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9-2永遇乐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9-2永遇乐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无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型 新授 编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辛弃疾在词创作上的成就。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雄浑壮阔的意境美和豁达豪迈的精神气概。 3.理解作者通过典故来抒发的壮志难酬、抨击投降派等情感。4.掌握运用典故、借古抒怀等表现手法。
自主学习案
作者简介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词中名句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题冷泉亭》)
(6)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写作背景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5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合作探究案
1.本首词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
写到的历史人物有:孙权、刘裕、南朝宋文帝、拓跋焘、廉颇。
历史事件有:孙权始置京口,刘裕起兵北伐,霍去病出击匈奴,宋文帝北伐失败,拓跋焘建立行宫,赵王使者探望廉颇。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3.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古讽今,告诫当今统治者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对追求享受、草率从事的行为的批判。
4.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拓跋焘建立行宫,“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作者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空有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抒发了自己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哀与愤慨。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一是表白决心。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虽然年已老,仍能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
三是抒写忧虑。廉颇赫赫战功,受奸人陷害,离乡背井,报国无门。
课后巩固案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不禁发出感叹:“ , 。”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将传说中英雄刘裕的故居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