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镜子里的我》教案一、教材分析:《镜子里的我》是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的第二课。该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镜子的作用,并引导他们思考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的重要性。通过这节课,学生将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并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到镜子可以反映自己的形象。2. 培养学生对自己外貌和特点的认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3.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特点。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描述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形象。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镜子的作用和功能,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己外貌和特点的认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也开始有一定的认知。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可能对自己的优点和特点缺乏自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面镜子给学生看,并引导他们观察镜子,了解镜子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镜子有什么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你们平时在什么场合会用到镜子?- 你们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环节: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镜子里的我》,可以分角色朗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课文中的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形容自己的?- 为什么小明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他的哪些特点让他有这样的感觉?第三环节: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在镜子里看到的形象,并描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如:- 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自己?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你觉得自己和小明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觉得自己像哪种动物或物品?第四环节:活动设计让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模特,其他同学观察模特的特点和优点,并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 你们观察到模特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你们可以写一段短小的描述,描述模特的特点和优点。第五环节: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模特的观察和赞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赞美和鼓励。教师也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第六环节: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受?- 你们觉得自己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你们如何欣赏自己?六、板书设计:《镜子里的我》- 镜子的作用和功能- 欣赏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镜子和阅读课文,了解了镜子的作用和功能,并认识到镜子可以反映自己的形象。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设计,学生有机会欣赏和赞美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并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接受自己的不足,并通过积极的努力来改变和提升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