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4 物质的溶解和溶解度考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考点精要: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注 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典型案例: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1)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______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________是饱和溶液.(2)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________ .【答案】不一定;不一定;浓【解析】(1)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变式1:(2023八上·青田期末)下列可用于表示酒精溶液中酒精分子(酒精分子用“〇”表示)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解答】酒精为溶液,它具有稳定性和均一性,即溶液的各个部位的性质完全相同,那么酒精分子在溶液中分布是均匀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变式2:(2023八上·嘉兴期末)室温时,对100毫升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甲进行如图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③前后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丁溶液C.乙、丁溶液一定饱和,丙溶液一定不饱和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属于浓溶液【答案】B【解析】(1)根据氯化钠晶体的质量变化确定它的溶解度变化;(2)溶质质量分数=;(3)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4)根据溶质质量的多少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中加热后氯化钠晶体质量减少,即溶质质量增大,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大,故A错误;B.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而丁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根据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可知,无论丙是否饱和,丁中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丙中溶质质量分数,故B正确;C.乙和丁中存在未溶的晶体,则它们肯定饱和;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丙不一定饱和,故C错误;D.甲和乙相比,水的质量相同,而乙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乙为浓溶液,故D错误。变式3:(2022八上·长兴月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1)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 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选填“升高"或“降低”)(2)衣服上有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很难去除,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 能力比较弱。(3)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答案】(1)降低 (2)溶解 (3)均一【解析】(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上方气压的减小而减小。(3)溶液的各个位置的性质是相同的,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解答】(1)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降低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选填“升高"或“降低”)(2)衣服上有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很难去除,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弱。(3)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考点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注 意:对于大多数物质都适合以上转化,但石灰水溶液除外(温度相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典型案例:(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后再蒸发一段时间至时间t。这一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判断。【解答】在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之前,虽然水不断蒸发,但是没有晶体析出,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随着水的不断减小,晶体不断析出,即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变式1:(2023八上·嘉兴期末)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答案】B【解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解答】A.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混合物中包含了溶液,正确;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错误;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错误;变式2: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恒温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一般情况加溶质和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要具体分析溶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氢氧化钙A、恒温蒸发溶剂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C、加入一些硝酸钾固体能够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D、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同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所以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所以D选项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变式3:已知30℃时100克水中溶解50克氯化铵恰好达到饱和,30℃时将80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1)计算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成为饱和溶液?【答案】(1)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7%;(2)①设溶质80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的质量为x,解得:x=240g;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400g-240g=160g;②设400g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为y,解得:y=133.3g;需要加氯化铵的质量:133.3g-80g=53.3g。【解析】(1)溶质的质量分数=16.7%;(2)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溶质为8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最后将前后两个溶液质量做差就是蒸发水的质量;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40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最后将前后两个溶质质量做差就是需要加入氯化铵的质量。考点三、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考点精要: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溶解度。(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典型案例:(2022八上·舟山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2)烧杯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序号)【答案】(1)40 (2)a【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从而确定氯化钾的溶解度;(2)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烧杯②③可知,当加入60g氯化钾时,得到溶液质量为140g,此时溶质质量为:140g-100g=40g。因为40g<60g,所以会出现未溶的氯化钾晶体,因此此时达到饱和。因为100g水柱最多溶解氯化钾40g,所以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2)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可知,烧杯①中溶质质量为20g小于40g,为不饱和溶液。而烧杯②和③中溶质质量为40g,则它们都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a变式1:20℃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g。在该温度下,50g 水中放入 20gNaCl,溶解后所得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28.6% C.40% D.30%【答案】A【解析】由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判断50g水中是否可以完全溶解所放入的20g NaCl;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此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g NaCl,则50g水中放入20g NaCl,溶解后所得溶液为NaCl的饱和溶液,则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变式2:(2022·浙江期中)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40.0 45.6 51.5 56.7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1)40℃时, 将 30 g 氯化钾加入到 50 g 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将 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60℃,则升温后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硝酸钾 氯化钾(填“>”“<”或“=”)。【答案】(1)饱和 (2)<【解析】(1)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计算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再与30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40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20g。因为30g>20g,所以所得溶液是饱和的。(2)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溶解度氯化钾>硝酸钾。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当温度升高时二者溶解度都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60℃时,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钾。变式3:(2023八上·长兴期末)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3。(1)图1中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选填 “相等”或“不相等”);(3)图3中M表示的是 物质(选填“甲”或“乙”)【答案】(1)饱和 (2)相等 (3)甲【解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饱和;(2)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溶解度大小,结合图1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1中甲出现未溶的晶体,则甲是饱和溶液;(2)图2中,两种物质全部溶解,此时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则溶液质量相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3)根据图3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则放入相同质量的物质后,首先达到饱和的应该是M。根据图1可知,M表示甲。考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精要:(1)计算公式(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典型案例:(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A.砝码磨损 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答案】(1)4;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2)100(3)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B;C【解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定量称量的方法分析解答。(2)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80g×5%=4g。根据图甲可知,右盘略低,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2)需要用水的质量为:80g-4g=76g,即需要水的体积:;则量取水时,应该选择规格为100毫升的量筒。(3)丙图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砝码磨损时,它的质量会偏小,而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B.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C.按照图乙的方法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故D不合题意。变式1:(2022八上·温州月考)小柯在做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时,将硫酸铜粉末缓缓加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直至形成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可以看到大量蓝色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解度不变 B.溶液质量减小C.溶质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B【解析】(1)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3)根据“析出蓝色晶体”判断;(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根据“冷却到室温,看到蓝色晶体析出”可知,温度降低后,硫酸铜的溶解度减小了,故A错误;当有硫酸铜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小,则溶液质量减小,故B正确,C错误;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变式2:下图是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称量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2)配置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3)配制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答案】(1)3;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2)③①④②⑤(3)D【解答】(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称量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左,那么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因此应该取出适量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放到烧杯内进行溶解,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⑤;(3)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不合题意;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不合题意C.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不合题意;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变式3:(2022八上·临海期中)台风是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1)上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台风能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2)台风、洪灾过后,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用消毒剂。小明要配制2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下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要水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3(2)解:220g×15%=30%×X=110gm水=220g-110g=110gV水=m/ρ水=110g/1g/cm3=110cm3(3)偏小【解析】①降水,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④植物蒸腾,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台风是将海洋的水汽带到陆地,从而导致暴雨天气;溶液的配置,高浓度的溶液配成低溶度,加水稀释,加水的质量=m液后-m液前,所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密度。量筒体积读数时,俯大仰小,大只得是比真实值大,小指的是比真实值小。【解答】(1) 上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台风能加强3水汽输送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3) 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仰视的读数偏小,所以实际相当于多加了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偏小。1.(2023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答案】C【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为乳浊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为乳浊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细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2.(2022八上·瑞安期中)如图是一杯充分搅拌并久置后的糖水,图中甲、乙、丙三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其大小关系是 ( )A.a>b>c B.a【答案】D【解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糖水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甲、乙、丙三处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而A、B、C错误。3.(2023八上·温州期末)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解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故A正确,B、C、D错误。4.(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答案】B【解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解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此时会有氢氧化钙析出,那么溶液变浑浊,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因为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氢氧化钙,则溶质质量减小,而溶剂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5.(2022八上·长兴月考)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他物质都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D【解析】根据对溶液组成,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在海水中,水为溶剂,其中的盐类物质为溶质。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他物质都不能通过淡化膜,即海水中的溶剂质量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A、B、C错误;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6.(2022八上·余杭月考)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饱和氯化铵溶液(有少量晶体未溶解)加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氯化铵溶解度不断增大B.加热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增大C.实验前后溶液中都不能再溶解氯化钠D.加热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始终不变【答案】A【解析】(1)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判断;(2)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对溶解性的认识判断;(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解答】A.加热过程中,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在加热过程中,当氯化铵完全溶解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增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错误;C.在实验过程中,即使氯化铵达到饱和后,也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C错误;D.在加热的过程中,氯化铵不断溶解,则溶质质量不断增大,那么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故D错误。7.(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减少 B.甲试管中未溶解固体的量增加C.乙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未溶解固体的量增加【答案】D【解析】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解答】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试管底部的晶体会溶解,则甲试管里溶液质量增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那么会析出晶体,则乙试管溶液质量减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8.(2023八上·椒江期末)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____。(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答案】(1)A;B (2)均一【解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滴。(2)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解答】(1)食盐和料酒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B符合题意;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滴,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AB。(2)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9.(2023八上·青田期末)“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答案】悬浊液;①④【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则它不稳定,分散质应该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为悬浊液。(2)①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②味精可溶于水,形成溶液;③白糖可溶于水,形成溶液;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⑤肥皂,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不能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那么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为①④。10.(2023八上·嘉兴期末)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出现如图乙现象,则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大于;放热【解析】封闭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则气压越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瓶子内气压增大,即此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11.(2022·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 U 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____ (选填序号)。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生石灰【答案】(1)变浑浊 (2)B【解析】(1)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2)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时,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它溶于水时会放热,导致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知,可以观察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时,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即小试管内加入物质溶解后吸热,故选B。12.(2022八上·衢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1)图中“?”是指 ;(2)20℃时将8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答案】(1)溶剂 (2)27.2【解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解答;(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出20g水中最多溶解的食盐质量,从而计算出溶液质量。【解答】(1)溶液有溶质和溶剂组成,则图中“?”为溶剂。(2)设2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为x,;解得:x=7.2g;那么溶液质量为:20g+7.2g=27.2g。13.某温度下,将40 g食盐放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了36 g食盐,得到136 g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3)将上述溶液分为四等份,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答案】(1)食盐;水 (2)36;100 (3)9;25【解析】(1)一般情况下,由固体液体组成的溶液,固体为溶剂,液体为溶质;(2)溶解的食盐的质量就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解答。【解答】(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2)充分搅拌后溶解了36g食盐,则溶质质量为36g,那么溶剂质量为:136g-36g=100g;(3)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四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都相等,那么每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就是溶质总质量的,即36g×=9g。每份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等于溶剂总质量的,即100g×=25g。14.(2022八上·杭州期中)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A.食盐 B.硫酸铜 C.面粉 D.食用油(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3)将80克M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A (2)C (3)50%【解析】(1)根据物质的颜色和可溶性的知识判断;(2)根据物质溶于水时吸热或放热的知识判断;(3)根据图像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食盐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且为无色,故A符合题意;硫酸铜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但是为蓝色,故B不合题意;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故C不合题意;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A。(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则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则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时几乎不放热不吸热,则溶液温度不变,故选C。(3)根据图片可知,当A点时温度为20℃,此时溶液质量为100g,那么其中溶质质量为:100g-50g=50g,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5.(2022八上·余杭月考)下表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A 13.3 31.6 63.9 110 169 246B 35.7 36.0 36.6 37.3 38.4 39.8C 0.18 0.16 0.14 0.11 0.09 0.07(1)若 A 中混有少量 B,提纯A 所采用的方法是 。(2)20℃时,100gB饱和溶液中含 B 物质的质量 (填“>”“=”“<”)36.0g。(3)将 40℃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答案】(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 (3)C【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硬,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2)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相同,据此计算即可;(3)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则A中混有B,提纯A的方法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2)20℃时B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B36g。设100g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解得:x≈26.47g;即此时溶质B的质量小于36g。(3)根据表格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们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它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没有晶体析出,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16.(2023八上·嘉兴期末)小明在学习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后,开展了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步骤一:准确称量干燥的蒸发皿质量;步骤二:在T℃下保持恒温,配制该温度下的硫酸钠饱和溶液;步骤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步骤四:加热蒸发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步骤五:计算出溶解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改变温度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硫酸钠/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数据处理】(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 。(2)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得出结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1)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2);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解析】(1)当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时,说明溶液已经饱和;(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出结论】根据图像,描述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得出结论】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故选ABC。17.(2023八上·青田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向右移动砝码(3)为提高精度,某同学们对粗盐进行了提纯,请参考图2回答:以下操作中,操作②的名称是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③②①⑤④(2)B(3)过滤(4)①②③【解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2)根据定量称量的操作过程判断;(3)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如下:③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②用天平称量10g氯化钠;①将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备用;⑤用量筒测量90mL水倒入烧杯;④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解。则正确顺序为: ③②①⑤④ 。(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操作为:减少适量氯化钠的质量,故选B。(3)根据图2可知,步骤②分离泥沙和溶液,应该为过滤。(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那么食盐和纸片的质量和等于砝码质量,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②符合题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③符合题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故选①②③。18.(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1)要配制 1 000 毫升这种氯化钠溶液( 密度为1克/厘米 3),需氯化钠 克;(2)按B图所示称量时,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填“等于、大于或小于”);(3)如图是某学生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氯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B.c 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C.d 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D.e 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答案】(1)100(2)小于(3)D【解析】(1)首先根据m=ρV计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钠的质量。(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氯化钠质量的变化即可;(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高,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1000毫升氯化钠溶液的质量:m=ρV=1g/cm3×1000cm3=1000g;则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0g×10%=100g。(2)根据图B可知,氯化钠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则称量出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则得到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B.c 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C.d 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此时读出溶剂水的体积正确,不会引起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故C不合题意;D.e 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19.(2023八上·嘉兴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过氧乙酸(1L)溶质质量分数 20%密度 1.2 g/cm3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答案】(1)240(2)12g×20%=m稀×0.5%m=480gm水=480g-12g=468g【解析】m液=ρ液×V;m质=m液×A%;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液浓×A%=m液稀×B% ;【解答】(1)1L=1000mL,m液=ρ液×V= 1.2 g/cm3 ×1000mL=1200g;m质=m液×A%=1200g×20%=240g;(2)设加水后的稀溶液为m稀,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m浓×A%=m稀×B%12g×20%=m稀×0.5%m=480gm水=480g-12g=468g20.(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实验,通过航天员的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液体结晶后外观看起来像“冰雪球”,实为“热球”,原因是: 。(2)市面上有一种掰热暖宝宝(里面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3)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先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33 46.5 65.5 139 153 170【答案】(1)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2)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3)10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170g,40℃时仍然没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解析】(1)根据“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分析解答。(2)根据“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分析解答;(3)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液体结晶后外观看起来像“冰雪球”,实为“热球”,原因是: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2)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21.(2022八上·定海期末)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GIAHS)在浙江青田举办。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而“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为了有效治理“稻飞虱”又不影响药剂对稻鱼的影响,每亩地需要喷洒0.03%的烯啶虫胺溶液30千克。(1)现有100亩地,需要10%的烯啶虫胺浓缩液多少瓶?加水多少升?(每瓶浓缩液净含量为500克)(2)若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稀释后所配制的烯啶虫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每亩地需要喷洒0.03%的烯啶虫胺溶液30千克,则100亩地需要100×30kg=3000kg,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需要浓缩液的质量为 =9kg,需要加水质量为3000kg﹣9kg=2991kg,合2991L,每瓶浓缩液净含量为500克,则需要9000g÷500g/瓶=18瓶(2)偏小【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2)根据仰视读数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分析。【解答】(2)量筒仰视读数,所得水实际体积偏大, 则稀释后所配制的烯啶虫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22.(2023八上·长兴期末)氢氧化钠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化学药品。如表是某同学在室温时(20℃时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序号 水的质量(克)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溶液的质量(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m=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3)将第2次实验所得溶液稀释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列式计算)【答案】(1)20.9(2)3 4(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20g+x)×5%=10gx=180g答:还需要加入 180g 水。【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10g水中20℃时最多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列出方程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解答】(1)在第3次实验中,加入11g氢氧化钠固体,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0.9g,则其中溶质的质量为:20.9g-10g=10.9g<11g,因此出现未溶的固体,即此时溶液达到饱和。那么在第4次实验中,加入12g氢氧化钠固体时溶质还是10.9g,即溶液质量为:10g+10.9g=20.9g。(2)溶液3和溶液4中,都有未溶的固体存在,即它们都是饱和溶液。22.(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1是某品牌的“一摇就冰”功能饮料,饮用前转动旋钮开关,使储水包的水与固体接触即可获得冰凉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3)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 2 克水。冷却到 20℃,有2 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4)现欲继续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水分离开,则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B.加热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在水完全蒸发之后熄灭酒精灯D.加热结束后,立即用手将蒸发皿取下来【答案】(1)B(2)减小(3)150(4)A;B【解析】(1)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判断;(2)人体内温度较高,而打嗝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据此分析解答;(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1)“一摇冰”饮料中的物质溶于水后可以解渴,说明温度降低,即其吸收了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不吸热不放热,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选B。(2)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解得:x=150g。(4)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B.加热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故B正确;C.应该在水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依靠余热完成最后部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加热结束后,不能用手将蒸发皿取下来,否则会造成烫伤,故D错误。23.(2023八上·椒江期末)不同温度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密度如表。温度(℃) 0 20 40 60 80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3 1.06 1.10 1.12 1.20(1)现将100毫升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30%,需加水多少克?(2)如图甲所示,有一重2.2牛的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请计算40℃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3)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100cm3×1.10g/cm3×39.0%=(100cm3×1.10g/cm3+m)×30%,解得:m=33g(2)如图甲所示,有一重2.2牛的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木=2.2N;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V排= =2×10﹣4m3(3)升高【解析】(1)首先根据表格确定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再根据公式m=ρV计算出硝酸钾溶液的质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加水的质量即可。(2)根据漂浮条件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变化,确定溶解度的变化,进而判断溶液的温度变化。【解答】(3)根据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增大。因为硝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此时溶液的温度升高。课后练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4 物质的溶解和溶解度考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考点精要: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注 意: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典型案例: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1)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______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________是饱和溶液.(2)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________ .变式1:(2023八上·青田期末)下列可用于表示酒精溶液中酒精分子(酒精分子用“〇”表示)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变式2:(2023八上·嘉兴期末)室温时,对100毫升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甲进行如图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③前后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丁溶液C.乙、丁溶液一定饱和,丙溶液一定不饱和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属于浓溶液变式3:(2022八上·长兴月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1)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 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选填“升高"或“降低”)(2)衣服上有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很难去除,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 能力比较弱。(3)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考点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注 意:对于大多数物质都适合以上转化,但石灰水溶液除外(温度相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典型案例:(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后再蒸发一段时间至时间t。这一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变式1:(2023八上·嘉兴期末)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变式2: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恒温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式3:已知30℃时100克水中溶解50克氯化铵恰好达到饱和,30℃时将80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1)计算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成为饱和溶液?考点三、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考点精要: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溶解度。(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典型案例:(2022八上·舟山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2)烧杯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序号)变式1:20℃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g。在该温度下,50g 水中放入 20gNaCl,溶解后所得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28.6% C.40% D.30%变式2:(2022·浙江期中)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40.0 45.6 51.5 56.7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246(1)40℃时, 将 30 g 氯化钾加入到 50 g 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将 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60℃,则升温后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硝酸钾 氯化钾(填“>”“<”或“=”)。变式3:(2023八上·长兴期末)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3。(1)图1中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选填 “相等”或“不相等”);(3)图3中M表示的是 物质(选填“甲”或“乙”)考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精要:(1)计算公式(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典型案例:(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A.砝码磨损 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变式1:(2022八上·温州月考)小柯在做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时,将硫酸铜粉末缓缓加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直至形成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可以看到大量蓝色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解度不变 B.溶液质量减小C.溶质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变式2:下图是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称量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2)配置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3)配制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变式3:(2022八上·临海期中)台风是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1)上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台风能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2)台风、洪灾过后,为防止细菌、病毒传染,水淹后的房间应及时消毒。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用消毒剂。小明要配制22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下图所示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要水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3)如果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023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2.(2022八上·瑞安期中)如图是一杯充分搅拌并久置后的糖水,图中甲、乙、丙三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其大小关系是 ( )A.a>b>c B.a3.(2023八上·温州期末)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A. B. C. D.4.(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5.(2022八上·长兴月考)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他物质都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6.(2022八上·余杭月考)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饱和氯化铵溶液(有少量晶体未溶解)加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氯化铵溶解度不断增大B.加热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增大C.实验前后溶液中都不能再溶解氯化钠D.加热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始终不变7.(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减少 B.甲试管中未溶解固体的量增加C.乙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未溶解固体的量增加8.(2023八上·椒江期末)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____。(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9.(2023八上·青田期末)“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白糖,④泥土,⑤肥皂,⑥植物油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10.(2023八上·嘉兴期末)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出现如图乙现象,则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选填“吸热”或“放热”)。11.(2022·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 U 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____ (选填序号)。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生石灰12.(2022八上·衢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1)图中“?”是指 ;(2)20℃时将8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3.某温度下,将40 g食盐放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了36 g食盐,得到136 g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3)将上述溶液分为四等份,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14.(2022八上·杭州期中)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A.食盐 B.硫酸铜 C.面粉 D.食用油(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3)将80克M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2022八上·余杭月考)下表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A 13.3 31.6 63.9 110 169 246B 35.7 36.0 36.6 37.3 38.4 39.8C 0.18 0.16 0.14 0.11 0.09 0.07(1)若 A 中混有少量 B,提纯A 所采用的方法是 。(2)20℃时,100gB饱和溶液中含 B 物质的质量 (填“>”“=”“<”)36.0g。(3)将 40℃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16.(2023八上·嘉兴期末)小明在学习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后,开展了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步骤一:准确称量干燥的蒸发皿质量;步骤二:在T℃下保持恒温,配制该温度下的硫酸钠饱和溶液;步骤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步骤四:加热蒸发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步骤五:计算出溶解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改变温度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硫酸钠/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数据处理】(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 。(2)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得出结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17.(2023八上·青田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向右移动砝码(3)为提高精度,某同学们对粗盐进行了提纯,请参考图2回答:以下操作中,操作②的名称是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18.(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1)要配制 1 000 毫升这种氯化钠溶液( 密度为1克/厘米 3),需氯化钠 克;(2)按B图所示称量时,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填“等于、大于或小于”);(3)如图是某学生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氯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B.c 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C.d 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D.e 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19.(2023八上·嘉兴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广泛用于教室、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如下表所示。过氧乙酸(1L)溶质质量分数 20%密度 1.2 g/cm3强腐蚀性、阴冷处存放(1)取该消毒液1L,其中含过氧乙酸 克。(2)取12g该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用来消毒,请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20.(2023八上·青田期末)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实验,通过航天员的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液体结晶后外观看起来像“冰雪球”,实为“热球”,原因是: 。(2)市面上有一种掰热暖宝宝(里面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3)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先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33 46.5 65.5 139 153 17021.(2022八上·定海期末)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GIAHS)在浙江青田举办。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而“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为了有效治理“稻飞虱”又不影响药剂对稻鱼的影响,每亩地需要喷洒0.03%的烯啶虫胺溶液30千克。(1)现有100亩地,需要10%的烯啶虫胺浓缩液多少瓶?加水多少升?(每瓶浓缩液净含量为500克)(2)若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稀释后所配制的烯啶虫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2.(2023八上·长兴期末)氢氧化钠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化学药品。如表是某同学在室温时(20℃时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序号 水的质量(克) 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克) 溶液的质量(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m=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3)将第2次实验所得溶液稀释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需要加入水多少克?(列式计算)22.(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1是某品牌的“一摇就冰”功能饮料,饮用前转动旋钮开关,使储水包的水与固体接触即可获得冰凉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3)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 2 克水。冷却到 20℃,有2 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则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4)现欲继续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水分离开,则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B.加热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在水完全蒸发之后熄灭酒精灯D.加热结束后,立即用手将蒸发皿取下来23.(2023八上·椒江期末)不同温度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密度如表。温度(℃) 0 20 40 60 80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3 1.06 1.10 1.12 1.20(1)现将100毫升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30%,需加水多少克?(2)如图甲所示,有一重2.2牛的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请计算40℃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3)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课后练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升八暑假预习4 物质的溶解和溶解度(原卷版).doc 七升八暑假预习4 物质的溶解和溶解度(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