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作文解析及范文
文题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一首诗宋词、一个词牌名,令不少国人荡气回肠,那就是《满江红》。意蕴悠远的词牌名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璀璨珍珠。即使不谈辞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
你尝试过用词牌名作为题目的写作体验吗?请从下面的词牌名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35分,含书写3分。)
题目一:相见欢
题目二:少年游
题目三:定风波
写作提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考题解析
作文考题,要求考生用规定好了的三个词牌名作为题目来写作,这三个词牌名分别是“相见欢”“少年游”和“定风坡”。
为了不让考生产生陌生感与突兀感,材料提供了红极一时的电影《满江红》作为命题的背景,并且提示考生从词牌名本身字面义切入即可,不必考虑对应某一首具体的宋词词意。这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激发了考场写作的兴趣。另外,命题从古香古色的“词牌名”入手,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经典与时尚的高度统一。审读题目的导语。导语是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审读题目,确定写作方向的有效依据。导语中明确表述,“意蕴悠远的词牌名”“即使不谈辞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
那么同学们就要思考这些词牌能引发你哪些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或许”“可能”两个词就要格外关照。“或许”“可能”意味着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选项,那么独属于你的那一种到底是什么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导语最后的省略号,更是在清晰地告诉考生,这就是无数种选项当中的一种。导语是催化剂,不是紧箍咒,导语的意义是通过构建贴切的写作情境,引导考生进入写作状态,帮助考生打开写作思路。
根据导语,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独特经历和阅历、感悟和理解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建立恰切的写作立意点。
范文展示
少年游
游祖国大好河山,品中华悠久文化。
——题记
窗外风和日丽,看着眼前的中国地图,我不禁神游华夏大地。
第一站,我来到了我的故乡,一个拥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的山西。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了我的脑海:看那佛教圣地--五台山,佛音袅袅,仙气缥缈,好一个洗涤心灵之地;观晋商文化--乔家大院,《走西口》浮在眼前,乔治庸以自己的魄力和才识将晋商文化发扬光大;游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历史沧桑,斑驳的老城墙上演着那些峥嵘岁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品舌尖上的山西--面食、土豆盛宴,让人流连忘返,好一个古老而又多彩的山西!
第二站,我来到了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巴蜀之地。潮湿与火辣,激情与澎湃,无不冲击着我身体的各个器官。走一走“休闲之城”的成都街头;游一游“一线天”九寨沟;搓一顿大汗淋漓的美食--重庆火锅;会一会“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庐和“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草堂。但我最想去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们中国红军留下足迹的地方,那里有红军的“四渡赤水”,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有无数英勇无畏、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战士,他们激励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好一个人杰地灵的巴蜀之地!
第三站,我来到了中国圣地——西藏。蓝天白云之下,热情的藏族同胞手捧白白的哈达,高唱扎西德勒,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喝一顿丰收的青稞酒,虔诚的接受心灵的洗礼-布达拉宫,敬仰我们的骄傲--文成公主,一位将我们的医学、文学、佛教、技术等等带入西藏的大唐和亲公主;一位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自我的英雄女子;一位给大唐和吐蕃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传奇女子。在这里,雪域天堂触手可及;在这里,记忆冲破时空的枷锁;在这里,人们思索过去和未来;在这里,失落的信仰终被寻回。好一个神秘而圣洁的西藏!
第四站,我来到了红色圣地——陕西。黄土高原、黄河流水养育了华夏儿女,这里有着秦始皇的大一统,有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会师,还有着像习总书记一类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艰苦生活换来的是他们的挣脱,他们的呐喊。听一段陕北民歌“山旦旦开花红艳艳”,着一身“白羊肚手中红腰带”,跳一段激情澎湃的安塞腰鼓,演绎一段传奇的长征故事,“大雁塔”、“窑洞”、“延河水”、“南瓜瓜”、“小米饭”,这些无不呼唤着我们去建设、去创造、去富强。好一个文化浓郁的陕西!
最后一站,我回到了龙城太原,这个渴慕着我们建设,渴慕着我们回归的故乡!
旅途结束,缓缓睁开双眼,思绪畅快淋漓,精神振奋不已。一路走来,有祖国的壮丽河山,有祖国的悠久历史,有祖国的璀璨文明,更有祖国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好一幅万水千山!
好一卷悠久历史文明!
好一个繁荣昌盛、自强不息的中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代代相传!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其坦然的心态!“何妨吟啸且徐行”,手拄竹杖脚穿草鞋,边吟诗边踱步,岂不快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骤雨初歇,夕阳斜照,一切都美好如初!
好一个定风波!好一个笑傲人生,搏击风雨的苏轼!
由于旧党人物的迫害,苏轼卷入那场“乌台诗案”的风波中。虽历经凌辱死罪被免,但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再无任何实权。
苏轼岂止是不畏惧大自然的风雨,他是无所畏惧人生的狂风暴雨啊!
政治排挤又如何!贬官黄州又怎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如水疏影摇曳,怎能辜负这美好的夜晚?“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且做一个“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闲人”吧。
更大的人生风波等待着他。
苏轼被贬广东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如此味美,愿望那么美好,皇帝却要将他一贬再贬,贬至琼州(海南)的不毛之地,去当琼州别驾这一不入流的小官。花甲之年的苏东坡“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冰。”然而“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即使生病,即使两鬓霜白,苏轼仍洒脱饮酒与孩童嬉戏。“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即使酒没了,米也没了,那就且等房东大人祭灶时美餐一顿吧。“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好一个苏东坡!好一个面对人生风雨依然积极乐观,豁达超脱的人生智慧!
人生风雨来临时,他依然拥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亲人离别时,他依然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无论他是名噪京城的文坛盟主,或是戴罪之身的一介平民。
风雨过后,愿他仍是醉意酒醒,试问道:“谁怕穿林打叶声?”我笑答:“君不怕,吾辈亦不怕。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一个定风波……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