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地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浮生六记(节选)
沈复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未定。芸(沈复的妻子陈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
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
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芸问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用散文的样式,真实地叙写读书人的生活之事。
B.选文中有对吴地风情样貌的描写,让读者读来身临其境。
C.第一小节写众人的商议,是为了表现赏花喝酒的高雅情趣。
D.选文表现出沈复和陈芸夫妻之间互为知音、情投意合的关系。
2.解释加点字。
①殊无意味_________ ②或议就近觅饮者_________
③盍雇之而往_______ ④余鼓掌称善_________
3.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
A.以铁叉串罐柄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非夫人之力不及此 水陆草木之花
C.各已陶然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D.大笑而散 濯清涟而不妖
4.翻译句子。
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语堂先生曾说沈复的妻子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她的可爱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去病①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②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③,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注】①去病:霍去病,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②上:皇上,即汉或帝。③第: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去病为人少言不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不 至 学 古 兵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句子。
(1)由此上益重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就学”后的吕蒙令人刮目相看;汉武帝欲教霍去病吴、孙兵法,霍去病对曰“顾方略何如耳”。同为大将军,吕蒙“就学”的用意何在?霍去病“不学”的用意又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②以罪谪③龙场,龙场,古夷蔡④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⑤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⑥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⑦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⑧,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⑨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①夷:我国东南少数民族。②守仁:王阳明。③谪:降职或远调。④蔡:周时国名。⑤上国:国都。⑥郁:阻滞。⑦莳:栽种。⑧琴编图史:这里指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⑨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而 予 处 之 旬 月 安 而 乐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欲居九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予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名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古夷蔡之外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选文与《陋室铭》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共同特点 《陋室铭》 《何陋轩记》选文
①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
交往人物不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③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看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震全集》)
注:①辇(niǎn):载运。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陈子昂别传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①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②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③,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之知也。
(节选自《陈子昂别传》》
注:①建安:武则天侄子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属国契丹凭借营州反叛,由其主持军务,陈子昂在他的幕府担任参谋。②箝(qián)默:闭口不言。③蓟北楼:幽州台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顾左右 ____________ (2)善此乐__________(3)尝欲奋身以答国士_________(4)但兼掌书记_________ (5)泫然流涕 _____________
16.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四处。
17.下列对选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翻译:子昂举起琴摔碎了它,把他写的文章广赠给到场参加集会的人。)
B.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翻译:武攸宜感谢了他,又改任他作为军曹。)
C.如期借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翻译: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
D.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翻译:不可以看到危难爱惜自己的性命苟且保全自己。)
18.【甲】文陈子昂“捧琴语曰”,【乙】文陈子昂“流涕而歌”,一“语”一“歌”其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字具体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从诗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咏绣障①
唐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②描。
绣成安③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注】①绣障:绣女的刺绣屏风。②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③安:安置、摆放
活板(节选)
宋 沈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梦溪笔谈器用》
玉臂钗
宋 沈括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①,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②。世多谓前古民醇③工作④率多卤拙⑤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梦溪笔谈 器用》
【注释】①黄秉:生平不详,熙宁中曾以驾部员外郎知沼州。②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③民醇:民风淳朴。④工作:手工制作。⑤卤拙:粗糙笨拙。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持就火炀之( ) ②一板已自布字( )
③后人不能为也( ) ④世多谓前古民醇( )
21.请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臂钗》中,作者为何认为后世“物多不精”,不及“古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一个“活”字。请结合原文内容分别概括(每则材料概括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精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说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有删减)
(乙)
极星测量
汉以前皆以北辰①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亘②以机衡考验天极不动处,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熙宁中,余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机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
(选自《梦溪笔谈·象数一》卷十七,有删节)
【注】①北辰:北极星。②祖亘:即祖暅,祖冲之之子。
2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有奇字素无备者 查阅词典法:①没有染色的绢;②朴素;③真情;④向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_____
(2)不若燔土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
(3)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 参考成语法:记忆犹新 _____
(4)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_____
26.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用“/”标两处)。
别 画 为 一 图 图 为 一 圆 规 乃 画 极 星 于 规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结合两文,简要分析毕昇与沈括在科技研究方面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两则选段,完成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乙】
(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①,辄②闭门绝宾,暴③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 宦者列传 蔡伦》,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注释】①休沐:古代称官员休假。②辄:总是。③暴:暴露。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持就火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字平如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帝善其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天下咸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详写了活板的制作过程,乙文对造纸过程却是略写,请结合选文出处写出这样安排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022春·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
书①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②,每见寒士③将达④,必有一段谦光⑤可掬。
赵裕峰⑥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⑦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⑧,随之任。慕钱明吾⑨,而执文见之,明吾悉⑩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选自《了凡四训》)
[注]①书:指《尚书》。②应试:指参加考试。③寒士:指出身低微的读书人。④达:发达,指考中,有出息。⑤谦光:谦虚的神采。可掬:可以用双手捧。⑥赵裕峰:字光远,生平不详。⑦童年:不满二十岁。⑧三尹:官名,科长、科员一类。⑨钱明吾:嘉普地区的名士。⑩悉:全部。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其父为嘉善三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谦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惟不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登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鸿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执文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加点字“慕”有仰慕、羡慕意。赵裕峰的“慕”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文都写到了名士、名人,其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 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 后六个面。
【乙】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版》)
31.请用“/”断开下面的句子。(标一处)
乃 以 瓦 布 之 而 动 如 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患其塔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逐层布板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若燔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殊不沾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阅读【甲】文,说说“皓笑”中的“笑”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甲】【乙】两文都选自《梦溪笔谈》。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两文表达的相同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君子亭记①(节选)
王守仁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③,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级。
36.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惟 吾 德 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 雪 晦 明 无 所 不 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1)【为】A.复为亭( ) B.又为活板( )(《活板》)
(2)【植】A.环植以竹( ) B.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名】A.而名之曰“君子”( ) B.有仙则名( )(《陋室铭》)
(4)句子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8.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小语根据甲、乙内容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补充相关内容。
“物”之特点 “物”之象征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的品行
(1) 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
39.虚词不虚,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小语邀请你一起结合乙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妙处。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也;吾亭有竹焉,而因以什名名,不愧于吾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宇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①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土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4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令有丝毫隙拆 __________________(4)春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_______________
4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其 内 外 透 体 干 坚 外 施 火 力 炙 化 其 中 油 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①王逵欲深治之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③,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宋史·周敦颐传》节选)
注:①【转运使】官名,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②【深治】重判。③【版】手板,又称笏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4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45.解释加点字词。
(1)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与之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委手版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对照甲文,品读乙文,说说周敦颐身上具备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丰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①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注释】①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
4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②则以纸帖之( )
③为后世法( )
④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以为纸( )
49.下列句中的“以”与“多编以竹简”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公亦以此自矜 D.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50.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篇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①,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黜:罢免,废除。
5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孰若孤( )
(2)即更刮目相待(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志益笃( )
53.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乃 取 《四 书》 自 定 句 读 昼 夜 诵 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江苏徐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选自[宋]沈括《活板》)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①。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注释:①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
56.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持就火炀之 ②瞬息可就
B.①若止印三二本 ②若屈伸呼吸
C.①然泥字既不精整 ②公欣然曰
D.①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 ②孔子云
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活”这特征进行说明,详细介绍活板印刷的过程,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甲文第一段“盛”“始”“皆”三个字准确地传达出雕版印刷的简要发展历史。
C.乙文陆深《金台纪闻》这本书所记载的活字印刷法因为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耗费了时间损害了功效,所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D.甲乙两文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可见,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改良印刷术的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
1.C 2. 根本/很 靠近 为什么不 好 3.B 4.第二天看花的客人们到了,我把原因告诉他们,众人都赞叹佩服。 5.①聪慧灵巧:租借卖馄饨者的锅灶,解决了大家对花热饮的难题;②富有生活情趣:与众人赏花、烹茶、饮酒,与丈夫志趣相投。
【解析】1.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由“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可知,第一节写众人的商议,是为了表现众人欢乐情绪及对赏花的期待;
故选C。
2.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极无趣味。殊:根本/很;
(2)句意:有的商量在就近寻找饮酒地方。就:靠近;
(3)句意:咱们为何不雇佣他们去?盍:为什么不;
(4)句意:我鼓掌称好。善:好。
3.考查文言虚词。
A.介词,用/连词,为了;
B.都是助词,的;
C.副词,已经/通“以”;
D.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
故选B。
4.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
明日:第二天;至:到;余:我;故:原因;咸:全,都;叹服:赞叹佩服。
5.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等内容可知,租借卖馄饨者的锅灶,解决了大家对花热饮的难题,由此可见陈芸聪慧灵巧;
由“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芸问曰:‘今日之游乐乎’”等内容看可知,陈芸与众人赏花、烹茶、饮酒,与丈夫志趣相投。由此可见其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苏州城有南园、北园二处,油菜花开时我们要去游玩欢聚。苦于附近没有酒家饮店,只好携带食品盒而去。对花冷饮,极无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寻找饮酒地方,有的建议看完花返回来饮酒,但是都觉得不如对着花趁热饮酒痛快。大家商量未定,芸则笑着说:“明日只要各自掏出买酒钱,我自会挑着炉火过来的。”大家也都笑着说:“可以!”
朋友们走后,我问:“你果然自己挑着炉火去么?”芸说:“不是的,妾看见市场上有卖馄饨的,他们都挑着锅碗、炉火,无不齐全,咱们为何不雇佣他们去?妾先将烹调的菜肴准备周全,到了油菜地后再下锅,这样趁热喝茶、吃酒菜,不是都可以方便了?”我说:“酒菜固然是方便了,可煮茶却缺少烹煮的工具呢!”芸说:“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在罐的把柄上,拿去锅后悬挂炉灶上,加柴火煎茶不是也方便了?”我鼓掌称好。街头有个姓鲍的人,靠卖馄饨为业,我们用一百钱雇佣他,约定明日午后在油菜地见面,姓鲍的答应了。
第二天,看花者都到齐了,我将事情缘由告诉了他们,大家都表示叹服。饭后共同赶去,并带上坐垫,在南园选择柳荫下团团围坐。先是烹茶,喝完之后再暖酒做菜。当时风和日丽,遍地油菜花一片金黄,看花者青衫红袖,行走于田间小路上;蜂蝶乱飞,令人不饮自醉。继而酒肴皆熟,大家便坐地大嚼起来。那个担馄饨的言谈不俗气,我们拉他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过了片刻,喝过酒吃过饭的杯子,盘子杂乱的摆放着。而喝酒的人都已经微醉了,有的人坐着,有的人躺着,有的人大声歌唱,有的人仰天长啸。红日将要落山时,我又想吃粥了,担馄饨的立即去买米来煮,吃饱了才回去。此时,芸问各位:“今日之游,都快乐么?”大家都说:“今天如没有夫人献计献策出力,就达不到这种快乐开心的效果!”事后,大家都笑着分散了。
6.(1)少,与“多”相对(2)曾经 7.不至/学/古兵法 8.(1)从此汉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2)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9.吕蒙就学,用意在于了解历史,从中汲取才干和谋略;霍去病不学,用意在于准确把握战机、灵活运兵谋略,而不是拘泥于古法。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霍去病为人少言辞不泄露事情。少:少,与“多”相对。(2)句意为: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尝:曾经。
7.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不必学习古代兵法。“学”作谓语,“古兵法”是宾语。故断句为:不至/学/古兵法。
8.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上,皇上。益,更加。重,重视。爱,宠爱。(2)重点字词:若,如果。则,就。神速,极快。
9.本题考查对比分析。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意思“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分析,吕蒙就学,用意在于了解历史,从中汲取才干和谋略。根据“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打仗看谋略怎样罢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分析,用意在于准确把握战机、灵活运兵谋略,而不是拘泥于古法。否则就会纸上谈兵。
【点睛】参考译文:霍去病为人少言辞不泄露事情,有勇气敢做敢当。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他回答说:“(打仗)看谋略怎样罢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替他修了一座宅第,让他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没有心思顾家啊!”从此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10.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11.(1)居住(2)到(3)曾经(4)命名 12.B 13.(1)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2)(我)迁到东峰,就着(靠近)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 14.①居住环境优美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生活情趣高雅 ④琴编图史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故断句为: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1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欲居九夷”的意思是:想居住在九夷。居:居住。
(2)“始予至”的意思是:我刚来的时候。至:到。
(3)“予尝圃于丛棘之右”的意思是: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尝:曾经。
(4)“因名之曰”的意思是:因此命名为。名:命名。
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指版印书籍;
D.代词,指卖油翁;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居,居住;何,什么;陋,简陋。
(2)于,到;就,靠近;阴,阴暗;湿,潮湿。
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和《何陋轩记》“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都写出了居住的环境优美;
从《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和《何陋轩记》“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可以看出主人交往人物不俗;
从《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心)可以看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何陋轩记》中的“琴编图史”(摆上琴书和围册史书)也可看出王阳明生活情趣高雅。
【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围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15.(1)回头看;(2)擅长、善于;(3) 曾经; (4)只,只是 (5)眼泪 16.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 17.B 18.【甲】文中陈子昂的“语”,以自己著作之多、奔波之苦以及用来娱乐的琴让人争睹的世俗现状与身负才华无人赏识相对比。【乙】文中陈子昂的“歌”中,天地“悠悠”的广阔无穷与“独”自登临形成对比。言辞中都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寥。 19.才华横溢;心怀抱负;怀才不遇;果敢聪慧;恪尽职守,有担当。(答出4点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看看身边的人说。顾:回头看。
(2)句意:擅长弹奏胡琴。善:擅长、善于。
(3)句意:曾经想奋力作战来报答国士之遇。尝:曾经。
(4)句意:只是兼任掌书记罢了。但:只,只是。
(5)句意:悲伤地流下眼泪。涕:眼泪。
1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意思是“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碌碌无为在这里,得不到任何赏识”故知,这是四个分句,于是可停顿为: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B.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武攸宜又拒绝了他,就改任他作为军曹。谢,拒绝。不是“感谢”之意。
故选B。
18.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甲】文“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意为: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碌碌无为在这里,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由此再联系“可得闻乎?”“明日可集宣阳里。”可知,陈子昂的“语”,以自己著作之多、奔波之苦以及用来娱乐的琴让人争睹的世俗现状与身负才华无人赏识相对比。
【乙】文中陈子昂的“歌”中,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知,他将天地“悠悠”的广阔无穷与“独”自登临形成对比。再联系“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他的怀才不遇的遭遇可知,言辞中都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寥。
1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甲文“一日之内,声华溢都”可知,陈子昂是个才华横溢的人;
从乙文“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可知,陈子昂是个心怀抱负的人;
从乙文“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可知,他的才能不被达人所识,屡遭排挤,怀才不遇;
从甲文“子昂突出……如期偕往,则酒看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可知,陈子昂识琴、捧琴、摔琴,由此让别人了解自己,是个果敢聪慧的人;
从乙文“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可知,陈子昂认为身为近侍的官职,又参与军中谋划,不可以看到危难却爱惜生命苟且容于世上。过了几天又进谏,语言非常切直尽理,不顾个人荣辱,是个恪尽职守,有担当的人。
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出来,回头看看身边的人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碌碌无为在这里,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乙: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但是被忠义所激励,曾经想奋力作战来报答国士之遇。自己认为身为近侍的官职,又参与军中谋划,不可以看到危难却爱惜生命苟且容于世上。过了几天又进谏,语言非常切直尽理。武攸宜又拒绝了他,就改任他作为军曹。陈子昂知道武攸宜与自己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担任下级官吏,只是兼任掌书记罢了。于是他登上了幽州台,因感念过去乐生、燕昭的事,写下了几首诗,就流泪地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时的人都不了解他的心理。
20. 靠近 别自、另外 做、制作、制造 认为 21.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22.(1)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
(2)恰好遇到一个道士在修治过去宫殿里的石渠,在石头下面发现一枝折断的玉钗。 23.因为古代民风淳朴,工匠们制作东西时十分的用心,一丝不苟;而当今风俗虽然奢侈,但工匠们在制作时的用心程度赶不上古人。故“物多不精”。 24.《咏绣障》中,绣女们在屏风上绣出的花朵活灵活现(格外鲜活),十分的逼真,将屏风放置在春日的花园里,竟然引得黄莺离开柳条飞了下来。
《活板》中的“活”体现在:①字印活——字印用胶泥刻制,一字一印,按韵部分类贮存,灵活选用。常用字多预备,生僻字随时刻制。②排版活——在铁板上置一铁范,根据文章内容,灵活选字印排版。③印刷活——印刷时,一板印刷,一板己另外布字,第一板印完,第二板已经准备好,轮流使用,十分灵活。④贮存活——字印不用时,用纸标记,一韵一个标签,分类储存。
《玉臂钗》中的玉臂钗,两头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可以伸展,还可以合起来使它变成圆形,十分的灵活,方便使用。
【解析】20.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持就火炀之: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②一板已自布字: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自:另外。
③后人不能为也:是后人不能做到的。为:做、制作、制造。
④世多谓前古民醇: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谓:认为。
2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意思是世人多称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据此可断句为: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2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①以:用;帖:前一个用作动词,标记,第二个是名词,标签;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之:代活字。
②值:正赶上;理:修理;故宫:旧时宫殿;折:折断。
23.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说明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各种手工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24.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咏绣障》中,“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说明绣女们绣的图案活灵活现、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中的花间飞来。
《活板》中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一个“活”字,如“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说明贮存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说明做法是活的。
《玉臂钗》中“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是说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方便使用,说明玉臂钗灵活多变。
【点睛】参考译文:
活板(节选):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玉臂钗:朝廷命官黄秉年轻时居住在长安,有一次游骊山,正碰上一个道士在修治旧时宫殿的石渠,在石头下发现一支折断的玉钗,钗头刻成凤首的形状,都已残缺,然而制作的精巧,是后人不能做到的。我又曾路过金陵,见有人发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很多古物。我曾看到一支玉臂钗,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几乎看不出有缝,而为九条龙所环绕,制作功夫可比鬼斧神工。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民风淳朴则各种手卡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25. 向来 比得上/及/如 还(是),仍然(仍旧) 正/才/刚刚 26.别 画 为 一 图 /图 为 一 圆 规 /乃 画 极 星 于 规 中 27. 示例: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示例:汉代以前,人们都认为北辰星(北极星)处在北天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极星”。 28.示例:毕昇与沈括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毕昇在印刷实践中,观察到活字印刷的便捷,想出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用燔土刻字效果更好。沈括在观测极星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改进观测方法,使极星观测的位置更精确。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根据查阅词典法中的“向来”适合本句意思,可知应选④“向来”;
(2)句意为:不如火烧过的胶泥字。根据“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若”是“如”(或比得上/及)的意思,推知,本句也是“如”(或比得上/及)的意思;
(3)句意为:实在北极星所在天区的尽头,其视觉定位距北极星还有一度多。根据成语“记忆犹新”中的“犹”是“还(是),仍然(仍旧)”之意,推知,本句也是“还(是),仍然(仍旧)”之意;
(4)句意为:才使得北极星完全在窥管中游动。根据上文“凡历三月”和后文“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可知,此处的“方”是“才”的意思。
2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意思是:就另外画一张图。图为一正圆形,于是画北极星的运动位置于圆形中。“别画为一图”动宾结构,应在“图”后停顿;“图为一圆规”主谓结构,应在“规”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
2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以:用。帖:用标签标出。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贮:存放。
(2)重点词语:皆:都。以:认为。北辰:北极星。居:位于:天中:北天的正中位置。故:因此,所以。谓之:称之为。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是毕昇在印刷实践中实践的结果;“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说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也说明了是实验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可知,毕昇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
根据乙文“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可知,从“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到“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到“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是作者长期观察、记录,并不断改进观测方法,具体实践的结果,因此,沈括也与毕生一样有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如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乙)
汉代以前,人们都以为北辰星处在北天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极星”。自从祖暅用玑衡加以观测验证,才发现北天极点不动的位置,实在北极星所在天区的尽头,其视觉定位距北极星还有一度多。熙宁年间,我受命提举司天监,掌领历法官的职事,曾杂考星象历法,用浑天仪观测考求北极星的位置。夜初时分,北极星在窥管中,不多时候就游出于窥管之外了。以此知道窥管太小,不能容纳北极星游动转行的范围,于是渐渐扩展窥管来观测它。如此历时共三个月,才使得北极星完全在窥管中游动,始终看得见而不会再隐去。然后知道北天极点不动的位置,距离北极星最远还有三度多。当时每当北极星进入窥管,就另外画一张图。图为一正圆形,于是画北极星的运动位置于圆形中。凡是初夜、中夜、后夜所见的位置都具备,分别画在图上。这样共制出二百多张图,北极星才一直在设定的圆形内循环运动,运行轨迹夜夜不差。
29.(1)①靠近;②磨刀石;③夸赞;④所以。
(2)B
(3)①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②重点词:莫不,没有一个不;法,效仿。句意为:没有一个不精致工巧牢固,被后世效仿。
(4)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笔记体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情况的成果,记叙详实,条理分明,所以详写活板制作过程。乙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格。乙文突出蔡伦聪明伶俐的性格,选文中还写了他改良刀剑,改进造纸术只是蔡伦生活的一个方面,不需要详写其造纸过程,所以略写。
【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②句意为: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③句意为:皇帝夸赞他的才能。善:夸赞。
④句意为: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故:所以。
(2)
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
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
可据此断句为: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故选B。
(3)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更互,交替;就,完成。
②重点字词:莫不,没有一个不;为,被;法,效仿。
(4)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的详略安排。
【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笔记体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情况的成果。活板印刷是毕昇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所以作者详细介绍了活板制作的过程。
【乙】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格。【乙】文通过写蔡伦改良刀剑,改进造纸术等事件,来突出他聪明,善制作等特点,所以造纸的过程不需要详写所以略写。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乙】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每当到了休沐的时间,都闭门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裸体。后来升任尚方令(太监官职名)。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器械的方法。
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30.(1)其父/为/嘉善三尹。
(2)①好处;②仅仅,只是;③最终;④大。
(3)①赵光远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见他。
②苔藓碧绿,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帘内染上青色。
(4)带着文章去求指导;遭到否定,不仅不恼恨,反而心悦诚服地区改正。
(5)甲文:写名士钱明吾是为了反衬赵裕峰,写钱明吾的严厉,愈发衬托出赵裕峰求知的谦虚诚恳。乙文:采用类比手法,用诸葛亮和扬子云作类比,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其父为嘉善三尹”句意为:他的父亲做嘉善三尹。根据主、谓、宾停顿原则可划分节奏为:其父/为/嘉善三尹。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谦虚就会得到益处。益:好处。②句意为:不但不发怒。惟:仅仅,只是。③句意为:最终考中了进士及第。遂:最终。④句意为: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下面重要词语的意思:①执,拿着;之:代词,指代钱明吾。②上,蔓延;入,映入。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可知,赵裕峰的“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带着文章去求指导;遭到否定,不仅不恼恨,反而心悦诚服地去改正。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甲文:由“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可知,写名士钱明吾是为了反衬赵裕峰,写钱明吾很严厉,愈发衬托出赵裕峰求知的谦虚诚恳。乙文:由“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写名士诸葛亮和扬子云是类比的手法,采用类比手法,用诸葛亮和扬子云作类比,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就会得到益处。”每当见到贫寒的读书人将要发达之前,总有一段时间会表现得特别谦虚。
赵裕峰字光远,是山东冠县人,不到二十岁参加乡试,但很久没有中第。他的父亲做嘉善三尹,他随着父亲去赴任。他非常仰慕当地的名士钱明吾,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见他,明吾将他的文章全部否定。赵光远不但不恼怒,并且心悦诚服地快速改正。第二年,考中进士及第。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帘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32. 担心 完毕 烧 根本 33.(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就稳定了。(2)(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时间就可以完成。 34.“笑”表现了喻皓对解决塔动这件事的胸有成竹和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35.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解析】31.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据此,按照题干限断一处的要求,可划分为: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32.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担心它晃动。患,担心,害怕,忧虑;(2)句意:只要逐层铺好木板。讫:完毕;(3)句意:不如用胶泥来烧制。燔:烧;(4)句意:根本不会弄脏。殊:根本。
3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匠师,工匠师傅;如,遵照;其言,他的话;遂定,就稳定了。(2)句重点词语:更互用之,(两块板)交替使用;瞬息,极短的时间;就,完成。
34.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联系甲文中“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内容可知,“此易耳”说明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很简单,他胸有成竹;如此简单的问题匠师却无法解决,所以“笑”还有对匠师嘲笑的意味。
3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阅读能力。甲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乙文关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最早记录,详细记载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通过沈括的介绍,活板的面貌在读者面前得以清晰地展现。文章条理清楚而有序,抓住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活字印刷的特征——“活”来进行说明,将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灵活作鲜明的对比,使这种对比方法贯穿在全文的说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优越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卓越的创造精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钱氏占据两渐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担心它晃动。匠师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匠师)没有办法,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的)精熟。

(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每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存放起来。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马上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均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根本不会弄脏。
36.(1)惟/吾德馨(2)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37.(1)A.建造,B.发明;(2)A.栽,种B.竖立;(3)A.取名,命名B.出名,有名;(4)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8.(1)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2)象征着君子志趣高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意对即可) 39.“也”加强语气;前者强调了竹子不愧为“君子”的称呼,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后者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意对即可)
【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1)句意思是:只是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惟”是状语,“吾德馨”为主谓句,中间断开,因此断句为:惟/吾德馨。
(2)句意思是: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雨雪晦明”是“无所不宜”的条件,中间断开,因此断句为: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37.前三题考查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A.句意为:又盖了所亭子。为:建造。
B.句意为: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为:发明。
(2)A.句意为: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植:栽,种。
B.句意为: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3)A.句意为:取其名为“君子”。名:取名,命名。
B.句意为:有仙人居住就有名。名:出名,有名。
(4)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重点的词有:丝竹,奏乐的声音;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3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意思是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结合“有君子之时(具备君子的明睿)”可知,文章托物言志,借此象征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39.本题考查赏析虚词的妙处。
“也”属于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表示委婉的语气;表示强调的语气。
第一个“也”,结合“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可知,这里表强调,联系“中虚而静,通而有闻,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可知,表达对竹子有君子之风(即德、操、时、容等)的赞赏之情;
第二个“也”,结合“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可知,强调亭因围种竹后不愧于“君子亭”的称呼,两者相得益彰,表达对亭子的喜爱之情。结合【注】①“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可知,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保持君子之道的高尚人格。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盖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取其名为“君子”。说:“因为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其内部虚极静笃,互相通透而有间隔,具备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坚韧正直,无论春夏秋冬,均不改变颜色,具备君子的操守。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具备君子的明睿。清风时来,则如玉佩珊珊声响,像好听的音乐,风停下来,便寂然无声,挺拔特立,不屈不挠,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40.(1)覆盖(2)靠近(3)使、让(4)极 41.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42.(1)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2)牛油和黄蜡按两种比例: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 43.甲: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同时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乙:与牛油混合,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解析】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冒:覆盖;(2)句意:再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3)句意: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令:使、让;(4)句意: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绝:极。
4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使其内外透体干坚”点明“外施火力”的时候;“炙化其中油蜡”点明“外施火力”的原因(后果),应在“外施火力”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4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奇字:生僻字;素:向来,在此指平时;备:准备;旋:立即,马上。(2)分两;指按两种比例;十八:占十分之八;十二:占十分之二。
4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找到原文中与“蜡”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在制板印字与铸钟的作用即可。根据【甲】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需要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根据“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根据“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根据【乙】文“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可知,用牛油加黄蜡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根据“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可知,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点睛】【甲】参考译文:
它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参考译文:
凡是铸造万斤以上的大钟和铸鼎的方法是相同的。先挖掘一个一丈多深的地坑,使坑内保持干燥并把它构筑成像房舍一样。用水和泥作为模骨,将石灰、细砂和黏土塑造调和,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内模干燥以后,用牛油加黄蜡在上面涂约几寸厚。油和蜡的比例是: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在钟模型的顶上搭建一个高棚用以防日晒雨淋(夏天不能做模子,因为油蜡不能冻结)。油蜡层涂好并用墁刀荡平整后,就可以在上面精雕细刻上各种所需的文字和图案,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用墁刀慢慢地(把细土、炭末的泥)逐层涂铺在油蜡上达到几寸厚,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而从模型的开口处流干净。这时,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将来钟、鼎成型的地方了。
44.有 狱 久 不 决/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45. 横生藤蔓 少 同“辩”,争辩 丢弃 46.(1)(莲花)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方式来向上级献媚,我不做。 47.①不蔓不枝,正直端庄:秉公执法,明察秋毫,令人心生敬意。②胸怀磊落,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为了公正公道,据理力争,宁可丢掉乌纱帽也不愿丧失准则。
【解析】4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有狱久不决”是事件,可看作状语;“敦颐至”是主语和谓语,“一讯立辨”是结果;故断为: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4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横生藤蔓。(2)句意: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3)句意: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辨:同“辩”,争辩。(4)句意: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委:丢弃。
4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2)尚:还;仕:做官;媚:献媚;为:做。
47.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乙文中,“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其富有断案的才能,正如甲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见他端庄正直,执法公正,令人崇敬;乙文中,“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敦颐独与之辩”,周敦颐不畏权贵,为了司法公正,坚持原则。“独”字体现其洁身自好、胸怀磊落的特点,正如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样;“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体现其为官正直、刚正不阿的特点,如甲文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样清正廉明。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48. 覆盖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或标记 效法 发明、创造 49.D 50.(1)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2)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没有不(或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