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清单(第四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清单(第四单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一、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
⑴含义:国际组织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
⑵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⑶类型:依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成员性质 政府间 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非政府 成员主要是团体或公民等
地理范围 世界性 向全世界开放
区域性 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或基于某一共同的军事、经济利益,或基于某种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
职能范围 一般性 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专门性 具有专业技术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
⑷机构:议事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些还设有司法机构。
2.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
⑴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课题的关注。
⑵作用①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
二、联合国
1.《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⑴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⑵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2.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①大会,联合国审议机构,每一会员国有一个投票权;重大问题超过2/3的票数才获得通过。
②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美、英、法、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关于程序性问题的决定,至少9票通过,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票且常任理事国不得投反对票,即“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拥有的这项权力称为“否决权”)。
③托管理事会(已完成使命);国际法院(总部在荷兰海牙)。
④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
3.联合国的作用
⑴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⑵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的三大支柱)
⑶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三、区域性合作组织
1.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⑴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⑵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
⑶宗旨: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⑷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2.亚太经合组织
⑴地位: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⑵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⑶组织方式: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⑷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APEC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东南亚国家联盟
⑴地位: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⑵发展:东盟于1967年成立,有10个成员国。21世纪以来,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⑶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4.非洲联盟
⑴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⑵发展: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锡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
⑶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⑷中国与非盟: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推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一、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但是,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9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⑴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⑵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①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②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③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二、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1.二十国集团(G20)
⑴成立原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⑵讨论议题: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⑶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历次二十国集团会议上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金砖国家(BRIC)
⑴诞生: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⑵贡献: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⑶地位: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⑷中国与金砖国家: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3.上海合作组织(SCO)
⑴成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⑵模式: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⑶作用: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
⑴地位: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
⑵宗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⑶运行原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独立、问责,目标是精简、廉洁、绿色。
⑷运行: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