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长 度 和时 间的 测 量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观察与思考 中心圆大小一样吗? 新课导入 紫色的线弯了吗? 橙色的线段哪段长?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靠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观察与思考 新课导入 0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重难点) 02 0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cm 1 dm 1 m 国际单位:米,符号m。 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 知识讲解 某人高???1.67( ? ) 头发丝直径约??0.07( ? ? ? ) 一层楼房高约??30( ? ? ? ?) 地球半径约??6400( ? ? ? ? ) 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3( ? ? ? )? 钢笔长约?0.15( ? ? ?) 一些常见的长度 km m dm mm m m 知识讲解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km m dm cm mm nm μm 10 10 10 知识讲解 纳米 10-1 10-1 10-1 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 先“换” 后“算” 物理量的原数字不变,原单位与换用单位之间进行等量代换 将各物理量单位前的数字进行化简运算 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知识讲解 m mm μm nm 每下一级乘103 m dm cm mm 每下一级乘10 大 小 ×倍数 km 长度单位换算方法归纳 知识讲解 ÷÷倍数 国际单位制 我国过去采用“尺”; 交流不方便! 知识讲解 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 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 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 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 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 C 例题讲解 例2: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_____ (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____nm。 cm 90 解析: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 1.6 m=160 cm;9×10-8m=9×10-8×109 nm=90 nm。 例题讲解 1. 12.56cm= m= m 12.56×10-2 0.1256 2. 314μm= m= cm = cm 314×10-6 314×10-6×102 0.0314 课堂练习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认识刻度尺 知识讲解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认识刻度尺 知识讲解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 0--8cm 1mm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它的量程是多少? 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0 1 2 3 4 5 6 7 8 cm 认识刻度尺 知识讲解 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等。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知识讲解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也可选取某一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 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正确使用刻度尺 知识讲解 图示中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哪个是正确的? 正确使用刻度尺 知识讲解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丙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使用刻度尺 知识讲解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正确使用刻度尺 知识讲解 总结为四个字:选、放、读、记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知识讲解 正确使用刻度尺 实验:刻度尺的使用 演示实验 例3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5.50cm 8.30cm~8.32cm 金属片的长度约为2.80cm~2.82cm D 例题讲解 3.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mm 2.12cm 课堂练习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知识讲解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2.相互配合法(卡测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知识讲解 3.化曲为直法(等效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4.化直为曲法(等效替代法) 例如用已知周常的自行车轮测量马路的长度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知识讲解 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问: 1 h = s 3600 时间的单位 知识讲解 古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及工具 沙 漏 日 晷 漏壶(漏刻) 测量时间的工具 知识讲解 现代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知识讲解 测量时间的工具 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 结果=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先读小盘,再读大盘。 机械停表 知识讲解 实验:机械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演示实验 4.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 。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30s 0.1s 15min 30s(或0.5min) 9min38.4s 课堂练习 (一)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就叫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误差 知识讲解 (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3.误差不是错误: 知识讲解 误差 例4.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自己拳宽的几次数据分别为:9.16cm、9.17cm、9.18cm、9.10cm,则其最终的测量结果是________cm。 9.17 解析:9.10cm的估读位与其他选项差距过大,为错误读数,去掉错误数据后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结果= 9.16+9.17+9.183 cm= 9.17cm ? 例题讲解 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方法越先进,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B 课堂练习 6.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哪种规格的尺最合适(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解析:由于人的身体长度不超过3m,而且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dm,所以选量程为3m、分度值为1mm的尺最合适. A 课堂练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单位:m、k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单位:s、h、min等 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课堂小结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