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课 课件(共53张PPT)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课 课件(共53张PPT)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章末复习
习 题 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 态 变 化
知识结构
物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熔化和凝固
温度
定义
摄氏温度
温度计
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
晶体与非晶体特点
升华
凝华
熔化
凝固
定义
吸热
定义
放热
汽化
液化
方式
吸热
蒸发
沸腾
方式
放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重点回顾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它是利用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 ℃, 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
物体冷热程度
温度计
热胀冷缩
冰水混合物
沸水
100
温度和温度计
重点回顾
3.温度计正确的使用及读数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和 。
(2)测量时,应将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3)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4)记录结果时,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量程
分度值
温度计的玻璃泡
容器底
容器壁
不能
稳定
相平
数值
单位
重点回顾
4.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 及体温计的区别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原理 液体的____________ 量程 -20℃~110℃ -30℃ ~50℃ 35℃ ~42℃
用途 测量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分度值 1℃ 0.1℃
构造 玻璃泡上都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 方法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 被测物体读数 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 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到 35℃ 刻度处以下
热胀冷缩
不能 

典例精析
例1 温度计、体温计的分度值及读数:
(1)图1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 和 ;
(2)图2所示是体温计,其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 和 ;
(3)若用图2所示体温计未甩一下就直接测一个体温为38 ℃的人,则示数是 。
1 ℃
66 ℃
0.1 ℃
38.5 ℃
38.5 ℃
图1
图2
分度值:1℃
由下往上数字变大,表示示数在0 ℃以上
对应读数:66℃
分度值:0.1℃
对应读数:38.5℃
如果不甩一下,直接测量人体的体温,若人的实际体温高于原示数,则测量准确;若人的实际体温低于原示数,则所测体温等于原示数。
重点回顾
物态变化 初态 末态 吸、放热 举例
熔化 固 _____ 吸 冰雪消融、铁块变成铁水凝固
凝固 _____ 固 _____ 滴水成冰、铁水铸钢件、屋檐冰凌的形成
汽化 液 _____ 吸 吸洒水的地面变干、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额头上擦酒精降温




六种物态变化
液化 _____ 液 _____ 露的形成、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
眼镜片变模糊
升华 固 _____ 吸 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
固体清新剂消失
凝华 _____ 固 _____ 霜的形成、冰箱的内侧壁形成的白色小冰晶





典例精析
例2.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典例精析
例3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如图甲),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乙)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形成的
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
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
A


由壶内冒出的高温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易错警示】白气和水蒸气的区别:“白气”和水蒸气是水的两种状态,水蒸气是气态,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白气”是液态,“白气”现象的实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典例精析
例4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表示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
温度低于室内,高于室外
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水滴,所以“雾”会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冰晶,所以“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方法小结】判断“雾”或“冰花”出现在内外侧的方法:液化和凝华的发生条件都需要遇冷,即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因此“雾”或“窗花”都会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重点回顾
种类 晶体 非晶体
举例 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 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熔化 熔点 有 无
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
熔化 特点 AB段持续吸热,温度______,为固态; 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结束; BC段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 为固液共存态,熔点为T ℃; CD段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为液态 。 整个过程持续________热量,温度持续______ 。
升高
升高
不变
吸收
升高
重点回顾
种类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凝固点 有 无
图像
凝固 特点 DC段持续放热,温度________,为液态; C点开始凝固,B点凝固结束; CB段持续放热,,温度________,为固液共存态,凝固点为T ℃; BA段持续放热,温度________,为固态。 整个过程持续_______热量,温度不断_______ 。
降低
不变
降低
降低
放出
典例精析
例5.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
吸热
80
晶体
加热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判断此物质为晶体,则对应的熔化温度为熔点;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重点回顾
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______ 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在______温度下 达到______,持续吸热
剧烈程度 ______的汽化现象 ______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________和________ 供热快慢、气压高低
温度变化 / 温度______、吸收热量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表面
内部
表面
任何
沸点
微弱
剧烈
表面积
温度
不变
两种汽化方式
典例精析
例6.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D
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
达到酒精的沸点,且大烧杯里水的温度高于酒精的沸点,酒精能够继续吸热,所以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典例精析
例7. 下列各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的是(  )
A.同样擦在两只手上的酒精,用嘴吹其中一只手、这只手上的酒精干得快
B.喷洒在阳光下的水比放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
C.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
D.同样的容器装有等量的水放在同处,其中盛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
D
改变了空气的流动速度
同时改变了液体温度和液体表面积
改变了液体表面积
只改变了液体温度
【关键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的流动速度等,要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我们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其它的条件相同。
重点回顾
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设计和进行实验】
1. 实验主要器材的使用及作用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 。
(2)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 。
(3)温度计的作用:测量物质熔化时的温度。
(4)秒表的作用:测量物质熔化所需的时间。
(5)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物体 。
(6)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 。
自下而上
温度计
秒表
受热均匀
受热均匀
重点实验突破
重点回顾
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选用较 的固体颗粒:①固体小颗粒更易受热均匀;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能与小颗粒更充分接触,测得温度更准确。
(2)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①试管中所装物质不能 烧杯中的液面;② 接触烧杯底或侧壁。
(3)水浴法加热的优点:①使被加热的物质 ;②被加热的物质温度上升较 ,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4)酒精灯要用 焰加热,熄灭酒精灯时不能吹灭,最好盖上2次灯盖。

高于
不能
受热均匀


重点实验突破
重点回顾
3.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
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及记录不同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4. 实验表格的设计及数据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海波温度/℃
石蜡温度/℃
重点实验突破
重点回顾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6. 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温度 时间图像
7. 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
(1)确定熔点、熔化时间:加热过程中有一段时间(t1~t2)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 ;熔化时间为 。
(2)确定晶体、非晶体:晶体 固定熔化温度,非晶体 固定熔化温度。
(3)判断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熔化前为 态、熔化时为 态、熔化完成后为 态。
(4)物体熔化后温度变化:温度 。
熔点
t2-t1



固液共存

继续升高
重点实验突破
重点回顾
【交流与反思】
8. 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的原因:水的温度 晶体的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热。
9. 烧杯口“白气”: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
实验结论:①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③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高于
液化
重点实验突破
典例精析
例8. 如图甲、乙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丁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
(1)除图甲、乙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
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________。
(2)如图,甲、乙两种实验装置中,应
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
来进行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搅拌棒

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
且升温较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会导致局部受热不均匀
典例精析
(3)安装乙图装置时,应先确定________(选填
“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
(4)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
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
数如图丙所示,读取示数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_
(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
(5)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热胀
冷缩
铁圈A
2.2
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碎冰中,不能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典例精析
(6)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试管内冰的_______,并记录________和加热时间。
(7)根据图丁可知,冰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
(8)由图丁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
状态
4
温度
不变
BC
熔化过程
开始熔化
完全熔化
重点回顾
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主要器材的使用及作用
(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 。
(2)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3)覆盖纸板的作用: 热量损失或 加热时间。
(4)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 。
2.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温度。
自下而上
减少
缩短
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重点回顾
3.实验表格的设计及数据记录
4.探究水沸腾时需要吸热的操作
移走酒精灯或停止加热,过一会儿,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6. 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
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为水的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
沸点
重点回顾
【交流与反思】
7. 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
沸腾前:气泡较 ,且上 下 ;沸腾时:气泡较 ,且上 下 。
8. 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
石棉网温度 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
9. 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① 实验所用水的质量;
②可用初温较 的水进行实验等。
10. 烧杯口“白气”: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






高于
减少

液化
重点回顾
11. 水的沸点低于100 ℃,说明当地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12. 将装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倒置,浇上冷水,水又重新沸腾的原因:浇冷水,温度降低,瓶内气压降低,导致水的沸点 。
13. 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水蒸气产生,100 ℃水蒸气比100℃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 。
14. 用炉火炖汤,沸腾后调为小火的道理: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 ,温度 。
低于
降低
水蒸气液化时需要放热
吸热
不变
典例精析
例9. 甲组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表1
(2)如图1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1) 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 ,再认清的 。由表1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图1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应满足凝固点低于待测温度,熔点高于待测温度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温度计管壁上
量程
分度值
水银
典例剖析
(3)实验中甲组同学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快些,请你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始时,甲组同学所用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测出的水温将偏 (
填“高”或“低”)。
(5)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甲组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填“高”或“低”)。
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
初温或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


影响水沸腾快慢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酒精灯火焰大小等
容器底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温度计在读数时不能将其从液体中取出,这样会导致温度偏低
典例精析
(6)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见表2),1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丽丽第 min时的记录数据明显有误。
89
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85 91 87 99 99 99
表2
图2
图3
89
典例精析
(7)由表中数据可发现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的。由表可知,加热了 min水开始沸腾,甲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是 ℃。
(8)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无质量问题,而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却并没有达到100 ℃,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
4
99
当时周围的大气压
小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85 91 87 99 99 99
表2
89
(9)甲组同学得出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10)丽丽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
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4甲、乙所示,则图
(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答出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或水能继续吸热也可)

图4
沸腾前,气泡较少,且上小下大;沸腾时,气泡较多,且上大下小。
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知识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作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温度计上标有字母“℃”,表示这个温度计所测出的温度单位是“℃”. 温度计甲液柱的表面在0刻度的上方,温度计的示数为2.4℃,读作2.4摄氏度;温度计乙液柱的表面在0刻度的下方,温度计的示数为-1.8℃,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
2.4摄氏度
2.4℃
-1.8℃
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
考点训练
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拌棒、停表、温度计、水.
考点训练
(1)图乙是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
解析:图乙的熔化图象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冰,蜡是非晶体;温度计的示数为52℃;固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52
考点训练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吸收
考点训练
知识点三
汽化和液化
3.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记述了一个创造了赤着脚在650℃的燃烧着的一堆长木炭上步行了约7.5米的世界之最“纪录”.他创下了这个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考点训练
解析:本题综合汽化和热学有关知识(如热的不良导体等)来进行发散思维.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迅速汽化,立即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气层.由于气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板将起到绝热防护作用,行走中脚上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补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如果脚底下还沾上了一层炭灰(未汽化完的汗水成为调和剂),将使表演者能多走上几步.这里关键是表演者要有足够的汗水和不让保护层失效,所以只能是轻轻地一步一步走.因为跳跃、踮着脚走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汗水,且容易使脚陷进炭火,从而使保护层失效.
考点训练
知识点三
汽化和液化
3.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记述了一个创造了赤着脚在650℃的燃烧着的一堆长木炭上步行了约7.5米的世界之最“纪录”.他创下了这个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C
考点训练
4.夏天,在开空调的房间的玻璃窗上会有水滴,则水滴在玻璃的( )
A.内侧 B.外侧
C.内侧和外侧都有 D.无法确定水滴在哪侧
解析: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内的温度应比室外低,窗玻璃的温度也应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则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会放热而液化成小水滴,故小水滴应在玻璃的外侧.
B
考点训练
蒸发和沸腾
知识点四
5.如图所示,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的气球,然后摆动气球或给气球扇风,会观察到气球的体积明显缩小.请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答案:增大酒精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温度降低,使气球内气体体积减小.
考点训练
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本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正确、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温度
B
A
(3)如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
此时的水温是____℃;
85
考点训练
(4)如图丙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图.
C
考点训练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五
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是重要措施之一.
考点训练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干冰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吸热还是放热
干冰升华吸热
课堂练习
1.(1)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1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 ,水的温度是 ℃。
(2)如图2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3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到 ℃,它的分度值是 ℃,所测患者的体温是 ℃。

42
-8 ℃
液体的热胀冷缩
42
0.1
37.1
图1
图2
图3
课堂练习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B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是某餐厅推出的创意冰镇菜,白雾缭绕。白雾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现象相同(  )
A.樟脑丸变小
B.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草叶上出现露珠
D.冰箱内出现霜
C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判断此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t=1min起经过____min后该物质完全变为固态,在这个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不变
2
晶体
课堂练习
5.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铁圈
课堂练习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液化
98
不变
水的质量偏大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同步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