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静女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 《静女》 课型 新授 编号
学习目标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2.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自主学习案
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疏通课文:
静女( 贞静娴雅之女 )其姝( 容颜美丽 ),俟( 等待 )我于城隅。爱( 同通“薆”:隐藏 )而不见, 搔首踟蹰( 徘徊不定 )。
静女其娈( 面目姣好 ),贻( 赠送 )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 “说”通“悦”:喜爱 、 怿:喜爱 )女( “女”通“汝”:你的 )美。
自牧归( “归”通“馈”:馈赠 )荑(草名 ),洵( 实在,真的 )美且异( 特殊 )。匪(非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合作探究案
读准字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踟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
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彤管”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3.“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4、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第一章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第二章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5.从约会的场景中,分析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
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
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
6.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
 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课外拓展
昼居池上亭独吟①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②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中央,出任苏州刺史。②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③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夏日的午后,树阴繁密,环境恬静幽雅,诗人独自来到池中的亭子上吟诗。
B.在池亭上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诗人得到了积极的启示。
C.诗人虽然遭到排挤,却不甘沉沦,借饮酒来调适精神,用抚琴来调养性情。
D.颔联和颈联有虚有实,有形有神,写出了诗人美好高雅的情趣,耐人寻味。
答案:B(“闲想鹤仪形”,不是看到的景象)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适
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②,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拾遗:即杜甫。②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此时,高适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
11.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故乡”是说杜甫,也是说诗人,一个“思”字将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结起来。
B.梅花开满枝条,让人空自断肠,这“断肠”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同。
C.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
D.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闲散自适,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
答案:D项,D项是对诗歌后六句的理解。“岂知书剑老风尘”意为“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有无奈有愤激。D项认为此句“慷慨豪迈”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