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鹊桥仙 导学案—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 《鹊桥仙》 课型 新授 编号
学习目标 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品味诗歌精练传神的语言,感受诗中优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赏析诗歌独特的修辞,以及利用传说故事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案
民俗知识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他长于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
写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相识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位女子的思念。
借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题目注解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因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通常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
合作探究案
1.请问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聚会,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
下阕写离别,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2.这首词是如何利用神话传说表现主题的?
此词借写牛郎、织女这个人所共知的传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爱情观,构思极为巧妙,表达极为自然。
字面上,处处写写天,句句写牛郎织女,而市级上句句写人间,写人间的真情,于传统题材中翻出新意,主题健康,格调爽朗,而又深感余味不尽,颇受启迪。
3.这首词的修辞特点有哪些?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4.这首词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词中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故事,热情讴歌了真挚不渝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金石般的警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即“两情”“久长”。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便是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历久弥深,远远胜过只追求朝夕不离的庸俗爱情。
课后练习
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2.阅读俄国作家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1)~(4)题。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什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详!
(1)本诗中诗人用的自我形象是()
A.大海
B.帆
C.波涛
D.风暴
(2)对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反衬“帆”
B.对比“帆”
C.衬托“帆”
D.暗衬“帆”
(3)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个人的
B.大众的
C.事业成功
D.反语,实指灾祸
(4)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B.不得已而背井离乡的乡愁
C.迷惘忧伤,逃避现实
D.渴望自由,呼唤斗争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 为什么
答案:不行。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量词小不代表所指事物就小,诗人所选取的四个意象内涵丰富,意义广阔。那么前面意象的宏大与后面修饰语的小巧相互对比。就更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要求很少,而自己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思想,读后,人们自然会被诗人真挚的热情所深深打动。
(2)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示例:音乐美:《乡愁四韵》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构思,音韵和谐,一唱三叹。《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1.答案 D,本诗表达的并不是“悲观意味”,而是对于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2.答案1.B 2.C 3.A 4.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