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登高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登高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 《登高》 课型 新授 编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4、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自主学习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成为“李杜”,他也被后人成为“诗圣”。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流寓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乘时而起,互相争夺底盘。杜甫本人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前往夔州。在夔州期间写下了这首《登高》。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今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这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其实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
而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它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从字数上可分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合作探究案
1.首联、颔联共选取了几种意象
风、 天、 猿、 渚、 沙、鸟 、落木 、长江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风急: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高: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哀猿: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清渚白沙: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飞鸟: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以鸟自况,孤独无依
3.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夔州三峡秋季的景物,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意象。这对于飘零流落在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有阔大胸襟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人之渺小!
前四句重在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手法是什么?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无尽悲凉之情。
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6.罗大经认为此诗有八悲,曲尽人生之悲怀,一悲:万里,地之远也;二悲:秋,时之惨也;三悲:作客,羁旅也;四悲:常作客,久旅也;五悲:百年,迟暮也;
六悲:多病,衰集也;七悲:台,高迥处也;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你认为诗人为何而悲?
离家万里,漂泊他乡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艰难: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课后巩固案
1.杜甫《登高》中“ , 。”一联,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2.杜甫《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 , 。”
3.杜甫《登高》一诗的主旨句是“ , 。”
4.杜甫《登高》中“ , 。”两句融情于景,不仅描写了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杜甫《登高》中“ , 。”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无限深沉悲秋的情感。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7.杜甫《登高》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国难家恨苦痛于心的悲愤之情。
8. “ , 。”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是实写也是虚写,极力渲染了浓重的悲秋情结。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