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弹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会画弹力的示意图。2.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橡皮筋。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和橡皮筋有类似的特性?(二)新课教学1.弹力教学情境: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力。举例:(1)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到压力后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2)撑竿跳高运动员在撑竿跳时,将竿压弯,竿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3)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4)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知识归纳: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说明:①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②受力时物体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③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将无法自动恢复;④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接触;物体间相互挤压;⑤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拓展:受力时物体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2.弹簧测力计教学情境:想要知道力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请大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探究活动: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学生观察,思考:(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弹簧为什么伸长了?(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4)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会不会无限制地伸长?知识归纳:(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挂环。(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情境: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内容,并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老师可做适当的指导。知识归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2)轻轻拉动几下挂钩,看看弹簧是否被卡住;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3)读数时,应明确分度值,即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4)所测力的大小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演示实验:测量一钩码的拉力,并请一位同学说明测量过程。(2)分组实验:①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3N,感受1N、3N、5N的力;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些,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两个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一样大,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