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来认识宇宙。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牛顿创立了运动规律飞向太空。①西欧的“地心说”: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转动;2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③1609年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入到了更为宽广的星空;④168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⑤1957年10月,世界上第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⑥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第一个太空人是⑦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3.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还有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星和流星。4.银河系中有非常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除太阳以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星Q知识点1探索的历程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太空的是A.哥白尼B.布鲁诺C.伽利略D.牛顿(共22张PPT)●●●●●●自主学习1.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这一事例说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2.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整杯水变成了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表明分子是在知识点3分子间存在作用力5.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力B.只有斥力C.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D.有引力时无斥力,有斥力时无引力6.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说明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存在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7.用注射器抽取半简空气,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简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一开始很容易压缩是因为,后来很难压缩是因为知识点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8.我们学过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后,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图所示是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一种模型,甲图描述的是体,乙图描述的是体,丙图描述的是体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乡村里炊烟袅袅升起B.腌制鸭蛋时将蛋泡在盐水中,几天后蛋变咸了C.风起时花粉在花朵间传播D.冬天里雪花漫天飞舞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我国各地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六么令天中节》中描述“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粽子的香气扑鼻,香飘十里,是因为A.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空隙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3.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烧杯中的圆圈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能正确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示意图是(oo6800o00000890o000000QQ009。000AB4.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的主要原因是A.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空隙,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B.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得多C.气体分子间的斥力比液体分子间的斥力小得多D.气体分子运动得快,液体分子运动得慢5.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测运动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共12张PPT)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1.通常,物质是由或原子组成的。2.微观粒子(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的存在。(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3)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电(4)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5)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粒子组成。针对训练Q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1.原子是由下列哪些粒子组成A.分子和电子B.原子和电子C.原子核和电子D.质子、中子和电子2.关于物质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中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可分为原子和原子核3.【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是由中心的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电荷。A.甲图中分子间距很远,组成的物质具有流动性B.乙图中分子间距最近,不易被压缩,容易被拉伸C.丙图中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D.甲图为气态物质分子模型,乙图为液态物质分子模型5.(2021昆明市西山区期末)已知“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m,原子的直径约为10-1m。下列微观粒子按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新冠病毒、原子、质子B.新冠病毒、分子、原子、质子C.原子、新冠病毒、分子、质子D.新冠病毒、原子、分子、质子基础巩固1.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A.夸克B.中子C.原子核D.分子2.通常情况下,原子显中性,这是因为(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原子核带负电C.中子不带电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3.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中,原子是由带(选填“正”或“负”)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共11张PPT)●●●●●●Q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装了白酒的酒瓶摔破在地上。过一段时间,全屋都充满了白酒的味道,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非常小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的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当太阳照射水珠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大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B.用高强度的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存在斥力C.新冠病毒之所以传播的快,是因为分子运动得快造成的D.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4.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都变红,此现象说明分子在铅块;若把杯中的水加热,水变红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使在考点二微观世界与大宇宙5.太空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B.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以C.人类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D.原子核是不带电的,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6.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选填“甲”或“乙”)。比原子更小的微粒是原子核,原子核是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组成的。甲乙1.(2017昆明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2.(2016云南中考)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共10张PPT)一、走进微观1.物质是由分子或 原子 组成的。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原子 的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 电子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带 正 电;20世纪60年代,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 夸克 组成的。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之间存在着 空隙 。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且两种力 同时 存在。三、探索宇宙1.西欧的“地心说”:地球居于 中心 。2.1543年, 哥白尼 提出了“日心说”。3.1609年, 伽利略 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4.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第一个太空人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杨利伟 。解析题目解析题目解析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走进微观.pptx 第三节 探索宇宙.pptx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pptx 第十一章 章末复习.pptx 第十一章 章末训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