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1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孙中山实现了自己一生的伟大转变
B.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
C.国民党急需新鲜血液
D.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
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目的是( )
A.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打到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21教育网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5.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2·1·c·n·j·y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7.在北伐战争中, 领导的独立团屡建奇功,为第四军盈利了“铁军”的称号。(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叶挺 D.徐向前
8.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9.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www.21-cn-jy.com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0.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共产党人任教官 B.重视军事教育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新党纲、党章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1cnjy.com
材料二: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仅在两三年内就获得巨大的成就。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2)“旧三民主义”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主张基本相同?
(3)“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被称为什么运动?“革命”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仅仅在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21·cn·jy·com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 选择题
1-5:DDCAA 6-10:ACDCC
二、非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共26张PPT)
国民革命歌产生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第一课时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一)国际角度
联系当时的国际背景,思考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际因素的影响?
共产国际积极的促进帮助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二)国内角度
从书中找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内因素?
1.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控制和侵略。
2.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百姓痛不欲生。
3.“打到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三)共产党需求角度
中共一大要求党集中力量做什么?
领导工人运动
工人运动在军阀的镇压下陷于低谷,此时中国共产党观念有啥转变?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当时国内力量比较强大的党派是什么?
国民党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时间 革命名称 结果
1913年 二次革命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
1915-1916年 护国运动 胜利,袁世凯气急病死
1917年 反对张勋复洋 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失政权
1917-1918年 第一次护法运动 失败
1921-1922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失败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做了非常多努力与尝试
屡遭失败的孙中山思想观念有何转变?
(四)国民党需求角度
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
为此,孙中山采取了什么措施?
外与苏俄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自我小结
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
“打到列强,除军阀”成为人们普遍愿望
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
1924年1月,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请依据书本,了解大会的内容。
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一)黄埔军校
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对联体现了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创办宗旨是“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对联通过简练直白的语言,表明军校的创建是培养和建立革命军,促成革命事业的成功,只有具备高度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人,才适合到军校学习。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二)北伐战争


1.政权基础
2.军事基础
3.群众基础
1925年,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歌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时 间
目 的
对 象
北伐路线
结 果
阅读书本,找出北伐战争的相关信息
1926——1927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一路向两湖进攻,一路取闽浙,一路直趋江西
在湖北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攻占了南京,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北伐战争时,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不到二个月就攻占湖南后又占领武昌。独立团的浴血奋战、屡建战功,为其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这称号应该说是烈士用鲜血筑成的荣誉。
叶 挺
1.目的
2.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依据P57,说说三大军阀主要势力范围
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奉天、黑龙江、吉林等地;吴佩孚的势力范围:湖北和湖南等地;孙传芳的势力范围: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3. 路线
北伐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的原因是什么?
(1)因为北伐军实力相对弱小,无法进行全线作战;
(2)两湖地区多是富足之地,革命群众基础好,靠近广东国民政府,便于接受补给和支持
4. 结果
结合当时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2)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主攻吴佩孚的作战方针,使北伐军取得主动权
(3)北伐战争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4)广大官兵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军阀间相互猜忌,陷于严重分裂的极端脆弱局面。
(6)苏联在军事、物质上的帮助
四、国民革命结果
国民党反动派在砍杀共产党员(1927)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四一二”政变
(1927.4.12/上海)
“七一五”政变
(1927.7.15/武汉)
五、南京国民政府
时 间
地 点
性 质
统 一
1928年12月
南 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五、南京国民政府
奉天易帜
黑龙江易帜
吉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和教训
1. 意义
(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3)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和教训
2. 教训
(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者在国民革命后期以牺牲工农的根本利益来维持国共合作,把党对革命的领导权让给国民党右派,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最惨痛教训。
(2)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陈独秀反对建立人民军队,压制工农武装,导致在蒋介石、汪精卫屠杀革命志士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使革命最终失败。
板书












1.背景
(1)国际
(2)国内
(3)共产党
(4)国民党
2.成果
(1)黄埔军校
(2)北伐战争
时间:1926-1927
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
3.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4.意义、教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