线状谱的谱线被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铜——蓝色火焰钠——橙黄色火焰锶——红色火焰钡——黄绿色火焰烟花中的绚烂的色彩从哪里来?用分光镜观察吸收光谱(3)吸收光谱①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②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③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线状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氢的发射光谱氢的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Na的发射光谱Na的吸收光谱几种光谱的比较比较 光谱 产生条件 光谱形式及应用发射光谱 线状谱 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的光谱 由一些不连续的明线组成,不同元素的明线光谱不同(又叫特征光谱),可用于光谱分析连续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形成的 连续分布,一切波长的光都有吸收光谱 炽热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气体后,再色散形成的 用分光镜观察时,见到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一些暗线(与特征谱线相对应),可用于光谱分析1、光谱分析:由于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2、光谱分析的的原理:利用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光谱分析的优点:非常灵敏而且迅速。4、光谱分析的应用:发现新元素和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4)光谱分析光谱分析的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一种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即使很少,也能观察到它的光谱.因此光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包含哪些元素,这种方法非常灵敏,利用光谱还能确定遥远星球的物质成分.漆碗:第三文化层(距今6500~6000年).利用红外光分析其表面,其光谱图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漆皮的裂解光谱图相似.X射线照射激发荧光,通过分析荧光判断越王勾践宝剑的成分.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光谱可见光区氢原子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4.0×10-7m~7.6×10-7m (400nm~760nm)。1、氢原子在可见光区有四条谱线。氢原子光谱呈现分立的明线条纹,在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紫外区红外区2、氢原子的谱线由不同色亮线组成,每种颜色对应着一种波长。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二、氢原子光谱里德伯常量:巴耳末公式:其他谱系经典理论认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辐射电磁波,损失能量电子轨道半径连续变小最终落在原子核上原子不稳定事实原子是稳定的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理论认为电子轨道的变化是连续的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绕核运动的频率,连续变化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事实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谱经典理论的困难①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作加速运动,电子将不断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不断减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②轨道及转动频率不断变化,辐射电磁波频率也是连续的,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光谱。实验表明:原子相当稳定,这一结论与实验不符。实验测得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谱线,具有分立特征。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三、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的困难【例1】(多选)如图甲所示是a,b,c,d四种元素线状谱,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了解该矿物中缺乏的是( )A. a元素B. b元素C. c元素D. d元素BD【练1】(多选)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B. 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C. 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太阳的物质组成D. 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些元素AB【练1】(多选)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光谱与白炽灯光谱是连续光谱B. 霓虹灯产生的光谱是明线光谱C. 做光谱分析可以用明线光谱,也可用吸收光谱D. 我们观察月亮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BC【例2】(多选)关于巴耳末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B. 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 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可由巴耳末公式求出D. 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的分析BCD【练2】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并且只能发出几个特定的频率( )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都是分立的线状谱( )可以利用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氢气放电管内气体导电发光是热辐射现象【例3】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按经典物理学观点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要发射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是连续的B. 电子轨道半径应逐渐减小C. 原子应该是不稳定的D. 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确定的值D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一)原子是稳定的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电子损失了能量,其轨道半径不断缩小,最终落在原子核上,而使原子变得不稳定.+经典理论认为事实+七彩的夜景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二)由于电子轨道的变化是连续的,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等于绕核运动的频率,连续变化,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经典理论认为事实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谱玻尔原子理论假设的基础普朗克黑体辐射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玻尔原子结构假说1、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2、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波尔指出,原子的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1913年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轨道量子化假说能量量子化假说——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针对原子的稳定性玻尔,丹麦物理学家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1922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三个重要假设)假说1:轨道量子化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rnn=1n=2n=3v-n=4n=∞绕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轨道量子化:氢原子:量子数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三个重要假设)假说2:能量量子化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n=∞⑵能级:原子的在各种定态时的能量值⑴定态: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①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②激发态:其他的能量状态能量量子化:氢原子:原子的能量与电子所在的轨道相对应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具有不同的能量。⑶电子轨道与原子能级的对应关系基态激发态E41234E1E3E2E∞n轨道与能级相对应原子能级图第1激发态∞第n-1激发态电子轨道图氢原子:+n=1n=2n=3v-n=4v-v-v-n=∞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三个重要假设)假说3:频率条件(跃迁假说)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mn低能级(En)高能级(Em)电子吸收光子克服库仑引力做功,原子能量增加电子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少跃 迁频率条件:-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轨道量子化:氢原子:能量量子化:氢原子:频率条件:(辐射条件)玻尔原子模型13.63.41.510.85E/eV01、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自发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可自发地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发射光子的能量:——发射光子由于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2、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受激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吸收光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处于某个能级的电子吸收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现象,叫做电离。电离后自由电子动能EK = hv - En发射光谱的明线与吸收光谱的暗线频率相同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受激跃迁):①吸收光子(光照)1)原子的电离:原子由某一定态轨道跃迁到最高能级n=∞的过程。(对于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的光子,氢原子电离,即原子结构被破坏)电离后电子剩余动能为:注意:En为负值电离条件:2)光子使原子跃迁(n→m):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才能被吸收。(对于能量小于13.6eV的光子,光子能量必须恰好等于能级差即要么全被吸收,要么不吸收。)跃迁条件:要么全被吸收,要么不吸收。吸收能量②吸收实物粒子能量(碰撞、加热)只要实物粒子(如微观粒子中的电子、α粒子等)能量足以使氢原子向高能级跃迁,就能被氢原子全部吸收或部分吸收而使氢原子向高能级跃迁,多余能量仍为实物粒子动能(自己保留)。电离后电子剩余动能为:2)实物粒子使原子跃迁(n→m) :实物粒子的能量可以全部或部分被吸收,需要多少,吸收多少。多余的能量由实物粒子自己保留。1)原子的电离:原子由某一定态轨道跃迁到最高能级n=∞的过程。电离条件:注意:En为负值氢原子能级图跃迁条件: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自发跃迁)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受激跃迁)1∞n5432- 0.85-13.60- 0.54-1.51- 3.4E/eV巴耳末系赖曼系帕邢系思考: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氢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13.6eVB、12.75eVC、 10evD、1.9eV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氢原子的能级图布喇开系玻尔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同时又应用了“粒子、轨道”等经典概念和有关牛顿力学规律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其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没有绕开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复杂一点的原子的光谱现象无法解释谱线的强度等1、玻尔理论的局限性2、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汤姆孙发现电子汤姆孙的西瓜模型α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不可割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原子稳定性事实氢光谱实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复杂(氦)原子光谱量子力学理论玻尔模型建 立否 定建 立否 定建 立否 定否 定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事实建立科学模型提出科学假说玻尔模型彻底放弃经典概念,用电子云概念取代经典的轨道概念建 立电子云电子在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课堂小结提出假说--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1)轨道量子化假说2)能量量子化假说3)跃迁假说:提出问题:原子的稳定性、原子光谱是线状谱验证:氢原子光谱(弗兰克—赫兹实验)【例1】(多选)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A. 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ABC【练1】关于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大B. 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C.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D.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系统的电势能减小C【例2】(多选)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和第二条轨道上运动时( )A. 第二条轨道上动能小B. 第二条轨道上电势能小C. 第二条轨道上氢原子能量小D. 第二条轨道上电离能小AD【练2】(多选)按照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A.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m和rn之比为rm:rn=m2:n2B.电子沿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为v,则其发光频率也是vC.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能量Em:En之比为 n2:m2D.若氢原子处于能量为E的定态,则其发光频率为ν=E / hAC【例3】利用氢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去控制校准石英钟,可以制成氢原子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能辐射出波长最短的电磁波的频率为(已知普朗克常数为6.63×10﹣34J s)( )A. 3.08×1014HzB. 3.08×1015HzC. 1.93×1014HzD. 1.93×1014HzB【练3】(多选)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下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 40.8eVB. 43.2eVC. 51.0eVD. 54.4eVACD【例4】原子核外甲处电子云密度是乙处的三倍,说明( )A. 在甲处出现的电子至少有三个B. 该原子至少有四个电子C. 电子在甲处出现的机会是乙处的三倍D. 电子在丙处不出现C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同时又应用了“粒子、轨道”等经典概念和有关牛顿力学规律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其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氦原子光谱量子化条件的引进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并预言了氢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三、玻尔模型的局限性汤姆孙发现电子汤姆孙的西瓜模型α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不可割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原子稳定性事实氢光谱实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矛盾玻尔模型复杂(氦)原子光谱量子力学理论矛盾矛盾否 定建 立否 定建 立否 定建 立玻尔模型否 定建 立修正修正1.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提出了异议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D.玻尔的两个公式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ABCD小试牛刀2.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C小试牛刀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轨道半径越大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ACD小试牛刀4.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 )A.可以取任意值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D小试牛刀5.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b的圆轨道上,已知ra>rb,则在此过程中(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C小试牛刀6、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会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 其中波长最短的光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发出的 小试牛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