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他们的身份:南宋爱国诗人
知人论世
猜一猜?
知人论世:人物卡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1、高宗时陆游应礼部试,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2、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金兵进犯,中原沦陷在即,而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仕途经历
秦 侩
仕途坎坷,有才华,但不受重用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最高,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人评价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和成就自然以诗为主,在艺术风格上属于豪放一类。
但他的有些作品,却是属于婉约风格,尤其是他的词。既不像他的诗雄浑豪放,也没有苏词的姿态横生,更不像辛词的慷慨激昂,但以婉约的手法来书写家国之恨、身世之感,写得沉郁动人。
陆游的词作中,有些是写闲适心情的。这些词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写的是一种隐居闲情,而实际上抒发的是报国无路的感慨。
诗歌风格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代表作
陆 游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者: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解 题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写作背景
品读诗歌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人世情味。
骑马:暗示被召作官。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人世情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临安伟观图》局部
诗句鉴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世味”——“薄似纱”——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
②谁令?
——诗人的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有此语?
原因: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
作用:奠定诗歌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诗句鉴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意 象
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
《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抒发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
春雨
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杏花
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
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
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
诗句鉴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颔联借景抒情,以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诗人在小楼上夜听春雨,借杏花春雨表达旅居京城时的郁闷和惆怅。
虚实结合
一夜——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明朝(zhāo):明日早晨
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太平盛世”下,忘却亡国之危。
以乐景写哀情
诗句鉴赏
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草:草书。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写草书消遣。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诗句鉴赏
茶筅
茶筅xiǎn: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茶筅以竹做成,宋徽宗赵佶jí在《大观茶论》中专门描述过茶筅:“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末必眇。”
茶筅搅开使茶粉受水均匀,再冲入适量的热水,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沫浡bó(泡沫)。
茶筅用过后要洗干净,晾干。洗干净后,把竹丝的形状要用手指整理,可以轻轻的向外拨一下。避免竹丝都聚拢来,就会影响抹茶泡沫的生成。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此刻的心境真的如笔下这般闲适、恬静么?
①作者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无事作草书,晴窗下品清茗,消磨时光,表面上是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②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表明他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可悲。
诗句鉴赏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尾联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运用“素衣化缁”典故,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诗句鉴赏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起风尘叹”说不要叹息受到京华的坏风气的影响,诗人反用其意,表明心志,洁身自好,与开头“世味薄”呼应。
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不愿在临安久留,因京中闲居无聊,故不如回乡躬耕。明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用典写悲愤
诗句鉴赏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营造了闲适恬静的境界,实际上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合作探究
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
总结提升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理解性默写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恢复中原(收复失地)
用典: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用典: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
对比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深巷、杏花、矮纸、晴窗、 细乳、茶、素衣
意境 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内容 叙述现实
风格 含蓄蕴藉
情感 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手法 虚实结合、乐景衬哀情
主旨 山、楼船、夜雪、铁马、大散关、长城
雄浑壮阔的战争图
回忆过去、壮志难酬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以“愤”为意脉,希冀报国
虚实结合、用典明志
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渴望建功立业、对南宋苟且偷安的不满
探究思考
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异同?
《书愤》尾联
①主旨相近。皆抒发了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之情。
②手法相同。皆虚实结合,尾联皆用典明志。
《蜀相》尾联


①风格不同。《书》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临》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②情感不同。《书》还兼有追怀往事,希冀报国的多重情感;
《临》表达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无奈;
③意境不同。《书》的意象选取呈现出沉郁雄浑顿挫的意境;
《临》的意象选取呈现出明艳恬静闲适的意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