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说专题练习——物象的作用一、小说中物象的作用:1、显示人物性格2、揭示文章主题3、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4、推动情节发展5、增强文章艺术性和感染力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下跪何人阎秀丽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翅翅,差点儿摔在戏台上。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吠,来将通名!”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老刘瞬间有了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便很想唱两句。老刘歪着脖子想了好久唱点儿什么呢?小时候老爹教的那些唱段,什么时候忘得这么干净了呢?那时候的老刘叫小刘,他爹才是老刘。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用老刘媳妇的话说:“就没有你不能干的,不知道图啥!”“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你呀,妇人之见!”老刘字正腔圆地来了一段念白,一甩袖子,把目光转向小刘,“儿啊,你又会是戏中何人?”小刘把长长的鼻涕猛一下吸回鼻腔,看着老刘的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懒得管你!”媳妇冲着老刘翻白眼。老刘哈哈一笑,跑了出去。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小刘听不懂,只知道看热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哼的啥?不知道。等到小刘成了老刘,依旧喜欢唱戏,走路说话也常如戏中人,却还是记不住唱词,只是哼哼。媳妇问:“病了?一天到晚哼哼,也不知道哼哼的是啥!”老刘眼睛一翻,说“在唱戏。”他从家里一直哼哼到公司,公司里的人知道他喜欢“哼”戏,便也跟着“哼哼”。来公司洽谈业务的老总频频竖起大拇指,说:“公司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是个有深度有底蕴的公司,而您的做派更有西楚霸王的威猛霸气……”说完,便让秘书小虞来了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酒醒后,老刘仔细看过协议,冷汗直流,瞬间有了愧对江东父老、欲自刎乌江的心情。焦头烂额之际,老刘回了老家。内心的煎熬让他心力交瘁,他不是霸王,没有自刎于乌江的勇气。回家后的老刘夜不能寐,总好像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便常常跑到戏台上。有些话不能说,唱戏便让他有了宣泄的出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儿子在台下摇头晃脑地看着老爹,觉得爹就是那包龙图,包龙图就是爹。老爹喜欢唱这段戏,便要教儿子。孩子娘说:“孩子那么小,教他还能会咋的!”老爹大手一挥:“一个老娘们儿,懂啥!我不只是教他唱戏,也是教他做人呢。”儿子不懂:“教做人?像老包那么黑?还是像老包那样做龙图阁直学士?哧,傻不傻!”小刘撇着嘴吃吃地笑,没等老爹大脖溜子扇过来,早已跑得没了影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老刘一嗓子吼出这句话,五脏六腑瞬间通透起来。老刘想起老爹教他唱的时候曾说:“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青史留名。为人做到他这份儿上。”老刘正了正衣领,高亢地吼完第一句,下句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刘便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跟老爹学戏。他呆呆地站在戏台上,竟有了刹那间的失神。“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气势磅礴的西皮原板在耳边铿锵响起,老刘回头,白亮亮的阳光形成大小不一的光晕在眼前跳跃。朦胧中,老刘看到幕布两端被缓缓地掀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抬着铡刀依次而出。老爹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迈着方步走到老刘面前,俨然是那刚正不阿的包龙图。老刘一阵晕眩,双腿一软,竟然跪在地上。堂上的包龙图一拍惊堂木,指着老刘,声音冷峻严厉:“下跪何人?”“我……我是你儿子……”两旁站立的人喊起堂威:“威——武——”声音互相接应,此起彼伏。老刘不由得胆战心惊,颤抖着伏在地上,冷汗涔涔而下。包龙图“啪”地一拍惊堂木,额头上那弯月牙儿射出一道皎洁华光,怒斥道:“你贪赃枉法,周顾人伦,本府何曾有尔等不肖之子!来人,狗头铡伺候!”老刘看着那冷森森的铡刀,顿时魂飞胆裂。小虞秘书翘起的兰花指、霸王饮恨乌江的绝望,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老刘大叫一声:“爹!我错了!”旋即晕倒在戏台上。“醒了?梦到你爹了吧?看你这汗流的哟。”娘在他头顶上一下一下地扇着蒲扇。老刘忽地起身,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老家炕上,墙上照片里的老爹穿着戏服看着他。老刘恍然想起,老爹已经去世多年了。看着照片里的爹,老刘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有删改)1.小说两次描写戏台上“哗啦啦”的小旗子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她!”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池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锻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有删改)【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2.“铁铲”在小说中出现过多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流年似水聂鑫森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一些人出生了、长大了,一些人衰老了、辞世了,后浪推前浪。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干铁道工业的。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他如今步入花甲之境,兀地可以被人称为“爷”了。“度爷,忙完公事了?”“忙完了,忙完了。”“度爷,可以和夫人双飞双栖了。”“是啊,是啊。”街坊邻居看见度若飞,都说就像看见当年的老度爷;瘦瘦高高,一头黑里夹白的乱发,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度若飞尴尬地笑了笑,说:“我难道是突然老的?”“是这些年难得见到你度爷的真容。”“抱歉,抱歉。”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连谈情说爱的过程都简省。当度若飞和教中学语文的计小耕经人牵线认识,彼此有好印象,就赶快进了洞房。流年巷在城南,度若飞供职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却在城北,坐公交车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于是,度若飞向单位要了间单人宿舍,即便有时回流年巷,也是夜归晓出,度家小院倒成了他的驿站。这时计小耕走了过来。度若飞站起来,说:“刚才邻居说这些年他们很少见到我,让我很愧疚。你上班忙,下班教养孩子还是忙,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想的只是所里的事,苦了你一个人!”计小耕笑了,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可惜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得热气冲天的。度若飞听后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计小耕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像坐专为老人设立的旅游慢速列车吗?连小站都会停下来!”“对。”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磨擦钢轨,有杂音。”计小耕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我怕上班迟到。”“你已经退休了,还上什么班?”“……”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下来等候。散完步,两人再去公园边的农贸市场买菜,妻子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细看,然后耐心地和摊主砍价。度若飞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说:“就这个价吧,耽误了多少时间!”计小耕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然。”“钟表吗,还是手机?我们都有。”计小耕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不,是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滴水之声便是时间之声。”“那物件只博物馆有。”“你是高级技工,可以仿制。读大学时不是听老师细说过‘铜壶滴漏’的构造和原理嘛,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在钟表还没有面世之前,古人晴天用圭表(又称日晷),测日影以计算时辰;阴雨天和夜晚则用“铜壶滴漏”,壶中盛满了水,逐渐从壶底的小管往外滴落。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钳工桌、榔头、老虎钳、铁砧、扳手、锉刀、钢凿、钢剪、小焊枪、白铁薄板、水笼头、铁管、铜管……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白天,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改装。一落黑,下班,怕钢鸣铁响惊扰了左邻右舍。洗罢澡,吃罢晚饭,他对妻子说:“今晚有怀旧电影《庐山恋》,我们去好好欣赏。”妻子微微一笑,说:“好。”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铜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住几天。”“我也是这样想的。”在“铜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长长的白天,度若飞侍弄会儿花草,然后坐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一阵书。他从妻子给他找好的各种文学范本中,先挑出一本细读。他读到王沂孙《锁窗寒》中的“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春怨”怎么是“一窗”呢?应该是“一怀”才准确。他便去问妻子。计小耕听着问题,睁大眼睛看丈夫的面相,说:“你脸上的肌肉,褪去了紧张感,有光泽有喜气,显得年轻了。”“夫人可以上街摆摊看相了。”叮咚——叮咚——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爸,是我,我刚回宿舍。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计小耕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叮咚——叮咚——“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呜铁响……3.“铜壶滴漏”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余光中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轨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总爱对着外国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那平行的双轨一路从天边疾射而来,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视,久视便受它催眠。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至于轮轨相激枕木相应的节奏,初则铿锵而慷慨,继而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坐火车最早的记忆是在十岁。正是抗战第二年,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滇越铁路与富良江平行,依着横断山脉蹲踞的余势,江水滚滚向南,车轮铿铿向北。也不知越过多少桥,穿过多少山洞。我靠在窗口,看了几百里的桃花映水,真把人看得眼红、眼花。来台之后,与火车更有缘分,最生动的回忆在阿里山。那是在十二年前。朱红色的窄轨小火车在洪荒的岑寂里盘旋而上,忽进忽退,忽蠕蠕于悬崖,忽隐身于山洞,忽又引吭一呼,回声在峭壁间来回反弹。万绿丛中牵曳着一线媚红,连高古的山颜也板不起脸来了。萨洛扬的小说里,有一个寂寞的野孩子,每逢火车越野而过,总是兴奋地在后面追赶。四十年前在四川的山国里,对着世界地图悠然出神的,也是那样寂寞的一个孩子,只是在他的门前,连火车也不经过。后来远去外国,越洋过海,坐的却常是飞机,而非火车。飞机虽可想成庄子的逍遥之游、列子的御风之旅,但是出没云间,游行虚碧,变化不多,机窗也太狭小,久之并不耐看。哪像火车的长途,催眠的节奏,多变的风景,从阔窗业看出去,又像是在人间,又像驶出了世外。所以在国外旅行,凡铿铿的双轨能到之处,我总是站在月台——名副其实的“长亭”——上面,等那阳刚之美的火车变隆隆其势不断地踹进站来,来载我去远方。在美国的那几年,坐过好多次火车。有一次,从芝城坐火车回艾奥瓦城。正是耶诞假后,满车都是回校的学生,大半还背着、拎着行囊,更形拥挤。我和好几个美国学生挤在两节车厢之间,等于站在老火车轧轧交挣的关节之上,又冻又渴。饮水的纸杯在众人手上,从厕所一路传到我们跟前。更严重的问题是不能去厕所,因为连那里面也站满了人。火车原已误点,我们在呵气翳窗的芝城总站上早已困立了三四个小时,偏偏隆冬的膀胱最容易注满。终于“满载而归”,一直熬到宿舍。一泻之余,顿觉得身轻若仙,重心全失。一九七六年去英国,周榆瑞带我和彭歌去剑桥一游。我们在维多利亚车站的月台上候车,匆匆来往的人群,使人想起那许多著名小说里的角色,在这“生之旋涡”里卷进又卷出的神色与心情。火车出城了,一路开得不快,看不尽人家后院晒着的衣裳,和红砖翠篱之间明艳而动人的园艺。到剑桥飘起霏霏的细雨,更为那一幢幢俨整雅洁的中世纪学院平添了一分迷朦的柔美。经过人文传统日琢月磨的景物,毕竟多一种沉潜的秀逸气韵,不是铝光闪闪的新厦可比。在空幻的雨气里,我们撑着黑伞,踱过剑河上的石洞拱桥,心底回旋的是弥尔顿牧歌中的抑扬名句,不是硖石才子的江南乡音。红砖与翠藤可以为证,半部英国文学史不过是这河水的回声。雨气终于浓成暮色,我们才挥别了灯暖如橘的剑桥小站。往往,在旅途里最具风味的,是这种一日来回的“便游”。台湾中南部的大学常请台北的教授前往兼课,许多朋友不免每星期南下台中、台南或高雄。从前龚定庵奔波于北京与杭州之间,柳亚子说他“北驾南舰到白头”。这些朋友在岛上南北奔波,看样子也会奔到白头,不过如今是在双轨之上,不是驾马舰舟。我常笑他们是演“双城记”,其实近十年来,自己在台北与香港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在台北,三十年来我一直以厦门街为家。现在的汀州路二十年前是一条窄轨铁路,小火车可通新店。当时年少,我曾在夜里踏着轨旁的碎石,鞋声轧轧地走回家去,有时索性走在轨道上,把枕木踩成一把平放的长梯。时常在冬日的深宵,诗写到一半,正独对天地之悠悠,寒颤的汽笛声会一路沿着小巷呜呜传来,凄清之中有其温婉,好像在说:全台北都睡了,我也要回站去了,你,还要独撑这倾斜的世界吗?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是张继。而我,总还有一声汽笛。写火车的诗很多,我自己都写过不少。我甚至译过好几首这样的诗,却最喜欢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这首: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凄苦是你汽笛的声音,令人记起了许多事情。为什么我不该挥舞手巾呢?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4.“火车”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第一次描写的作用:①以声衬静,哗啦啦的旗声反衬出戏台如今的萧条冷清(或营造出冷清萧条的寂静氛围);②推动情节发展,引出后文老刘的一系列回忆。第二次描写的作用:①激发了老刘在戏中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②照应第一次描写,使文脉贯通,结构严谨。2.①表现了人物形象。既符合李响在部队做炊事员的身份,又是他后来在南泥湾垦荒的工具。②使前后的情节形成照应。李响牺牲后,县上的干部把他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有一把铁铲,以及小说结尾导游对李响事迹的介绍,形成了前后的照应。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这把铁铲象征了革命先烈在困苦的环境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3.①推动情节发展:度若飞退休后不适应,“铜壶滴漏”是妻子建议他找的矫正思维模式的标示客观时间的真实物件,做铜壶滴漏的过程磨慢了他的性子,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②突出人物特点:通过描写人物制作铜壶滴漏的过程,表现了度若飞专注、细心,对喜爱的事物全心投入的状态。③线索作用:铜壶滴漏是一个转折点,文章后半部分都是围绕着“建议做铜壶滴漏一一制作铜壶滴漏一一欣赏铜壶滴漏一一和儿子交流铜壶滴漏”而展开。④设下伏笔:铜壶滴漏制作成功后妻子建议给儿子视频,为后文儿子邀请度若飞当技术顾问埋下伏笔。⑤升华主旨:对铜壶滴漏声音的描写一一由最初的“清亮”变为结尾的“高亢、宏重”,表现新一代知识分子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进取的声音,也是时代的声音。4.①以火车这一意象为线索,串联起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旅程,使文章结构清晰。②作为记忆的载体,以实写虚,文章通过铁轨来回忆不同时期的旅行见闻和感受。③用火车、铁轨来对应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的人生况味,升华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