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第四章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教学目标万有引力定律如何帮助人们实现“飞天”的梦想?嫦娥三号奔月古代 “飞天”传说梦想实现新课引入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思考:能通过杠杆原理(天平)直接称量地球的质量吗?1.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由于g、R在卡文迪许之前已经知道,而卡文迪许测出G后,就意味着也测出了地球的质量。卡文迪许被称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2.关系式:一、天体质量的计算拓展一步:万有引力与重力(1) 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一个分力为重力。(4) 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2) 在南北极:F引 = GGFnF引RoO,(5) 由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很小,所以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则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思考:你还有其他办法测量出地球的质量吗?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呢?重力达到最大值(3) 在赤道:F引 = G′ + FnFn = m 2R,最大,此时重力最小方法 1、选定一颗绕地球转动的卫星(例如月球),测定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方法 2、若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的轨道半径r和运行的线速度v。1.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天体的半径黄金代换:GM = gR2基本思路(一):重力加速度法物体在天体表面,忽略天体自转影响2.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则:或或基本思路(二):环绕法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环绕天体质量会约掉,求不出!v增大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抛出速度很大时,物体就围绕地球旋转,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卫星。二.人造卫星上天英国科学家牛顿(1643-1727)牛顿的设想【方法一】万有引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法二】在地面附近,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那么,抛出速度为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绕着地球表面运动呢?(已知G = 6.67×10-11Nm2/kg2 , 地球半径R = 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 )说明:(1) 如果卫星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将落到地面而不能绕地球运转;(2) 等于这个速度,卫星刚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环绕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1、第一宇宙速度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脱离速度)(逃逸速度)将各种卫星绕地球运动都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你能推出卫星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吗?地球思考:对于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1)离地面越高,向心力越_____.(2)离地面越高,线速度越_____.(3)离地面越高,周期越_____.(4)离地面越高,角速度越____.小大小小根据人造卫星运行的动力学方程所有卫星都在以地心为圆心的圆或椭圆轨道上。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卫星始终处于赤道上方;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③一般轨道,卫星轨道和赤道成一定角度。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实际轨道理论轨道海王星天王星(英)亚当斯 (法)勒维耶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哈雷彗星。。。三.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天体质量的计算二.人造卫星上天三.发现未知天体1.如图所示,A是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1,线速度大小为v1;B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地卫星,其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线速度大小为v2;C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已知地球半径为R,下列关于A、B的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B跟踪练习2.已知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 (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地及地球距离太阳中心的距离R地日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月及月球离地球中心的距离R月地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时的速度v和运行周期T卫D、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BCD3.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质量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AC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