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清单和训练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清单和训练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清单和训练题
知识点清单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亲子间的___________。
变异:亲子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___________。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实现的;
(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___统称。
相对性状:___________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人单眼皮与双眼皮等。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①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_______,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
②把一种生物的________,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_______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________所控制的性状。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________把______传递给子代。
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______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________。
②生殖细胞:是指精子和卵细胞。
③体细胞:指除精子和卵细胞外,其他所有细胞统称为体细胞。
(2)基因、DNA、染色体
①染色体:A.存在于细胞核中,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B.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 1 个 DNA 。
②DNA:①________,②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③基因:___________。
(3)基因和染色体在细胞中存在的规律。
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有______染色体。
②生物的_______中,染色体是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的______(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_存在,基因也是______存在的。
A.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________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_______中。
B.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①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②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B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③实验方法:人工传粉
④实验过程:把矮茎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茎豌豆(或反之),获得了杂交子一代种子,由杂交子一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子一代杂交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
⑤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______(如高茎);未表现出的性状(如矮茎),叫做_________。
B.______: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_______: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C.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 DD 或 Dd 两种。
D.基因组成是 Dd 的,虽然 d 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 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 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2)禁止近亲结婚
①我国婚姻法规定:________和三代以内的_______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__________。
旁系血亲:兄弟姐妹、表和堂兄弟姐妹、伯叔、姑母、舅父、姨母等
②禁止近亲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_______的几率就增大。
4.人的性别遗传
(1)染色体的类型:
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②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
结论:___________。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男性 女性
性染色体组成 XY(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短) XX
体细胞中染色体 _______ _______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 (2种精子)_____或______ (1种卵细胞) _____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①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由父亲的哪一种_____与卵细胞结合。
②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_____。(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原因是父亲产生的两种精子数量是相等的而且精子卵细胞随机结合)
(4)模拟实验: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实验注意事项:
①每次抽取完后,棋子放回纸盒并摇匀。
②纸盒不能透明,保证拿棋子的时候不能挑选。
③实验次数_____,才会越接近 1:1。
5.生物的变异
(1)生物的变异是______存在的。变异首先取决于______的不同,其次与_____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①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_______;不遗传的变异:__________。
②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注意:有利还是不利,是针对变异的生物本身而言。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例子:人工选择育种、_______(原理:基因重组)、_______(原理:基因突变)。
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能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干预生物,使之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的性状。下图是科学家培育抗虫棉的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应用了转基因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B.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植物品种
C.棉花具有抗虫性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该技术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小刚学习了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后,对自己家庭成员眼睑的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A、a表示控制眼睑性状的显、隐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
B.单眼皮为显性性状
C.小刚的单眼皮基因只来自爷爷
D.小刚父母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的概率是37.5%
3.如图为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B.该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C.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D.该体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
4.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该个体既可以表现A的性状,又可以表现a的性状
D.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
5.猫的耳朵有卷耳和非卷耳之分,纯种卷耳猫和纯种非卷耳猫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第一代)猫都是非卷耳,子一代猫杂交后产生的子二代(第二代)猫非卷耳和卷耳比例为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子二代非卷耳猫个体的基因组成相同
B.亲代纯种卷耳猫与子二代卷耳猫基因组成相同
C.卷耳和非卷耳是一对相对性状
D.控制卷耳性状的基因位于DNA分子上
6.人的有耳垂(E)和无耳垂(e)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是对某家族中耳垂性状的遗传图解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父母均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都是 E 和 e
B.父母双方的基因是通过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C.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子代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 EE 或 Ee
D.这对夫妇生一个无耳垂女孩的几率是 25%
7.从下列细胞染色体情况看,必为父子间基因传递桥梁的是(  )
A. B. C. D.
8.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实现经济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如图是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烟草的培育用到了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
B.抗虫基因本质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抗虫烟草培育成功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D.该实例表明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
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那么雌性果蝇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  )
A.2条 B.2对 C.4条 D.4对
10.番茄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其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番茄果色的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
B.根据实验二可判断番茄的黄果为显性性状
C.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D.将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
11.下图是与遗传物质有关的概念图,图中的序号1、2、3依次表示( )

A.细胞核、染色体、主要遗传物质
B.细胞核、基因、主要遗传物质
C.染色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
D.染色体、基因、主要遗传物质
12.马的体细胞中有64条染色体,则它的精子、肌肉细胞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A.32条、32对、16对 B.32条、64条、32条
C.16对、64条、32条 D.16对、32对、16对
13.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及这对染色体上一对基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
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14.克隆羊、“试管婴儿”和太空椒等都是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隆羊“多莉”的培育利用了杂交技术
B.“试管婴儿”的培育利用了无性生殖原理
C.胰岛素的生产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D.太空椒是太空特殊环境诱发定向变异的结果
15.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黄色豌豆的后代出现绿色豌豆 B.有耳垂的夫妇生的无耳垂的孩子
C.整容后形成的高鼻梁 D.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16.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B.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
C.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D.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
17.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③是染色体,化学成分主要包括①和蛋白质
C.一个①上含有1个基因
D.一条③上通常含有1个DNA分子
18.正常情况下,选项中遗传和变异有关的结构和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的肝脏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精子中都含有X染色体
B.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C.人类受精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X或XY
D.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对于其他生物属于有利变异
19.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Bb)的花粉传授到黄色豌豆的柱头上,则当年黄色豌豆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种子中子叶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 bb B.黄色 bb C.绿色 Bb或bb D.黄色 Bb或bb
20.人的棕眼和蓝眼是由一对基因(D、d)控制的,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系谱,下列相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6号的基因组成为dd
B.1号和5号的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C.2号控制蓝眼的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D.3号和4号再生育一个棕眼儿子的概率为3/8
21.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胎儿的性别仅由母亲的性染色体决定
B.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C.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D.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
22.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 B.卵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
C.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D.生男生女取决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
23.一对白兔交配后,产下2只白兔和1只黑兔。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兔的遗传现象进行推断(有关基因A、a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A.白色是隐性性状 B.母兔的基因组成是Aa
C.黑兔的基因组成是Aa D.后代白兔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24.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A.0 B.25% C.75% D.100%
25.女性产生卵细胞的部位及正常卵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卵巢;X B.子宫:X C.卵巢;XX D.子宫;XX
26.下列人体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的是(  )
A.精子 B.肝细胞 C.卵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27.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只通体白色的大熊猫,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如图为大熊猫的白化病遗传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的正常体色和白色体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由图可知,大熊猫的白色体色是隐性性状
C.用A、a表示控制体色的基因,则亲代基因组成都为Aa
D.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体色表现正常的可能性为50%
28.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对性状的是(  )
A.AA与aa B.Aa与AA C.aa与BB D.Bb与aa
29.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正常雌性大熊猫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20条+Y B.20条+X C.20对+XX D.20对+XY
30.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雌蝇(基因组成为Aa)与残翅雄蝇(基因组成为aa)交配后产生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  )
A.Aa或aa B.AA或Aa C.AA或aa D.无法确定
31.已知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下列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B.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C.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D.若再生一个孩子则一定是有耳垂的
32.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染色体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3.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率(  )
A.白化病 B.乙型肝炎 C.狂犬病 D.破伤风
34.下列有关人类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卵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
B.精子中均不含X染色体
C.体细胞中X染色体均来自母亲
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
35.如图是享廷顿病的某一家族遗传图解,控制该病的基因用A、a表示。根据如图不能推断出的信息是( )

A.该遗传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个体②的基因组成为Aa
C.③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
D.图中基因组成为Aa的共有6人
36.遗传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储存着大量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B.②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④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是具有遗传效应的③片段
D.人不同组织的细胞内②的形态与数目不同
37.研究者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B.转基因棉花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
C.该研究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D.这段DNA,不能遗传给子代
38.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是DNA B.②是性状
C.③是细胞核 D.一个DNA分子上有一对基因
3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的是(  )
A.XX和X B.XX和Y
C.XY和X、Y D.XY和XY
二、综合题
40.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凭坚强的毅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从中发现了重要的遗传学规律。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也仿照科学家设计并实施了四组豌豆杂交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及数量
高茎 矮茎
第一组 高茎 高茎 98 0
第二组 矮茎 矮茎 0 96
第三组 高茎 高茎 74 25
第四组 高茎 矮茎 49 48
(1)豌豆茎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是由______控制的。
(2)根据表中第______组的遗传性状统计结果,可推断出______是显性性状。
(3)若用R和r分别表示豌豆茎长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第三组中子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子代中矮茎的可能性______(填百分比)。
(4)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的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选填“可遗传的变异”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41.小番茄的果实有红果和黄果两种(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这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的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可判断出番茄果实颜色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2)“杂交组合一”的子代中,含有隐性基因个体的数量为________。
(3)“杂交组合三”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内,相关染色体和基因组成是______(填下图中的序号)。

(4)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人到普通番茄中,经过培育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番茄,这说明了________。由普通番茄培育成抗虫番茄属于________(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42.白化病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人的肤色正常和肤色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1号、2号肤色正常生了患白化病的5号和7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2)据图判断,白化病为______(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1号的基因组成为______,6号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______。
(3)7号与8号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计划要生一个孩子。爸爸的愿望是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理论上爸爸愿望实现的概率为______(用分数表示)。正常人体的细胞中,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43.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年,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获得的子一代全都是高茎豌豆,他又把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长成的子二代豌豆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如图甲),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深入思考,他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分别表示控制豌豆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二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矮茎是豌豆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果蝇进行研究(如图乙,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性别决定与人一样),雌性果蝇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长期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丙),由此说明了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上。
(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基因,基因通常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_______________片段。
(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中,结果该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变成了“大鼠”。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资料分析】大豆的遗传和变异
普通大豆种子成熟后会变黄(简称非滞绿),而滞绿大豆植株在生长后期,茎、叶、果皮、种子内依然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简称滞绿)。山西农业大学李贵全教授团队用某种射线照射普通大豆,结果在子代的遗传物质中发现了滞绿突变,培育出滞绿大豆。这种大豆叶中的叶绿素不易分解,同时根的固氮能力也更强,蛋白质含量较高。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从遗传学上看,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一对______性状。你推测滞绿这一性状属于______(选填:可遗传;不可遗传)变异。
(2)与普通大豆种子相比,滞绿大豆种子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3)为研究滞绿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表四组实验:
组别 亲代 子一代
一 非滞绿×非滞绿 全为非滞绿
二 滞绿×滞绿 全为滞绿
三 非滞绿×滞绿 全为非滞绿
四 非滞绿×非滞绿 7413株非滞绿、2503株滞绿
①由表中所示第______组或第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滞绿是______(选填:显性;隐性)性状。若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R、r表示,则第四组子一代中非滞绿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或______。
②某同学想知道一个非滞绿个体的基因组成,请你帮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用遗传图解或语言叙述均可):______。
(4)与普通大豆相比,滞绿大豆的产量有一定提升。若要进一步培育产量更高的新品种,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育种方法:______。
45.《等着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创办的一档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自2014年4月开播以来,《等着我》利用国家媒体平台的优势和力量,联合社会多方资源,为离散人群提供志愿公益服务,已经帮助超过19000个家庭实现团圆梦!有一对夫妇想通过“等着我”栏目组寻找走失多年的女儿。现有女孩前来认亲,但仅靠外貌特征难以确定亲子关系,需要通过DNA检测来鉴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DNA检测已经确定该女孩与这对夫妇是亲子关系,但该女孩与这对夫妇的外貌特征仍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
(2)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该细胞是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___________中形成的。
(3)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爸爸、妈妈均表现为双眼皮(相关基因用A、a表示),女孩表现为单眼皮,则该女孩的基因组成应是_________。该夫妻生育的下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女孩的几率为_________。
(4)如果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则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
(5)若母亲实施了有酒窝美容手术,这种性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46.小豪同学是人们所说的“左撇子”,吃饭、做作业等均使用左手。为此,小豪受到了很多异样的眼光。细心的生物老师发现了,特在班级做了以下简单科普:
很多家喻户晓的名人都是“左撇子”,比如画家达·芬奇、科学家爱因斯坦、微软CEO比尔·盖茨等,他们在绘画、思维方式、创造力等方面天赋异禀。“左撇子”又称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经调查,小豪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基因用B、b表示)如下,请据图分析作答: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左撇子”是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小豪是“左撇子”,其父母却是右利手,这在遗传学上属于_______现象,该现象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3)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父母又给小豪生了一个妹妹,妹妹是右利手的概率为______。
(4)若小豪通过后天的强化训练,改掉了“左撇子”的习惯,说明__________。
(5)已惯用右手的小豪成年后与一惯用左手的女子结婚,正常情况下其后代是“左撇子”吗?______(填“是”或“不是”)
(6)由上图可知,小豪母亲体细胞内控制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填序号)。
47.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据统计,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在我国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多养活8000万人。袁隆平院士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期待有科学追求的你去实现!请分析作答:
组别 亲代 子代
父本 母本 高杆(株) 矮杆(株)
甲 高杆 矮杆 787 0
乙 矮杆 矮杆 0 882
丙 甲组子代 甲组子代 m n
(1)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_。
(2)水稻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组别___________可判断出高杆是___________性状。
(3)若控制稻杆高矮的基因用D,d表示,则组别乙的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
(4)若组别丙的子代总数为868株,根据遗传规律推算,理论上数据m为___________株,m中与甲组父本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
(5)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野生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杂交水稻培育出耐盐碱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一海水稻,这种变异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
48.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一张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如图为大熊猫白化病的遗传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熊猫的体色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_。
(2)图中子代性状表现为正常的大熊猫的概率是______。
(3)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中子代性状表现为“白化”的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__。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形式与人类相同,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____(填“X”或“Y”)。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知识点清单参考答案
1.(1) 相似性 差异 生殖 发育
(2) 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3) 性状 基因 性状 某个基因 基因组 转入基因
2.(1) 生殖过程 基因 精子或卵细胞 “桥梁”
(2) DNA 蛋白质 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 23对(46条) 体细胞 成对 生殖细胞 成单 成单 染色体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入精子或卵细胞
3.(1)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2) 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 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 隐性遗传病
4.(1)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2) 22 对常染色体+XY 22 对常染色体+XX 22 条常染色体+X 22条常染色体+Y 22 条常染色体+X
(3) 精子 1︰1
(4)越多
5.(1) 普遍 遗传物质 环境
(2)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割双眼皮
(3)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训练题参考答案:
1.A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AD.抗虫棉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使普通棉花也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棉,属于转基因技术,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D正确。
BC.由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分析,棉花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这种技术实现了不同种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BC正确。
故选A。
2.D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详解】A和a表示控制眼睑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父母是双眼皮,小明是单眼皮,由此可以判断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父母是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Aa。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小刚单眼皮的基因来自父母,小刚父母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75%。
性别遗传图为:
小刚父母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的概率是75%×50%=37.5%。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A.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因此该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A正确。
B.从图中看出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B正确。
C.人类的染色体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C正确。
D.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为性染色体, 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基本单位。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基因,不是性状,A错误。
B.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B正确。
C.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a),AA或Aa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A,一个是隐性a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其基因组成为Aa,C错误。
D.基因组成是Aa的,虽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并没有受A(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同理b也一样,D错误。
故选B。
5.A
【分析】1.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若亲本为纯合子,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F1为显性杂合体,因此根据题干信息判断:非卷耳是显性性状,卷耳是隐性性状。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详解】A.若用A、a是显、隐基因。故子二代非卷耳猫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是AA、Aa,A错误。
B.因卷耳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时,故亲代纯种卷耳猫与子二代卷耳猫基因组成相同,B正确。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故卷耳和非卷耳是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正确。
故选A。
6.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人的有耳垂(E)和无耳垂(e)是一对相对性状”,则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EE或Ee,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ee。
【详解】A.图中遗传图解为:

从遗传图解看出,父母均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都是E和e,A正确。
B.从遗传图解看出,父母双方的基因是通过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B正确。
C.从遗传图解看出,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子代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EE或Ee;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子代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ee,C正确。
D.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夫妇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几率是25%,而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都是50%,因此这对夫妇生一个无耳垂女孩的几率是25%×50%=12.5%,而不是25%,D错误。
故选D。
7.B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再通过生殖细胞将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一对XY,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X和Y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因此男性的精子中可能含有X或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X,在形成卵细胞时,卵细胞可以获得其中一条X染色体,因此女性的卵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
【详解】A.含有一条X染色体的细胞可能是精子,也可能是卵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含有一条Y染色体的细胞应为精子,是父子间基因传递的桥梁,B符合题意。
C.该细胞中含一对XX,是女性的体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该细胞中含一对XY,是男性的体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并诱导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结合图示可知,抗虫烟草用烟草细胞培育成的,因此抗虫烟草的培育用到了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抗虫基因本质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D.抗虫烟草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使普通烟草也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抗虫烟草培育成功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该实例表明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C正确,D错误。
故选D。
9.C
【分析】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
【详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所以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条。 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1)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详解】A.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A错误。
B.可根据实验一判断黄果为隐性性状,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二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
CD.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红果和黄果的基因。实验一中子代出现黄果(aa),则亲代红果都是杂合子(Aa),子代的红果既有杂合子(Aa),也有纯合子(AA);实验三中子代也出现黄果(aa),则亲代红果是杂合子(Aa),和黄果(aa)杂交,子代红果一定是杂合子(Aa)。故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若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Aa)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aa),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
【详解】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对于整个生物界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常,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结合题图可知,图中的序号1、2、3依次表示:染色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马的体细胞中有64条染色体,则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2条,肌肉细胞属于体细胞,有64条染色体。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呈线性排列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详解】A.通常,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变成了成单存在,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半,再通过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中数目,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结合题图可知,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B正确。
CD.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而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CD错误。
故选B。
14.C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将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属于无性繁殖。
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试管婴儿涉及到的技术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转基因技术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
【详解】A.克隆羊“多莉”的培育利用了核移植、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
B.“试管婴儿”的培育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胰岛素的生产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胰岛素的过程包括:①获得人类胰岛素的基因,②将人类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③将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④重组质粒上的人类胰岛素的基因会在大肠杆菌生活时进行表达,合成胰岛素,⑤人工大规模培养大肠杆菌,在发酵液中提取胰岛素。C正确。
D.太空椒是太空特殊环境诱发了基因突变,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ABD.黄色豌豆的后代出现绿色豌豆、有耳垂的夫妇生的无耳垂的孩子、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整容后形成的高鼻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16.C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可知,正常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或Aa),患白化病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该正常夫妇的基因组成含有a基因,是Aa,而白化病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而“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和“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由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图可知:③染色体是由②蛋白质和①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①DNA分布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在DNA(成双螺旋状)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
B.③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①DNA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①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一条③染色体上通常含有1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18.C
【分析】(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人肝脏细胞属于体细胞,故其细胞核内有X染色体;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细胞内没有X染色体;人精子属于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为X或Y染色体,A错误。
B.单纯的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而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使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就可以遗传,B错误。
C.受精卵由于其含有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将来发育成男性和女性,若为男性受精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Y;若为女性受精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X,C正确。
D.细菌产生的变异有的利于抵抗药物,有的不利于抵抗药物,因此耐药性变异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D错误。
故选C。
19.D
【分析】受精完成后,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豌豆豆荚是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基因未发生改变,应该是母体的果皮颜色,即黄色。绿色豌豆(Bb)的精子有两种(含B基因的精子和含b基因的精子),黄色豌豆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b基因)。故受精卵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子叶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第二3号和4号是棕眼,子代6号表现蓝眼,是新出现的性状,说明棕眼是显性性状,蓝眼是隐性性状,可知6号的基因组成为dd,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Dd,故A正确。
B.分析可知,2号的基因组成是dd,必传递一个基因d给子代,5号必有一个D基因控制,基因组成是Dd,而第一代的子代均表现棕眼,可知1号棕眼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分析可知,1号和5号的基因组成一定不相同,故B错误。
C.亲代的基因一半传递给子代,所以2号控制蓝眼的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后代,故C正确。
D.通过A项的分析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人体的性别遗传如图所示:

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都是D,他们再生育一个棕眼孩子的概率是3/4,生育儿子的概率是1/2,生育棕眼儿子的概率是3/4×1/2=3/8,故D正确。
故选B。
21.A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因此,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胎儿的性别由参与受精的精子类型决定,A错误。
B.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B正确。
C.青春期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C正确。
D.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完成受精的场所,D正确。
故选A。
22.D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子女成对的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
【详解】A.男孩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A错误。
B.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卵细胞中含有一条X染色体,B错误。
CD.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只有X。生男生女取决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X或Y,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B
【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详解】A.一对白兔交配后,产下2只白兔和1只黑兔。黑兔是亲代没有的性状,因此黑色是隐性性状,A错误。
B.黑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且亲代白兔是杂合体,即基因组成为Aa,B正确。
C.黑色是隐性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即黑兔基因组成为aa,C错误。
D.后代白兔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也有可能是AA,D错误。
遗传图谱如下:

故选B。
24.C
【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根据题干的遗传规律(亲代:有酒窝×有酒窝,孩子:无酒窝),可推知有酒窝是显性性状(不妨设基因组成为BB或Bb),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孩子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有酒窝父母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

有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出现有酒窝和无酒窝的比例为3: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75%。
故选C。
25.A
【分析】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详解】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卵细胞(或极体)中。因此,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可见,正常卵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D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精子中含X或Y染色体,故A不符合题意。
B.肝细胞属于体细胞,其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Y,故B不符合题意。
C.卵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含有性染色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7.D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已知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则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
【详解】A.大熊猫的正常和白化这一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遗传学上将它们称为相对性状,A正确。
B.根据遗传图分析,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的白色的大熊猫,表明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B正确。
C.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一对表现正常的普通大熊猫生有一个白化病的大熊猫,说明亲代大熊猫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亲代基因均为Aa,C正确。
D.亲代基因分别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75%,D错误。
故选D。
28.A
【分析】(1)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2)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详解】A.AA表示的显性性状与aa表示的隐性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Aa表示的显性性状与AA表示的显性性状是同一性状的相同表现形式,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
C.aa与BB表示的不是同一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Bb与aa表示的不是同一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29.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熊猫的性染色体的组成。
【详解】“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和人相同”,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其中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所以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XX,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0.A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长翅雌蝇(基因组成为Aa)与残翅雄蝇(基因组成为aa)交配,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它们产生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1.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是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A正确。
BCD.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表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父母遗传给无耳垂(aa)孩子的基因一定是a,父母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若再生一个孩子则有耳垂的概率是75%,无耳垂概率是25%,说明不一定是有耳垂,故BC正确,D错误。
故选D。
32.C
【分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详解】A.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正确。
B.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可能是X或Y,C错误。
D.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D正确。
故选C。
33.A
【分析】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A.白化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其发病率,A正确。
BCD.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BCD错误。
故选A。
34.D
【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2)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详解】A.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卵细胞中有1条性染色体,A错误。
B.形成精子时,成对的性染色体XY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形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如果是女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C错误。
D.人类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是22对,性染色体是1对,如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女性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D正确。
故选D。
35.D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A.①、②号患病,③、⑥号正常,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亨廷顿病家族遗传图解可以推断:该遗传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A正确。
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①、②号患病,③、⑥号正常,因此根据亨廷顿病家族遗传图解可以推断①②的基因组成都是Aa,B正确。
C.享廷顿病是是一种显性遗传病,③正常,因此③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C正确。
D.①②的基因组成都是Aa,④⑤号患病,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遗传图解如下:

图中患病的共有6人,④⑤号患病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图中基因组成为Aa不一定是6人,D错误。
故选D。
36.D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①表示细胞核,②表示染色体,③表示DNA,④表示基因。
【详解】A.细胞核中储存着大量遗传信息,具有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作用,故A正确。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②表示染色体,故B正确。
C.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C正确。
D.人不同组织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D。
37.D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某些遗传基因、性状,从而改良动植物品种,A正确。
B.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见,转基因棉花也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B正确。
C.该研究是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因此使用了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C正确。
D.含有拟南芥DNA分子片段的棉花受精卵,会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因此,这段DNA会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也能遗传给子代,D错误。
故选D。
38.C
【分析】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基因。
【详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所以②是DNA,A错误。
B.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①是性状,B错误。
C.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即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所以③是细胞核,C正确。
D.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D错误。
故选C。
39.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 性染色体,共23对,组成为44条+XY;精子的染色体数目 是体细胞中的一半,组成为22条+X、22条+ Y。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0.(1) 性状/相对性状 基因
(2) 三 高茎
(3) RR或Rr 25%
(4)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形态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基因决定性状。
(2)第三组的子代中出现亲代没有性状矮茎,因此,根据表中第三组的遗传性状统计结果,可推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3)若用R和r分别表示豌豆茎长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高茎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矮茎的基因组成是rr。第三组亲代高茎遗传给子代矮茎(rr)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可知,第三组中子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子代中矮茎的可能性25%。
(4)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的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41.(1)三
(2)100
(3)④⑤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可遗传
【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详解】(1)根据杂交组合三,亲代红果产生了子代的黄果,证明黄果为隐性性状,红果为显性性状。
(2)杂交组合一中的黄果是隐性性状,基因为bb,则亲代红果的基因为Bb,后代中红果的基因为Bb,故子代中含有隐性基因个体的数量为51+49=100。遗传图解如下:

(3)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其成对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杂交组合三中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Bb,能产生含B基因的生殖细胞和含b基因的生殖细胞。故④和⑤符合题意。
故选④⑤。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人到普通番茄中,经过培育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状的转基因番茄,这说明了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由普通番茄培育成抗虫番茄改变了基因,属于可遗传变异。
42.(1) 相对性状 变异
(2) 隐性 Dd 2/3
(3) 1/4/25% XY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4.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
5.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称为XY染色体。
【详解】(1)人的肤色正常和肤色白化是人肤色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1号、2号肤色正常生了患白化病的5号和7号,是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2)若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1号、2号肤色正常生了患白化病的5号和7号,肤色白化是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dd控制,亲代(1号、2号)肤色正常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即Dd。即亲代:Dd×Dd→子代:1DD、2Dd、1dd,子代基因型DD、Dd的表现是正常的,则6号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2/3。
(3)3号是白化病患者,基因型是dd,他必定遗传一个基因d给子代8号,则子代8号的基因型是Dd。7号是是白化病患者,基因型是dd,则亲代:Dd×dd→子代:1Dd、1dd,则子代出现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2,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各50%,7号与8号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计划要生一个孩子。爸爸的愿望是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理论上爸爸愿望实现的概率为1/2×1/2=1/4。正常人体的细胞中,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43.(1) DD或者Dd 隐性
(2) 3条常染色体+X 染色体
(3)DNA
(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二种性状,而所有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所以,根据遗传规律(亲代:高茎×矮茎→所有子一代:高茎),可推知高茎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矮茎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符合该遗传规律的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用子一代(Dd)自交,子二代基因组成有:25%的DD(高茎)、50%的Dd(高茎)、25%的dd(矮茎)。
(2)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雄性果蝇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条常染色体+X。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由此说明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4)由题意可知,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4.(1) 相对 可遗传
(2)大豆叶中的叶绿素不易分解,同时根的固氮能力也更强,蛋白质含量较高;
(3) 三/四 四/三 隐性 RR/Rr Rr/RR 选取一只性状为滞绿的个体与该非滞绿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代表现为全部是非滞绿,则该个体的基因组成为RR;若杂交后代表现为非滞绿:滞绿≈1:1(或出现一定比例的滞绿),则该个体基因组成为Rr。
(4)杂交育种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从遗传学上看,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用某种射线照射普通大豆,结果在子代的遗传物质中发现了滞绿突变,培育出滞绿大豆。可见,滞绿这一性状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与普通大豆种子相比,滞绿大豆种子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原因是大豆叶中的叶绿素不易分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根的固氮能力也更强,蛋白质含量较高。
(3)①确定相对性状显隐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和自交法。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因此,由表中所示第三组或第四组的实验结果,可知非滞绿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或Rr),滞绿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第四组中,滞绿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是rr,一个r基因来自父方,一个r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非滞绿亲代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第四组子一代中非滞绿个体的基因组成为RR或Rr。
②为确定某非滞绿个体基因组成是RR还是Rr,需要用滞绿个体(rr)与其杂交,若后代全表现为非滞绿,说明该个体的基因组成中没有r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RR;若其后代既有非滞绿又有滞绿(rr),说明该个体的基因组成中有r基因,则其基因组成为Rr。所以,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是:选取一只性状为滞绿的个体与该非滞绿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代表现为全部是非滞绿,则该个体的基因组成为RR;若杂交后代表现为非滞绿:滞绿≈1:1(或出现一定比例的滞绿),则该个体基因组成为Rr。
(4)与普通大豆相比,滞绿大豆的产量有一定提升。若要进一步培育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可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5.(1)变异
(2)输卵管
(3) aa 12.5%/1/8
(4)22条+Y
(5)不能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该女孩与这对夫妇的外貌特征存在差异,这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生命发育的起点。
(3)父亲、母亲为双眼皮,女孩为单眼皮,则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女孩的基因型为aa,父母的基因型都为Aa,遗传图解如下:

生女孩的几率为50%,生育单眼皮女孩的几率为1/4×1/2=1/8。
(4)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如果生育的是男孩,则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条+Y。
(5)若母亲实施了有酒窝美容手术,这位母亲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这种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46.(1)隐性
(2) 变异 不定向
(3)37.5%/3/8
(4)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是
(6)②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详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中,5、6均为右利手,小豪左利手(惯用左手),表明左利手(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右利手是显性性状。因此,由图中“5×6→小豪”信息可以判断,左利手(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若控制右利手、左利手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小豪左利手的基因组成bb,5和6遗传给小豪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5和6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谱如下图所示: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小豪是“左撇子”,其父母却是右利手,这是亲子间的差异性,所以这在遗传学上属于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从(1)中遗传图解看出,他们再生一个右利手孩子的概率为75%。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各50%,所以小豪父母再生一个右利手女孩的概率为75%×50%=37.5%。
(4)若小豪(bb)将来与左利手女子(基因组成为bb)结婚,后代的基因是bb,表现为左利手,由此可知,已惯用右手的小豪成年后与一惯用左手的女子结婚,正常情况下其后代是“左撇子”。
(5)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知,若小豪通过后天的强化训练,改掉了“左撇子”的习惯,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据(1)遗传图解可见,小豪的父母的基因都是Bb,可见②正确。
47.(1)12条
(2) 甲 显性
(3)dd、dd
(4) 651 1/3
(5)能
【分析】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4.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1)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通常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2)根据组别甲,父本为高秆,母本为矮秆,杂交后,子代全部为高秆,可判断出高秆是显性性状。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
(3)根据组别甲知矮秆为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组成为dd。组别乙的父本和母本都是矮秆,那么它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
(4)根据组别甲知矮秆为隐性性状,虽然甲组子代没有表现隐性性状,但必带有母本的隐性基因d,因此其基因组成是Dd。组别丙的子代遗传图解如下:

若组别丙的子代总数为868株,根据遗传规律推算,理论上数据m为868×75%=651株,m中与组别甲的父本基因组成(DD)相同的概率三分之一。
(5)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野生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杂交水稻培育出耐盐碱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海水稻,这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变异能遗传,原因是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48.(1)相对性状
(2)75%
(3)aa
(4)X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若用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决定白化病的基因,则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
【详解】(1)大熊猫体色的正常与“白化”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
(2)根据遗传图分析,亲代均是正常大熊猫,而子代出现了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的白色的大熊猫,表明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a用表示,一对表现正常的普通大熊猫生有一个白化病的大熊猫,说明亲代大熊猫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亲代基因分别为Aa、Aa,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可知,图中子代性状表现为正常的大熊猫的概率是75%。
(3)由上图遗传图可知,图中子代性状表现为“白化”的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和人相同,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传给子代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Y。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